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汪曾祺散文每篇好句子汪曾祺散文一一一牛肉
發布時間:2025-07-10閱讀(9)
我一輩沒有吃過昆明那樣好的牛肉。

昆明的牛肉館的特別處是只賣牛肉一樣,——外帶米飯、酒,不賣別的菜肴。這樣的牛肉館,據我所知,有三家。有一家在大西門外鳳翥街,因為離西南聯大很近,我們常去。我是由這家“學會”吃牛肉的。一家在小東門。而以小西門外馬家牛肉館為最大。樓上樓下,幾十張桌子。牛肉館的牛肉是分門別類地賣的。最常見的是湯片和冷片。白牛肉切薄片,澆滾燙的清湯,為湯片。冷片也是同樣旋切的薄片,但整齊地碼在盤子里,蘸甜醬油吃,(甜醬油為昆明所特有)。湯片、冷片皆極酥軟,而不散碎。聽說切湯片冷片的肉是整個一邊牛蒸熟了的,我有點不相信:哪里有這樣大的蒸籠,這樣大的鍋呢?但切片的牛肉確是很大的大塊的。牛肉這樣酥軟,火候是要很足。有人告訴我,得蒸(或煮?)一整夜。其次是“紅燒”。“紅燒”不是別的地方加了醬油悶煮的紅燒牛肉,也是清湯的,不過大概牛肉曾用紅粬染過,故肉呈胭脂紅色。“紅燒”是切成小塊的。這不用牛身的“好”肉,如胸肉腿肉,帶一些“筋頭巴腦”,和湯、冷片相較,別是一種滋味。還有幾種牛身上的特別部位,也分開賣。卻都有代用的別名,不“會”吃的人聽不懂,不知道這是什么東西。如牛肚叫“領肝”;牛舌叫“撩青”。很多地方賣舌頭都諱言“舌”字,因為“舌”與“蝕”同音。無錫陸稿薦賣豬舌改叫“賺頭”。廣東飯館把牛舌叫“牛脷”其實本是“牛利”,只是加了一個肉月偏旁,以示這是肉食。這都是反“蝕”之意而用之,討個吉利。把舌頭叫成“撩青”,別處沒有聽說過。稍想一下,是有道理的。牛吃青草,都是用舌頭撩進嘴里的。這一別稱很形象,但是太費解了。牛肉館還有牛大筋賣。我有一次同一個女同學去吃馬家牛肉館,她問我:“這是什么?”我實在不好回答。我在昆明吃過不少次牛大筋,只是因為它好吃,不是為了壯陽。“領肝”、“撩青”、“大筋”都是帶湯的。牛肉館不賣炒菜。上牛肉館其實主要是來喝湯的,——湯好。
昆明牛肉館用的牛都是小黃牛,老牛、廢牛是不用的。
吃一次牛肉館是花不了多少錢的,比一般小飯館便宜,也好吃,實惠。
馬家牛肉館常有人托一搪瓷茶盤來賣小菜,蕌頭、腌蒜、腌姜、糟辣椒……有七八樣。兩三分錢即可買一小碟,極開胃。

馬家牛肉店不知還有沒有?如果沒有了,就太可惜了。
昆明還有牛干巴,乃將牛肉切成長條,腌制晾干。小飯館有炒牛干巴賣。這東西據說生吃也行。馬鍋頭上路,總要帶牛干巴,用刀削成薄片,酒飯均宜。
????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566336.html
上一篇:好看又好吃的綠豆糕桃酥綠豆糕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