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來自歷史故事中的成語有哪些這幾位古代吃貨
發布時間:2025-10-21閱讀(4)
科教授為喜歡《百家講壇》的朋友們送福利了,點擊下方小程序,就可以用“聽”的方式獲取更多內容。


熟悉科教授的人都知道,不管科教授到哪里,都要先去嘗嘗當地的美食滿足一下口腹之欲。畢竟,無論是工作還是學習,都要先填飽肚子才對。我們學習成語也是這個道理,所以科教授打算把下面這些成語里面的美味佳肴分享給大家。
膾炙人口
烤肉當然人人都愛吃
膾炙人口,原指人人愛吃的美食,比喻好的詩文或其它事物受到人們的廣為稱贊和傳頌。
膾,是指切得很細的魚或肉。炙,是指烤熟的肉。

春秋時期的曾皙愛吃羊棗,他去世以后,他的兒子曾參因為孝順父親,不忍心再吃羊棗。
到了戰國時,公孫丑不能理解曾參的行為,于是就向老師孟子請教。
公孫丑問:“既然人人都愛吃膾炙,那么曾參和他父親也不例外。那為什么曾參不戒吃膾炙,只戒吃羊棗呢?”
孟子回答說:“燴炙,是大家都愛吃的;羊棗的滋味雖比不上燴炙,但卻是曾皙特別愛吃的東西。所以曾參只戒吃羊棗。”他用這種獨特的方式,來表達對父親的懷念。

通過公孫丑和孟子之口,后人知道了,那時膾炙是人人都愛吃的美味,所以此后就有了“膾炙人口”這個成語。
即使是現在,科教授看到烤肉,還是會口水流個不停。看來幾千年下來,咱們的口味一點也沒變嘛。
莼羹鱸膾
為了美食可以辭官回家
莼羹鱸膾,意思是味道鮮美的莼菜羹、鱸魚膾,比喻為思鄉的心情。
晉代有一個人叫張翰,他一直官職不高,又厭倦官府,便想歸隱家鄉。
然而要斷然放棄眼前的功名利祿,也不是很容易的事,張翰猶豫了很久,也沒能作出決定。

一年秋天,張翰在洛陽感受秋風陣陣,突然回憶起家鄉吳地的莼菜羹和鱸魚膾,更覺得思鄉之情無法排遣。
于是,他自然自語地說:“既然故鄉如此值得留戀,我又何必定要跑到幾千里之外,做這一個受拘束的官兒,去博取什么功名呢?”
接著他毫不猶豫地辭去了官職,千里驅車,回到了自己的故鄉。
這莼菜羹、鱸魚膾得有多好吃,能讓張翰毅然辭官回鄉。科教授有時間一定要去嘗嘗。

食指大動
馬上就能吃到美食了
食指大動,原指有美味可吃的預兆,后形容看到有好吃的東西而貪婪的樣子。
《左傳·宣公四年》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春秋時期,鄭國的公子宋與公子歸生要去面見鄭靈公。
走在路上的時候,公子宋的食指忽然自己動了起來,就把它給公子歸生看,說:“以往我遇到這種情況,一定可以嘗到美味。”
等到進入宮殿以后,他們看到廚師正準備切一只大甲魚,兩人相互看看,接著就哈哈大笑起來。
科教授要是能有這么一個朋友就好了,什么時候他食指動了,趕快打電話告訴科教授,科教授一定會立刻趕過去的。
看了這么多好吃的,科教授也覺得有點餓了,得抓緊研究研究下一頓吃什么好了。大家還知道哪些“好吃的”成語,歡迎留言告訴科教授~
健康提示:請出門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風,少去人群密集處。
百家講壇
《中華成語》
播出時間:4月9日-25日 12:00

監制 / 閆東 主編 / 劉銘 黃麗君
編輯 / 田楚韻 于毅 任薇(實習)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595850.html
下一篇:臟橘色適合黃皮嗎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