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端午節一定吃什么傳統的美食要有顏值又要好吃
發布時間:2025-07-10閱讀(6)
盼望著,盼望著,終于把端午節盼來了!那首童謠依稀在耳畔響起:“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

一提到端午節,人們紛紛就想到了粽子,其實中國地大物博,除了粽子,許多地方還有其他的習俗,今天,帶你瞅瞅端午節各地的美食,感受不一樣的端午文化!
黃鱔“端午黃鱔賽人參”,我國江漢平原每逢端午節時,必食黃鱔。經過了一個冬天的蓄養和一個春天的復蘇,這個時節的黃鱔是肉最嫩、最營養的時候,圓肥豐滿,并且還有滋補功能。經典名菜就有“軟兜長魚”、“梁溪脆鱔”、“響油鱔糊”等,這些也都是中式烹飪師考證時的必修菜品。


古時,五月被視為“毒月”、五月初五更是九毒之首。而蛋形如心,吃了蛋就能使心氣精神不受虧損。端午節吃咸鴨蛋,可以祛毒,利于保持身體健康。最愛海鴨蛋蛋黃,口感綿軟細膩,筷子輕輕一夾,能看到自然出油,味道鮮美無比。


端午節是吉林省延邊朝鮮族人民隆重的節日,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是將艾蒿和糯米飯放在石臼或木槽里,用長柄木槌打制而成的米糕,是一種很有民族特色的食品。它代表平安、祝福,味道香甜細膩、筋道適口。


面扇子,用發面蒸制,呈扇形。每層撒上碾細的熟胡椒粉,表面捏成各種花紋,染上顏色,十分好看。甘肅省民勤縣、寧夏一帶,端午節這天都蒸“面扇子”。這種食俗據說是由端午節制扇、贈扇的風俗演變來,古人認為能扇跑惡鬼,有祈福、納祥、避邪消災之義。


在麗江,納西人每年端午節的清晨,家家戶戶都要吃糖棗糯米飯。糯米飯能溫補脾肺、補虛寒,十分有益健康,是滋補佳品。輕咬一口,軟糯芳香、甜而不膩,美好的口感打開活力滿滿的一天。


陜西人在端午節當天是一定要吃臊子面的。臊子面是陜西地區的特色小吃,風味尤為濃厚,它具有薄、筋、酸、辣、香等特色,肉的滋味滲入湯中,吃口柔韌滑爽,味道略重,但美味無比。


葉子餑,是玉林人的節日食品,端午和重陽經常能見到它的身影。它有甜和咸兩種口味的餡料可供挑選,通常是采芭蕉葉來做的,蒸出來的葉子餑不僅色澤嫩亮,還有一股淡淡的葉香味,口感細軟香糯不粘牙。

煎堆又叫麻團、珍袋,麻球,在福建晉江地區,端午節家家戶戶要吃它。煎堆風味獨特,制作簡單。它的外形渾圓,顏色金黃,體積比一個拳頭小一點。表皮薄脆清香,內陷香甜可口,有團圓甜蜜的寓意。


由于端午節是一年四季中陽氣最盛的時節,氣溫漸漸升高,這時候就需要吃一些清熱解毒之物,綠豆糕便是個不錯的選擇。它的性味甘涼,去火解暑,是夏日飲食佳品。“糕”和“高”同音,有積極向上飛黃騰達的寓意,與端午節的粽子連在一起又有“高中”的寓意,對于準備趕考的學子來說又是一個的美好祝愿,因此在端午節吃綠豆糕就這樣被一代一代流傳了下來。


這些端午美食有沒有讓你口水直流呢?寶貴的三天假期估計是要養肥的節奏了,好吃的太多,恨不得有兩個胃、兩張嘴。
(來源:上海有腔調)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