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老張吃海南美食食鯊記三亞海鮮美食追尋
發(fā)布時間:2025-10-22閱讀(3)
鯊魚翅在民間通常以"魚翅"簡稱。作為中國傳統的名貴食品之一,始見于《宋會要》。魚翅為古代八珍之一,八珍雖有好幾個版本,但魚翅總能占據一席,可見其在林林總總大美食中有重要的地位。
三亞也有三珍,特指海參、鮑魚、魚翅,俗稱“崖州三珍”。因海參、鮑魚、魚翅營養(yǎng)價值高,具有滋補和藥用作用而得名。
崖州志:凡鯊,其美在翅。諺稱金絲菜,海錯重之。
《本草綱目》:鯊魚,肉味淡,其美在翅,名銀絲菜。
金絲菜和銀絲菜,菜中極品。

鯊魚除去翅。還有很多美味的存在。鯊魚肉,體型越大肉越柴,體型越小的越好吃。
條紋斑竹鯊,海南人口中的貓鯊。海錯圖:貓鯊,頭圓,身有黑白點如豹紋。此鯊至難死,離水數日肉難腐,撻之尚能作聲。貓鯊,30年前算海南平常人家的餐桌美味,這幾年少了且貴,活得100元/斤左右。,不算家常美味了。現在三亞活的貓鯊也是可遇不可求。鯊魚肉一般都比較粗,不太好吃。但貓鯊例外,肉非常細嫩,海南人喜歡西紅柿燜貓鯊,也可以蒸。魚刺也主骨一根,軟軟的。該魚屬于肉質鮮美細嫩類型的魚。魚肝可以用于炒飯。飽滿的油脂,浸潤下,炒飯格外銷魂。如果你看到這種貓鯊,非常值得一解饞。



去掉沙的鯊魚

清蒸貓鯊

西紅柿炒貓鯊
(PS:《崖州志》:鯊魚,種類不一。皮有砂,可礪物,故名。
鯊魚為什么叫鯊魚,因為它帶“砂”哦。用手輕輕觸摸鯊魚皮,我們會感受到鯊魚皮表層有細小的顆粒物,就像砂粒一樣,但其實這種砂粒并不是我們平常所說的沙子,而是一種骨質的細鱗,要去除這種“沙”也很容易,用開水燙一燙,然后逆著它生長的方向用小刀刮,就可以去除干凈了。)
海南東方還有道遠近聞名的美食。酸瓜鯊魚煲”,也叫“鯊魚燜酸瓜”,采用小白鯊比較多一點。
這道海南西部的名菜,主要流行于東方等地。在八所鎮(zhèn)的墩頭、港門村這些靠海的漁村,漁民有將海魚和酸瓜在一起煮的習慣。慢慢發(fā)展為居民很喜歡的一道名菜,是用當地特有的“腌制小西瓜”與小鯊魚一道烹制的,東方漁場盛產的這種小鯊魚每只一般不超過3斤,小西瓜皮厚、酥嫩、爽脆;鯊魚塊爽滑,酸瓜的酸味。可以為鯊魚塊去腥增鮮,味道酸咸濃郁、魚肉嫩滑可口,食后令人回味無窮咸酸味美。





鯊魚干,陽光和海洋相戀的味道。油炸的鯊魚干,佐酒,只游戲人間不羨仙。


三亞的鯊魚炒粉,消失的古早味。快消失的疍家風味。2016年曾在建港路上無名小店吃過。里面料超足!有鯊魚肉、粉腸、豬肉還有魷魚。該味道只能在追憶中。



海口還有一家比較出名的李記魚腥粥。主打鯊魚粥。(個人感覺一般,估計鯊魚比大,肉質比較粗)李記海南粉魚腥粥,真真濃郁海鮮味,三亞人也快頂不住,不放蔥姜,主料是魷魚干、蝦米、鯊魚,只能拼命放胡椒粉。地址:水巷口附近的塘邊路。


另外,海南人吃得比較多還有鯊魚魚肝油。海南的70-80后都有印象,沒有味道,但滋補。
早在1000多年前,唐朝孫思邈的《千金方》中就有動物肝臟可治療夜盲癥的記載。到明朝時,李時珍所著的《本草綱目》中記載,鯊魚肝臟部分具有解毒效果。在中國的14 世紀時,鯊魚肝油就已經被當作藥物使用。
PS:上文的鯊魚不屬保護動物范圍。
#美食##旅行##三亞頭條##海口頭條##我要上頭條#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599435.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