當前位置:首頁>美食>丹東黃蜆子涼拌河蜆被遺忘的美食
發布時間:2025-10-23閱讀(4)
小時候經常到河邊撈河蜆,聽說現在很多地方已經撈不到了!
許多“70”后或“80”后的小伙伴們,都有著兒時下河摸蜆的美好回憶。
河蜆一年四季皆有,在每年的端午前后最為肥美。只要水環境好,河蜆就會大量繁殖。而美味的蜆子價錢十分便宜,一斤不過幾元,許多家庭主婦都愛購買。
蜆子做湯清甜可口,爆炒味香誘人,生腌風味獨特。而潮汕人食蜆,更是到了極致,或炒或湯或煎或腌,五花八門,各有特色,令人嘆為觀止。脫殼的蜆肉或拌以蔥絲炒之,或加入茨粉煎成蜆烙,皆成佳肴。

河蜆,拉丁學名Corbicula fluminea,英文名稱為Asian Clam(亞洲蛤蜊)。屬于雙殼綱,真瓣鰓目,蜆科,蜆屬。有兩片對稱的外殼。
貝殼中等大小,呈圓底三角形,殼高與殼長近似,兩殼膨脹,殼頂高,稍偏向前方。殼面有光澤,顏色因環境而異,常呈棕黃色、黃綠色或黑褐色。殼面有粗糙的環肋。韌帶短,突出于殼外。絞合部發達,閉殼肌痕明顯,外套痕深而顯著。

河蜆棲息于淡水的湖泊、溝渠、池塘及咸淡水交匯的江河中,廣泛分布于我國內陸水域。在俄羅斯、日本、朝鮮、東南亞各國均有分布。
河蜆是一種具有很強環境適應能力的雙殼類水生生物,它吸取周圍環境介質中的元素,通過其軟體的分泌作用形成其碳酸鹽成分的殼體.因此河蜆殼體的化學組成應該反應環境介質的地球化學特征。

蜆雖普通,卻一身都是寶。蜆肉營養豐富,肉可鮮食,也可入藥。有開胃、通乳、明目、利小便、治腳氣、去濕毒及醒酒之功效,還可治療肝病、麻疹退熱等。河蜆是底棲魚類、禽類的天然餌料。殼粉可作石灰的原料。
河蜆養殖既適合于湖泊大、中型水面放流增殖,也適合于小型水面或者池塘投飼、投肥養殖。養殖河蜆成本低、產量高,易捕撈,可以當年放養當年收獲,經濟效益顯著河蜆肉味鮮美,營養豐富,除鮮食外,還可以加工成蜆干、罐頭、凍蜆肉或腌制成咸蜆。這不但在國內受到人們喜愛,在日本、韓國和東南亞一些國家,也普遍受到人們喜愛。
提供出口的商品河規,一般殼長25~36毫米,殼高22~33毫米,殼寬16~28毫米。個體重4~7克,每公斤160~220只。
河蜆亦可以作為農田肥料。施用碎蜆肉、碎硯殼,對酸性土壤有改良作用。

近幾年來,隨著河蜆出口量的增加,河蜆價格不斷提升。日本,韓國每年向我國進口上萬噸的鮮活河蜆,作醒酒,護肝藥膳。
河蜆不但可以作為中藥的藥材,有開胃、通乳、明目、利尿、去濕毒、治肝病、麻疹退熱、止咳化痰、解酒等功效,而且還是禽畜類和魚類的天然餌料。經過粉碎的蜆肉、蜆殼配入混合飼料,飼喂禽畜有促進生長繁殖的作用,可提高禽類產蛋率、畜類產乳率。河蜆也可作為某些特種水產品的鮮活餌科,近幾年來,隨著鱉、鯉魚、黃鱔、蟹養殖的發展,人們也開始重視河蜆的養殖。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631230.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