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為什么牛肉沒有馬肉人們都吃豬羊牛肉
發布時間:2025-07-10閱讀(8)
提起肉,很多無肉不歡的小伙伴,那不爭氣的“淚水”可是分分鐘從嘴角流出啊。在以前,人們生活水平不高的時候,只有逢年過節才能吃上一些肉,而中國人的肉類食譜中,從古至今也主要集中在牛、羊、豬等肉類中,雖然驢肉也比較少見 但是大家多多少少都有耳聞或者嘗過“驢肉火燒”這種小吃。隨著我國經濟的騰飛,吃肉也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了,但是說起馬肉,卻是大部分國人都沒有品嘗過的肉類,那么為什么在經濟水平較好的現代,人們仍然幾乎都沒有吃過馬肉呢?

說到這里,可能有的小伙伴會說,聽以前吃過馬肉的前輩說,馬肉不好吃,從而一傳十、十傳百,自然就沒有人想吃了。其實這里是存在一個誤區的,那就是馬肉并沒有人們所說那樣難吃,也不存特別嚴重甚至是難以下咽的騷味等奇怪的味道,與之相反,馬肉反而是一種營養豐富的肉類,至于國人為什么不吃馬肉呢?其實這其中存在更深層次原因的,下面就和我一起來看看吧!

關于不吃馬肉的原因確實有很多,但是第一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馬肉的成本實在是太高了。這里需要給大家介紹一個概念——料肉比。這是畜牧業中一個常用的概念,用于表示畜禽增重一公斤所需的飼料量。也就是說給不同的動物提供相同量的飼料,有的動物是典型的“喝涼水都長膘”型,如魚類(1:1)、肉雞(1:2)、豬(1:3)等,而有的動物卻是典型的“狂吃不胖”型,如羊(1:4)、牛(1:6)等,而馬的肉料比更是達到了夸張的1:7左右,這意味必須向馬提供七公斤飼料,體重才會增加一公斤。如此低的回報率,再加上我國本就不是畜牧業大國,因此導致馬肉的商業價值極低,搞不好還要承擔虧本的風險,你說這買賣誰愿意做呀!這就是這一特點,直接導致馬肉很少出現在我國市場上。

第二個原因,則是馬肉的成色。我們先來看看馬肉的外觀。馬肉和牛肉較為相似,都屬于高蛋白質低脂肪的肉類,而馬肉的脂肪含量比牛肉還低,這也導致馬肉的肌肉纖維十分粗大,肌間脂肪幾乎為零。從這點看,馬肉絕對是健身人士的“夢幻”食材!但是馬肉的顏色卻異常奇怪,一般而言,羊肉是粉嫩色,牛肉是紅彤色,但是馬肉卻是異樣的深紅色!因此它們給人的第一感覺就像是血淋淋剛切下來的肉塊,這也導致它們的賣相確實不咋地,而人類又是視覺性動物,因此即使將馬肉放在菜市場,估計也沒人愿意為這種貴而賣相差的食材買單,因此這便是第二個原因,“外觀”勸退。

至于第三個原因,則是馬肉的做法。馬肉雖然營養,也沒有特別讓人難以接受的怪味,但是由于它們肌肉纖維粗大,脂肪含量低等特點,導致它們非常難以烹飪,一般家庭做法很難做出美味的馬肉,即使買回家,也很容易被馬肉硬而倔的口感所勸退,而挑除筋膜處理馬肉又十分耗時費力。因此馬肉最適合的烹飪方式則是做成馬肉腸和熏肉,不僅更入味,而且還耐儲存。

至于最后一個原因,便是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國人信仰。由于馬在古代屬于戰略物資,保家衛國、攻城掠地都離不開馬的參與,因此馬在古代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甚至古時歷朝歷代的法令中,大多有“禁止食馬”的條令。久而久之,馬就像是一種信仰、圖騰一般,成為人們心中地位崇高的動物,甚至賦予了吉祥的寓意,從各種成語中便可窺探一二,如:馬到成功、龍馬精神、金戈鐵馬、單槍匹馬等等。

也正是這些原因,導致馬肉很少出現在市場上,而國外自然就不存在寓意、成本等問題,這也是為什么國外有很多關于馬肉的眾多吃法,如:馬肉干、馬肉刺身、烤馬肉等。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