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來自家鄉的美食文案最美家鄉美食推薦官征文?
發布時間:2025-10-20閱讀(5)
中國人愛說民以食為天,離開家鄉多年,說起對家鄉的回憶,不僅在兒時嬉戲游玩的山間鄉野里,在獨具風情的民俗文化里,更讓人難忘的還是充滿濃濃鄉情的風味美食。
我的家鄉在湖南衡東,因位于南岳衡山以東而得名,氣候溫和,雨水充沛,植被茂盛,物產豐富,自古以來就是魚米之鄉。這樣的優勢造就了老家人愛吃,也會吃。日常說起什么好吃,哪里好吃,人人都是老饕。即便家里的家常菜,也很講究原材料的鮮活,“豬吃叫,魚吃跳,隔夜蔬菜不上灶。”用哪里的食材,更是講究:魚是石灘鄉的鮮,那里的真塘魚吃草長大,不用化肥和飼料,肉質特別鮮美;咸鴨蛋是霞流鎮的好,蛋黃流油綿沙,一筷子挑起鮮香;豆腐是草市鎮的嫩,用當地山泉水制作的豆腐細膩滑嫩,只需用山茶油黃燜,在嘴里一滾已經落入肚中,只余滿口濃郁豆香。還有每家廚房少不了的農家自釀米酒,不僅能日常小酌,用來炒菜還能除腥增味。釀酒人家都有自己獨門秘方的酒曲,有講究的酒曲里要加入十幾種草藥,釀出來的米酒方能醇香迷人,清甜入口……
至于湘菜里的C位主角----辣椒,說起來更是各人自有心得。與大家常吃的湘菜里紅火火的辣椒不同,衡東人獨愛我們本地三樟鎮特產的黃貢椒,傳聞中它是清朝嘉慶帝年間的貢品。然而老百姓們倒不管你皇帝喜不喜歡,只愛它黃艷艷、辣津津,最妙的是辣中帶著一絲甜,回味綿長。

小時候,到黃貢椒成熟的季節,幾乎家家戶戶都要自制剁椒,這可是家鄉人必不可少的家庭儲備,重要程度堪比北方人民一年一度的囤菜活動。孩子們到這天仿佛過節一般,雖然不是主力,但是在旁邊忙前跑后十分踴躍。
將黃貢椒清洗后擦干,切成碎段,撒上鹽,裝入壇子中,最后灌入本地的燒米酒,靜置20天后就可以食用。無論是蒸魚燒蝦,家常小炒,哪怕是下一碗素粉,從壇中舀出一勺鮮艷金黃、酒香撲鼻、香辣爽脆的剁椒加上,簡直畫龍點睛,增色提香加味,黃貢椒不愧是衡東菜的靈魂。
近幾年因為疫情阻隔,回鄉多有不便。此次春節回家,我早就和同學老友約好,定要大快朵頤一番,將想著念著的那些家鄉菜逐一吃過去。
回到家鄉,發現街面上如雨后春筍般又開了不少新的土菜館子,而且每家都座無虛席,不提前訂位都吃不上。更妙的是,家家都有招牌菜,個個均有拿手招,我回家幾日均是大飽口福,感覺比記憶中的家鄉菜不僅菜色更豐富,味道更是推陳出新。

聽了我的感慨,相聚的老同學中好幾個都是本地公務員,笑著介紹:“你這幾年回老家少,可有很多事不知道了吧。2021年的12月,我們這剛舉辦了衡陽市2021鄉村文化旅游節暨衡東縣第五屆土菜文化節。”土菜節我倒是知道,居然已經辦到了第五屆,還與市里的鄉村文化旅游節聯合舉辦。
同學說起來頗為自豪,滔滔不絕地向我介紹。這幾年,縣里可是在土菜產業上花了大力氣,做足了文章。以前羅榮桓元帥故鄉、革命老區是衡東的紅色名片,現在又多了一張金字招牌-“中國土菜名縣”。我們小時候口口相傳的好食材——茶油、米酒、黃貢椒已經成了衡東土菜“三寶”。
“一業興、百業旺”,土菜業首先就帶動了原料產業的興起。黃貢椒成為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的“黃金椒”。如今,衡東縣黃貢椒種植面積超3萬畝,年產3萬多噸。作為“一縣一特”產品,黃貢椒已成為脫貧支柱產業,形成了全方位產業鏈,幫扶貧困戶1260余戶3000余人,每戶平均年增收7000元,產值近900萬元。
石灘鄉結合地方特色,利用兩萬多畝水庫與池塘,大力發展生態“真塘魚”的培育、養殖、加工、銷售等綜合性產業,年投產草魚、鱸魚、鴨嘴魚、鱖魚200余萬尾及生態甲魚。帶動了3萬多群眾增收致富,當地養殖戶人均增收達到4000元,推動鄉村振興。
以前散布在各鄉各鎮的特色菜,再也不用舟車勞頓去當地才能吃到正宗口味。現在土菜已經從民間自發走向規范發展形成了一定的產業規模,鄉鎮的特色菜發展成了各家土菜館的經典菜品:新塘削骨肉是用青椒爆炒龍骨上削下的肉,香辣開胃,是最具湘菜特色的經典下飯菜;石灣脆肚用茶油黃貢椒炒生肚,最為考驗刀功和火候,香辣脆爽,回味無窮;楊橋麩子肉紅彤彤,香噴噴,油光閃亮,既好吃又喜慶;黃貢椒炒羊肉以黑山羊為主料,茶油、米酒、黃貢椒為輔,所用食材皆為衡東特有,炒出香辣甜,發汗驅寒又滋補……。隨意走到街面上的土菜館子,翻開菜譜,任君下單,讓人只恨自己肚子不夠裝。
同學說得有點激動,作為本地人,又是土菜產業的參與者,看著家鄉的變化與進步,更有雙重的自豪與滿足。目前,衡東土菜產業鏈產值突破45億元,產業鏈每年創稅過億元;在全國各地開有1500多家衡東土菜店,從業人員達12萬人。
同學笑著說:“自從縣里土菜這個名頭打出去后,咱們本地廚師出去求職,只要說是會做衡東土菜的廚師,那可是供不應求。”
“現在大家不都愛刷短視頻嗎?咱們鄉鎮的村民,現在頭腦也活絡得很呢!在抖音快手直播在魚塘拉網起魚,辣椒地里收辣椒,還有直播怎么做一瓶好吃的茶油腐乳的,這些充滿農家樂趣的視頻喜歡看的人可多著呢。”
家鄉的土菜是我們外地游子舌尖上的回憶,心中的悠悠鄉情。它雖然土,但是與我們的童年、記憶夾雜一起,難免有著濾鏡,讓我們喜愛和回味。但是,聰明勤勞的家鄉人不僅會做土菜,也會做土菜文章。把鄉村文化旅游作為推進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連續舉辦多屆土菜文化旅游節,吸引更多的游客來衡東休閑、度假、品嘗土菜美味。不斷挖掘優越的自然稟賦、獨特的鄉土味道。
如今衡東土菜已經從田野鄉間登上了大雅之堂,名字雖然仍為“土”,卻是原料土產、烹飪土制、盤裝土式,風味土韻,“土”出了自己的風格和韻味,更讓家鄉人民走上了共同致富的路。
踏上歸程的高鐵,已經忍不住期待,明年回鄉,又是如何更好的光景等著我去發掘和品嘗。
文/文石慧

【征集】
今年,湖南將舉辦首屆全省旅游發展大會,譜寫文旅產業發展新篇。由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推出的“最美家鄉推薦官”(https://newxhn.voc.com.cn/portal/tougao/index#/?id=56)活動已經正式啟動。同時,聚焦美食,曬春光,曬家鄉,新湖南·湘菜頻道正式啟動“最美家鄉美食推薦官”征文活動。家鄉好食材、好菜品、土特產、美食掌故、民間大廚……家鄉美食記憶,歡迎來稿,一經篩選即可推送。來稿文章須為原創作品,有真情實感,主題鮮明,條理明晰。體裁不限,散文、隨筆、特寫均可,800—2000字左右,配圖片更佳。來稿請發送至郵箱115624755@qq.com,請在“郵件主題”處注明“最美家鄉美食推薦官征文”,作者須留個人簡介等相關信息。湖南日報、三湘都市報、新湖南客戶端湘菜頻道等媒體平臺將從來稿中擇優刊登,獲獎作品將獲得相應的榮譽證書或獎品。

[責編:達慶玙]
[來源:大湘菜報]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579502.html
下一篇:臘月是指幾月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