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10-23閱讀(5)
韭菜入藥始見于南朝梁人陶弘景所著之《名醫別錄》,其性溫味辛無毒,入肝、胃、腎三經,有溫腎助陽,益肝健胃,行氣理血,止汗固澀之功效;主治噎膈反胃,氣血瘀阻,胸痹腹痛,陽痿遺精,吐血,衄血,跌打損傷等病。南齊周頤有句名言: “春初早韭,秋末晚菘”,這“韭”自然就是韭菜了。初春時節的韭菜品質最佳,晚秋的次之,夏季的最差,有“春食則香,夏食則臭”之說。

原料:鮮嫩韭菜100克,鮮蝦250克,精制植物油、濕淀粉、料酒、醬油、香醋、姜末、精鹽、味精各適量。
制作:先將鮮蝦放入清水中靜養30分鐘后洗凈,去殼、頭,取蝦仁放入碗中,加少許濕淀粉抓揉均勻,備用。再將韭菜擇洗干凈,切成3厘米長的段,待用。然后將炒鍋置火上,加植物油燒至七成熱,投入蝦仁煸炒,加料酒、醬油、香醋、姜末,滑炒至八成熟,撈起放入碗中,待用。最后再將韭菜用植物油炒熟,燴入蝦仁,加精鹽、味精,大火上翻炒均勻起鍋即可佐餐食用。
功效:此方有補腎壯陽,促進性欲之功效;適用于性欲減退、陽痿早泄患者。
韭菜炒綠豆芽原料:韭菜150克,綠豆芽400克,精鹽、味精、精制植物油、生姜各適量。
制作:先將韭菜擇洗干凈,切成約3厘米長的段。綠豆芽摘取根須,洗凈瀝干水。再把生姜去皮,洗凈,切成絲備用。然后把炒鍋上火,放油燒熱后用生姜絲熗鍋,倒入綠豆芽翻炒至斷生,加少許精鹽,翻鍋即盛起。最后再把炒鍋重新上火,放植物油,待油燒至七成熱,即倒入韭菜急炒幾下,再倒入綠豆芽,加味精,迅速翻炒幾下,出鍋裝盤即成。
功效:此方有化瘀解毒,調和臟腑之功效。適用于貧血、疲勞綜合征、習慣性便秘等癥。
韭菜炒三絲原料:韭菜200克,豆腐干200克,豬肉絲100克,麻油、花椒油、醬油、黃酒、精鹽、味精、蔥花、生姜末各適量。
制作:先將豆腐干切成絲。韭菜洗凈,切成3厘米長的段。再把麻油放入鍋內,加入肉絲煸炒,加入蔥花、生姜末、醬油、精鹽、黃酒,攪拌均勻,投入豆腐絲、韭菜同炒幾下,撒入花椒油、味精,稍拌即成。
功效:此方有健胃提神,活血解毒之功效;適用于動脈硬化癥、神經衰弱、更年期綜合征。

原料:嫩韭菜100克,雞蛋2個,醬油、精制植物油、面粉、濕淀粉、精鹽、味精、黃酒、醋、麻油、生姜絲各適量。
制作:先將韭菜擇洗干凈,切成3厘米長的段,再把雞蛋打入碗中,加面粉、濕淀粉調拌成糊,加入韭菜、精鹽拌勻;炒鍋上中火,放油燒至五成熱,把碗中的韭菜雞蛋糊倒入鍋中,然后改用小火,用手勺把韭菜糊從中心向四周撥動,使其厚薄一致,待鍋底部硬結,再煎另一面,至兩面微黃,即可出鍋,然后放案板上切成幾塊;最后將鍋內另加油適量,用生姜絲熗鍋,加入黃酒、醬油、味精、水,再加入煎好的韭菜餅,用中火收干湯汁,加少許醋,淋上麻油,起鍋盛盤即成。
功效:此方有溫補腎陽,健胃通便之功效;適用于腰腿痛、貧血、尿道炎等癥。
韭菜豆干絲原料:韭菜250克,白豆腐干1塊,精鹽、味精、精制植物油各適量。
制作:先將白豆腐干剖成片,再橫刀切成約3厘米長的絲,放入開水鍋中焯一下,撈出瀝凈水。韭菜擇洗干凈,切成約2厘米長的段。再把炒鍋上火,加油燒熱后倒入白豆腐干絲煸炒片刻,起鍋裝入碗中。然后把原鍋重新上火,下植物油,待油燒至八成熱時,倒入韭菜,下精鹽急炒幾下,最后把碗中的白豆腐干絲倒入,加味精迅速翻炒幾下,出鍋裝盤即成。
功效:此方有健脾曖胃,潤腸通便之功效;適用于慢性胃炎、疲勞綜合征、習慣性便秘。
韭菜桃仁粥原料:韭菜100克,核桃仁50克,梗米100克。
制作:將核桃仁除去雜質,放入芝麻油鍋內炸黃,韭菜洗凈,切成長3厘米的段備用;將鍋內放清水適量,入核桃仁、梗米一齊煮粥,待粥煮至濃稠時,入韭菜再煮10分鐘,加豬油、食鹽少許調味即可食用。
功效:此方適宜于腎虧腰痛,肺虛久咳,動則氣喘,習慣性便秘之人食用。

原料:韭菜600克,牛奶250毫升。
制作:將韭菜葉洗凈,切碎,絞汁,韭菜汁和牛奶攪勻后放火上煮沸,水煎內服,每日服2次。
功效:此汁具有降逆止嘔,補中益氣之功效,適應于噎膈,反胃,食道癌等病癥。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