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巷子深處的民間美食(邂逅市井美味結緣小腸節子)
發布時間:2023-12-17閱讀(17)
<span class="answer">導讀</span>很長一段時間都誤以為冒節子用的是豬大腸,后來才曉得其實是豬小腸,在我的成長記憶中小腸是用來做香腸的,不會直接煮來吃。直接烹飪而食的都是豬大腸,諸如紅燒肥腸、....<p>很長一段時間都誤以為冒節子用的是豬大腸,后來才曉得其實是豬小腸,在我的成長記憶中小腸是用來做香腸的,不會直接煮來吃。直接烹飪而食的都是豬大腸,諸如紅燒肥腸、鹵肥腸、辣子肥腸、火爆肥腸,以及肥腸熬油后的油渣。豬小腸比較綿扎勁道,韌性勝于大腸且膻味相對較小,大腸嘛就是腸油太厚且膻味和臭味都猛烈了些。</p><p><img alt="藏在巷子深處的民間美食(邂逅市井美味結緣小腸節子)(1)"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01587c13d2e04c5b89b180a92f388c7f.jpg"/></p><p>現在重慶很多串串店店都有節子,無論是重慶風味、成都風味還是新派風味的,并且基本上都位列招牌菜系列,尤其是某些帶有鮮明網紅特色的串串。記得重慶本土串串攤以前是沒有節子的,有可能是小郡肝從成都過來火爆開店帶過來的,依稀記得當年滿大街的各種李記串串就沒有。自李記和小郡肝以后,各種新品牌串串在重慶市場上如雨后春筍般地冒了出來,充分吸收二者特色及調性,節子也就成了必有的核心菜。</p><p><img alt="藏在巷子深處的民間美食(邂逅市井美味結緣小腸節子)(2)"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5330258c54e44f0980c659150cf620e6.jpg"/></p><p>其實重慶還是有一大批本土老風味串串的,他們無論鍋底還是菜品都保留了街邊爛攤攤串串調性,他們難成網紅但更得老派食客的青睞。年輕人喜歡去打卡的是那種裝修和設計上有個性的店,鍋底和菜品都在不斷融合以適應不同地域食客、更多年輕人的口味偏好,這樣的串串香基本上都是有節子的,設計理念更像小郡肝。</p><p><img alt="藏在巷子深處的民間美食(邂逅市井美味結緣小腸節子)(3)"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85674f1a37c7421da06979fc9aa5737d.jpg"/></p><p>節子就是豬小腸打成結,串串店里的節子要先煮再穿,吃的時候再在紅湯里二次烹煮。因為本就是煮熟了的,二次烹煮便花不了多少時間就可以吃了,但首次烹煮對火候是有要求的。煮的太久太耙爛的話節子就失了勁道,煮的時間太短又嚼不動。曾經遇到過這種情況,開吃就放鍋底,結果快放筷子的時候都還不怎么耙軟。</p><p><img alt="藏在巷子深處的民間美食(邂逅市井美味結緣小腸節子)(4)"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4e25510a7f8e41908189a99311c5c972.jpg"/></p><p>個人喜歡節子煮耙一點但不能煮爛,沒了勁道就沒得啥子吃事得了,要綿密要勁道,再搭配鹵肥腸、鹵豬皮就完美了!我是在小郡肝第一次吃到節子的,當時就為之驚艷,可謂是一場意外的邂逅打開了一片美食新天地,現在是只要有節子必然一把抓完。</p><p>#吃在重慶# </p><span class="copyright">免責聲明:</span>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