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龍巖紅色文化旅游示范區創建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
發布時間:2025-10-20閱讀(7)


龍巖上杭
非遺
FEI YI MEI SHI
美食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除了不斷被探索的人文歷史
龍巖的非遺美食也很值得被喜愛
今天我們一起來品品
上杭非遺美食
古田五龍米酒制作技藝
五龍村,坐落在上杭縣古田鎮梅花山脈彩眉嶺下,是個風景秀麗的小村落,與舉世聞名的古田會議會址,相依相傍。五龍村的客家人熱情好客,性格豪爽。自古以來以農耕為主,過著自給自足的農耕生活,基本上家家戶戶都能釀制米酒。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村民們常請朝夕相處的紅軍戰士們喝他們自釀的五龍米酒。

五龍米酒釀制十分講究,要選用當年生產的優質糯米,用水浸泡3—5小時后,濾盡雜質放入飯甑中蒸熟,用水沖涼后再拌入適量的酒曲發酵而成。成品五龍米酒酒色金黃透亮,醇香甘潤,別具風味。
改革開放后,紅色古田每天都迎來一批又一批游客,五龍村村民就用五龍米酒招待客人,使五龍米酒的聲名得以遠播。2010年春,胡錦濤來到古田慰問老區人民時,就親自品嘗了五龍米酒。
五龍米酒采用當地產的特制酒曲,成品酒味甘醇甜香,有“紅軍可樂”美譽,與客家糯米酒的制作工藝基本相同,但因酒餅(酒曲)之異酒味也略有不同。
店鋪名稱:黃酒博覽園
地址:上杭縣古田鎮五龍村五甲路83號
上杭艾葉粄制作技藝
自古以來,上杭客家人就有愛吃艾葉粄、苧葉粄的習俗,尤其是初春的“清明”節氣,每家每戶都必做艾葉粄、苧葉粄,以清正氣,祛風邪。色澤蔥綠,清香撲鼻,軟爽可口,勁道甘潤,回味無窮,是老少皆宜的天然食品。當年朱毛紅軍到古田時,古田五龍村窮苦百姓,就曾用自家做的艾葉粄慰問紅軍戰士。2010年春節前,胡錦濤來到古田,在農家與老區人民一起同做艾葉粄,共迎新春佳節。從此,艾葉粄便聲名遠揚。

店鋪名稱:古田彬彬之家
地址:上杭縣古田鎮溪背村禮燦屋路16號
杭梅(烏梅)制作技藝
上杭烏梅俗稱“杭梅”,屬福建閩西特產,別名酸梅、黃仔、合漢梅、干枝梅,是成熟的果實黃梅,經煙火熏制而成的。上杭烏梅最為有名,顏色呈棕或烏黑色。上杭烏梅中又以個大、肉厚、核小、外皮烏黑色、不破裂露核、柔潤、味極酸者為佳。上杭烏梅味酸性溫,具收斂生津,安蛔驅蟲功能,可治久咳,久瀉,便血,反胃,虛熱煩渴,蛔厥腹痛等。


店鋪名稱:福建百果園生態農業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上杭縣湖洋鎮文光村大斜路28號
上杭客家肉圓制作技藝

上杭肉圓以選料嚴格、加工精致,質精味美而馳名。當地老百姓每逢吉日喜慶、歡度佳節、必有肉圓上席,否則不算盛筵。

上杭有富饒的汀江和星羅棋布的池塘水庫,每年出產幾十萬斤的鮮魚(以草魚為最佳),剝盡皮骨內臟,取其頭尾,取魚凈肉用攪肉機搗成肉漿,又選本地出產肥嫩的良種豬,取其無皮無瘦的背脊肥肉,切成肉片,均成肉漿,再選用過篩的上等地瓜粉,三者按一定比例合在一起,加鹽水適量,倒入缸盆中,用手用力攪拌半小時左右,使其融合變成白稀糊狀,用手撈起,恰可順手指縫中漏出為好,倒入已經蒸熱且帶墊的籠床中再蓋密,猛蒸一到二小時,蒸至表面油光發亮且為灰褐色,以筷子插入不粘為標準。

吃時切成小塊,淋上鮮豬油,趁熱吃,質地松脆,鮮嫩爽口、油而不膩,味道極佳。
店鋪名稱:老街小吃店
地址:上杭縣解放路291-1號
上杭蘿卜干制作技藝
上杭蘿卜干是閩西八大干之一,傳承了客家人的傳統飲食習慣,深受全球客家人的喜愛。客家人勤勞、質樸,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積累了吃苦耐勞的品質。作為冬天的食材,蘿卜,經過加工成為一年到頭的美食,并創造出不同的以蘿卜干為主的菜肴。含豐富的維生素,蛋白質等營養成分,有“素人參”之美稱。皮脆肉嫩甘香味美,開胃消食,風味獨特,有清暑解熱,醒酒除毒,調理腸胃,降脂平壓,化痰祛積,防癌抗癌等功效,具有食、藥兩用價值。



店鋪名稱:上杭縣豐蔬農民專業合作社
地址:上杭縣臨城鎮南崗工業區2期15棟2層
上杭廬豐麥芽糖制作技藝
麥芽糖俗稱“谷麻糖”,其制作流程純手工,不添加任何防腐劑和化學類藥物,其制作工序是:

1.浸麥催芽:選擇優質麥子洗凈,浸泡三天,待麥子出芽1厘米左右,再將其平鋪竹箕之上,待麥芽長至3厘米左右,(但不能讓讓麥芽長出綠色葉子);2.蒸制糯米飯:選用優質糯米浸泡12小時后洗凈,濾干,放進大鍋蒸熟;3.糯米飯與麥芽搭配發酵:用35斤蒸熟的糯米飯配上半斤切碎的麥芽,拌勻放入大桶內,四周用布圍好,保持桶內溫度在50°左右,使糯米在桶內發酵10小時,發酵時間不宜過長,否則會變酸而影響麥芽糖質量;4.壓榨取汁:把發酵好的麥芽、糯米,用紗布包好,放在木制的榨汁架上榨壓出汁水;5.煎熬漿膠:把壓榨出的麥芽糯米汁水放置鍋內,用旺火煎熬至漿膠后取出,使之冷卻,凝固待用;6.錘打漿膠:將熬制好的麥芽糯米漿膠(呈紅褐色),用溫火蒸軟,拌入炒好的芝麻、花生米(碎末)等香料,并放在攀架上,用手反復攀拉敲甩打,直至漿膠轉為白色(氧化作用)后,即可剪成大小不同形狀的麥芽糖。

麥芽糖,俗稱“谷麻糖”、“谷芽糖”,自清末流傳至今,是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上杭客家地區最為流行,深受百姓喜愛的糖果類糧制食品。
店鋪名稱:金金祖傳麥芽糖
地址:上杭縣廬豐畬族鄉豐樂村塘下路1號
上杭豆豉制作技藝
上杭豆豉,作為閩西客家地區傳統的名特佐餐調味佳品,距今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獨特工藝制成的豆豉,鮮美可口,在市場上享有盛名。醇香的上杭豆豉,是家鄉的味道,更是客家上杭人舌尖上的非遺。


店鋪名稱:宸文豆豉店
地址:上杭縣廬豐畬族鄉太古村六組8號
糖糕粄制作技藝
糖糕粄是上杭縣客家傳統風味小吃,又叫蠻糖糕。只用大米加紅糖,是純天然食品,它糖的比例較大,所以不容易變質,能保留多天,是饋贈親朋好友的禮品,也可作下田勞動時的點心,香甜可口,受到大家喜愛。歷史悠久的糖糕粄是研究客家飲食文化、客家習俗的食物承傳,有一定的學術價值和社會價值。



店鋪名稱:古田彬彬之家
地址:上杭縣古田鎮溪背村禮燦屋路16號
上杭中都泮糕制作技藝
中都泮糕又叫冇糕,主要原料是大米、紅糖。是客家傳統食品之一。一般在節日期間用來招待客人,平時也可作上山或下地勞動時的小吃,充饑解乏。它香脆可口,攜帶方便,深受群眾喜愛。


店鋪名稱:中都泮糕制作坊
地址:上杭縣中都鎮古坊村坑尾頭路15號
舊縣豆腐制作技藝

舊縣豆腐選料精、制作工藝講究,其制作的豆腐細膩如玉、白嫩味鮮、清香撲鼻,可煎可炸,也可加入肉、蔥、香菇等做成烊豆腐。茴香豆腐干,色澤金黃有彈性,口感鮮嫩爽滑。制作時不用石膏及添加劑,安全綠色,營養豐富。

店鋪名稱:龍巖市上杭縣客家豆制品有限公司
地址:上杭縣舊縣鎮壩上村湖洋路26號
畬鄉熱食制作技藝
熱食,又稱為月食。熱食主要采用豬心、豬腰、豬利和前胛心豬肉為主料,目魚、香菇、白蘿卜、胡蘿卜、馬蹄等為輔料。煮出來的湯味清甜爽口,香氣十足,味道鮮美。具有安神鎮驚、養心補腎、益氣暖胃等功效。相傳源自唐宋時期,具體歷史已無法考究。在廬豐畬族鄉代代相傳,每個村落都有一兩戶的廚師世家,每逢紅白喜事時,都會邀請他們到家中幫忙掌廚。熱食是每逢喜事宴席必上的頭道熱菜,當客人們開始食用這道菜后,主家才會開始端著酒杯到各桌給親朋好友敬酒。

店鋪名稱:華桂酒家
地址:上杭縣廬豐畬族鄉豐康村文管門口1號
上杭官莊簸箕粄制作技藝
官莊簸箕粄是著名客家小吃,發源于龍巖上杭縣官莊畬族鄉,是客家人民經過無數的風霜雪夜,無數代的傳承,延留至今,成為客家人們喜愛的地方特色小吃,反映了客家民眾勞動智慧及其生活習俗,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官莊簸箕粄制作技藝嚴謹細膩,用上等秈米在水中浸泡上一段時間,待到松軟后磨成漿,取適量米漿倒入矩形鋁盤,搖勻后放入蒸籠內。用猛火蒸約兩三分鐘后成薄皮,將蒸盤取出,用筷子將整塊已熟的粄皮劃成若干部分,割成小塊,把瘦肉、蝦米、花生米、豆子蘿卜香菇等熟餡均勻地撒在粄皮上,卷成條狀,放入準備好的盤中,刷上油蔥等佐料,風味獨特。


店鋪名稱:官莊秀峰簸箕粄上杭店
地址:北環中路農業局大門向西20米12-1號
通賢烏兔手撕肉制作技藝
通賢烏兔歷史悠久,可追溯到同治十七年,當地有每年的“六月六吃兔肉”的習俗,因此衍變成了“兔肉節”。通賢烏兔烹飪方法繁多,手撕通賢烏兔肉是以野生中草藥泡制通賢烏兔,主要以煮熟,然后炙烤而成,它保持了通賢烏兔豐富的營養成分,又滲透了國醫中草藥精華,手撕通賢烏兔肉能補中益氣,固本生精,提高免疫力,提升精氣神等作用。手撕通賢烏兔,皮酥肉嫩、清香可口、老少皆宜,是廖氏家族的傳統技藝。


店鋪名稱:通賢烏兔專賣店
地址:上杭縣和平路東門市場內
畬鄉烏米飯制作技藝
畬鄉烏米飯是上杭廬豐畬族鄉畬民別具一格的傳統膳食, 烏米飯顧名思義,顏色呈黑藍色。主要原料糯米及當地產的野生烏稔子樹葉。也可以加入各種佐料,制成各種口味的烏米飯。其有軟香嫩滑、清香爽口的口感,是用天然野生灌木葉子熬汁煮成,實屬天然健康的綠色食品。由于加入了特殊的葉汁,煮出的飯保存數天不餿。冷飯經炒熟、或蒸熟后,口感不變。這在過去畬民經常躲兵禍、避災害,可帶上自制烏米飯,幾天不回家,躲在山上不會把身體餓壞。因此代代相傳,歷久不衰。現今太平盛世,人們把烏米飯當作天然綠色食品,烏稔樹葉清熱解毒,糯米補中益氣,符合現代人的養生要求,也作為畬鄉特有的特色產品,受到社會廣泛歡迎。每年的農歷三月初三這天,是上杭畬民的傳統節日。在“三月三”畬族節時,畬民歡聚一起舉辦各種慶典活動,一起吃“烏飯”,所以,大家又稱“三月三”為烏飯節。



店鋪名稱:華桂酒家
地址:上杭縣廬豐畬族鄉豐康村文管門口1號
更多非遺美食
敬請關注我們哦
綜合編輯:文旅龍巖
歡迎投稿
whly0597@126.com
0597-3305315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578521.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