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生活>《登鸛雀樓》節奏劃分
發布時間:2025-06-25閱讀(13)
|
《登鸛雀樓》是唐代詩人王之渙創作的一首詩。 《登鸛雀樓》節奏劃分 劃分方式一: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劃分方式二: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劃分方式三: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劃分依據:一般來說,五言詩的基本節奏是“二、三”,細分為“二、二、一”的停頓;七言詩的基本節奏是“四、三”,細分為“二、二、二、一”的停頓。 《登鸛雀樓》的譯文 譯文:夕陽依傍著西山慢慢地沉沒,滔滔黃河朝著東海洶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風光景物看夠,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層城樓。
《登鸛雀樓》賞析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賞析:這兩句話作者運用樸素、淺顯的語言,形象又概括地把進入廣大視野的萬里河山,收入短短十個字中;而后人在千載之下讀到這十個字時,也如臨其地,如見其景,感到胸襟為之一開。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賞析:這兩句詩發表議論,既別翻新意,出人意表,又與前兩句寫景詩承接得十分自然、十分緊密,從而把詩篇推引入更高的境界,向讀者展示了更大的視野。也正因為如此,這兩句包含樸素哲理的議論,成為了千古傳誦的名句,也使得這首詩成為一首千古絕唱。 《登鸛雀樓》創作背景 作者早年及第,曾任過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縣的主薄,不久因遭人誣陷而罷言,不到三十歲的王之渙從此過上了訪友漫游的生活。寫這首詩的時候,王之渙只有三十五歲。
《登鸛雀樓》的作者簡介 王之渙自幼聰穎好學,少年時豪俠義氣,放蕩不羈,常擊劍悲歌,從五陵年少游,不到二十歲便能精研文章,不到壯年,便已窮盡經典之奧。 王之渙精于文章,善于寫詩,多被引為歌詞。尤善五言詩,以描寫邊塞風光為勝,是浪漫主義詩人。代表作有《登鸛雀樓》《涼州詞二首》等。章太炎推《涼州詞》為“絕句之最”。 其中《登鸛雀樓》《涼州詞二首》和《送別》三首皆著名,又尤以前兩首最膾炙人口,可謂“皤發垂髫,皆能吟誦”;詩中的“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和“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都是流傳千古的佳句,也正是這兩首詩給詩人贏得了百世流芳的顯著地位。 |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551892.html
上一篇:補單計劃怎么寫?需要注意什么?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