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老成都名優小吃老成都傳統美食
發布時間:2025-10-21閱讀(4)
內容提供:楊全 編輯整理: 波哥
昨天看見東華正街老鄰居群發出一則短文,寫的是老成都的各色美食與餐館。好像一冊老成都的《美食詞典》內容非常齊全,但好多招牌已經消失。取而代之的多為“網紅”餐館甚是可惜,于是乎摘錄下來加以整理,以便留個紀念。

【相關文章鏈接:一篇發不出去的文章】點擊可看
今天府廣場旁邊原來有一家《皇城牛肉館》,后改為《回民食堂》,因附近有清真寺,經營牛羊肉菜肴,是成都最有名的清真飯店。前幾年好兄弟吳佳楠在寧夏結婚,后專程來蓉置辦一桌便在這里。至今依然記得他不勝酒力而慷慨激昂的光輝形象!
鹽市口有《紅苕食堂》,后來改為《工農兵食堂》文革時期比較有名,后來改為其他用途。
西玉龍街上有山東風味的《山東烤饃》、提督街上有《齊魯食堂》。如果你是山西人,有山西風味的《晉陽樓》。如果你是老廣,有粵菜風味的《粵香村》。這些餐館離我家東華門不遠,母親也在《群力食堂》上班,所以印象較深。
東大街上的《味之腴》,店中的東坡肘子最為有名;《香風味》,其鹵菜臘肉香腸有一種獨特的香味,在成都獨具一格;《三義園》位于春熙路附近,那里的啞巴牛肉燒餅和啞巴湯圓很出名,父親當年的第一份工作便是這里的會計,還邂逅了初中老同學毛貴全。
東門大橋頭有《品魚樓》。《喜胖子》的鹵菜也很受市民喜愛。經營鹵菜著稱的還有《盤飧市》、《利賓筵》。《盤飧市》,根據杜甫的《客至》“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而取名。杜甫這首詩正是在成都寫成的,前不久我還在那里看見了謝霆鋒小朋友,于是在《波哥龍門陣》上發表了一篇百年老店《盤飧市》,還獲得了成都市飲食公司胡嬢嬢的點贊!
《成都餐廳》、《競成園》、《榮樂園》、《芙蓉餐廳》,《玉龍餐廳》、《帶江草堂》、《少城小餐》是成都著名的川菜館,所經營的菜品均為最正宗的川菜。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都是成都人舉行婚宴的第一選擇。東華門的鄰居詹幺舅以前便是《芙蓉餐廳》的主廚,給尼克斯做過“豆瓣魚”的楊孝成便是《榮樂園》的經理,他的兒子楊成波也是我的高中同學。
《陳麻婆豆腐飯店》、《夫妻肺片》是老成都的川菜著名招牌,就位于玉龍街“成都市飲食公司”的旁邊。總部領導經常去視察,所以一直是業內的佼佼者。
騾馬市街上的《大川飯店》也是川內極有名的,價格也很親民。

【相關鏈接:一篇發不出去的文章】
提督街的《耗子洞張鴨子店》亦稱《福祿軒》,其燒鴨鮮嫩味美。六十年代,張鴨子的作坊在鼓樓北一街,每天下午加工好的燒鴨裝在一個大筲箕里用三輪車拉到提督街門市,一路飄香惹人流口水。紅廟子街的《張阿喜燒鴨店》,也大受歡迎。
還有《王胖鴨》也家喻戶曉,通錦達公司(原區飲食公司)的唐總一直念念不忘,希望有一天可以讓這煮熟的鴨子飛起來!
忠烈祠南街有一家《薦芳園》,以素食著稱。那些吃慣了大魚大肉的有錢人是這里的常客,來這里換換口味。
總府街的《暢和軒》的風雞風肉金銀肝是其特色菜。這條街是老成都非常熱鬧繁華的街道,還有我母親工作的《群利食堂》、《食時飯店》——正是吃飯的時候、《火鍋毛肚》《雞汁鍋貼》香飄四溢。
《努力餐》是具有傳奇色彩的老招牌。車耀先創辦于1929年的《努力餐》。“努力加餐”的出處是卓文君的一首詩《回頭吟》的附言《訣別書》:“春華競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聲代故!……朱弦斷,明鏡缺,朝露晞,芳時歇,白頭吟,傷離別,努力加餐勿念妾,錦水湯湯,與君長訣!”

【相關文章鏈接:一篇發不出去的文章】
《香雪海》是我父親的第二個單位,我小時候經常去玩耍。那里的叉燒稀飯、宮廷桃酥是我記得的味道。
老成都還有不少門店不大、經營的菜品很有特色的小餐館,而且這些餐館取名也非常考究。如《明湖春飯店》、《哥哥傳餐館》、《漲秋餐館》。《精記飯館》的香糟肉紅燒牛肉粉蒸排骨最具特色。
《快活林餐館》的白菜丸子是一絕。《一品香》的荷葉蒸肉干燒海參。《菜根香》的紅燒鱔魚;《長美軒飯館》拌牛雜肉餅湯,其米飯居然是小碗蒸的一人一碗。《頤之時》。福興街的《竹林小餐》以云片白肉和豬雜菜肴出名。
《邱佛子便飯館》。根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而取名的《庶幾》小餐館,其意為“還可以”。位于錦江畔的《枕江樓》醉蝦是其名菜。取“大快朵頤”之意而命名的餐館《朵頤》,其泡菜是一絕。還有《味之腴》、《玉珍園》、《榮生飯鋪》、《松柏村》、《稻香村》、《榮盛豆花飯店》。
老玉沙街上的《醉霞軒飯館》。《不醉無歸》、、《聚豐園》、《姑姑宴》、《小花園飯館》、《醉翁亭酒樓》、《口口口品餐館》、《群力食堂》、《廣興店》。《治德號》的粉蒸牛肉。《時代味》的粉蒸肉也是一絕。
青果街上有《三益飯店》,北門城門洞有《稻香飯店》,簸箕街上有《南林飯店》、《廣福寺飯店》。

【相關文章鏈接:一篇發不出去的文章】
指揮街上李劼人曾開了一家名為《小雅》的小餐館。《死水微瀾》中的段子想必便是在這雅舍中撰寫的。
《擷英餐廳》、《耀華餐廳》、《可園》、《一家春》、《第一樓》、《金谷園》、《海國春》是著名的西餐館。
鼓樓北三街口《麥丘》,面食為其特長。還有北門大橋頭的《師友面》。《擔擔面》。《爐橋面》。《三六九》的大肉面。鼓樓北一街的《西蜀面店》,其饅頭、各種面食很有特色,每天顧客盈門。《宋嫂面》、《銅鍋面》。《稷雪面館》的鱔魚面撕耳面咸甜包子。
《銅井巷素面》,在成都,現在已經很難品嘗到真正的紅油素面了。90年代曾經和一位下蓮池的女老師去吃過,僅此一次便再無緣光顧了。
《龍抄手》無疑是名氣最大的。但是,《矮子齋》的抄手、《廚子抄手》也很有名。
《韓包子》、《痣胡子》包子。《鐘水餃》、《北方水餃》、凍青樹街上有《闞餃子》。《中秋味》小吃店、《五芳齋》專營下江味面食。三倒拐街的《王包子面店》,鮮肉包子很有名。

還有《賴湯圓》、《郭湯圓》現在還在寬窄巷子內,生意非常興旺。
《張涼粉》、《張老五涼粉》的甜水面、涼面、豌豆涼粉米涼粉旋子涼粉那才叫絕哦,光是櫥窗里的十幾種調料就會使人口水長流。那天在那里遇見“醉壺軒”的吳四爺帶他老媽去消費,擠了半天才找到位子。吃得認真給他打招呼也沒有看見。
老成都還有一個不一般的小吃叫三合泥。那是用糯米粉白糖豬油核桃仁花生米芝麻等做成的甜品,很營養的哦。經營此小吃的是《古月胡》,我小時當它為最美甜品。
成都人的豆花調料是非常講究的。經營豆花的有《譚豆花》、《倪豆花》、《吳豆花》。區別就在于各家的調料不一樣,各有千秋,各有所長。
經營炒貨的有《老八號》花生米、《顆顆酥》花生米、《芙蓉花生米》、《司胖子》花生米。薛濤香干。
成都也盛產各種調味品,老招牌有《海會寺》的白菜豆腐乳;《廣益號醬園》;《太和號醬園》的醬油豆豉豆瓣甜醬是川菜不可少的調味品;東打銅街有《桂花醬園》;《高記味根醬園》。紅照壁有一家名為《萬里香干雜鋪》,辣椒面質量極好。

【相關文章鏈接:一篇發不出去的文章】
西御街的《蜜桂芳》,其米花糖最有名。凍青樹街的《協盛隆》,還有《清芳齋》,均是前店后作坊,出售自己生產的各式糕點。所產月餅和薩其馬久負盛名。
《新上海》、《文華》、《耀華》食品廠,這三大食品廠生產的酥心糖、高粱飴糖、奶油球糖最具特色。
《大可樓》的海式包子,還有麻餅以酥脆著稱。總府街《澹香齋》的眉毛酥、活油月餅,不失為一絕。《味虞軒》的鍋巴糖、鮮花餅。《式式鮮》(《式式軒》)鮮花餅。
《金玉軒》的醪糟。《芙蓉掛面》、《光榮豆腐》。
這些,現在大部分被改良了,剩下的成了網紅店
相關文章鏈接:
一篇發不出去的文章
成都的火鍋“毛躁”
成都“文家場”操哥“吃講茶”
成都“暴雨”來得霸道
成都有條“桂花巷”
老成都街道知多少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589236.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