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生活>描寫鄉村田園生活的詩
發布時間:2025-06-25閱讀(12)
|
1、《觀村童戲溪上》——陸游 雨余溪水掠堤平,閑看村童謝晚晴。竹馬踉蹡沖淖去,紙鳶跋扈挾風鳴。 三冬暫就儒生學,千耦還從父老耕。識字粗堪供賦役,不須辛苦慕公卿。 譯文:雨后的溪水漫過堤岸快要跟堤相平,閑來觀看村童們感謝老天向晚初晴。有的騎著竹馬跌跌撞撞沖進了爛泥坑,有的放著風箏,風箏橫沖直撞的迎風飛鳴。冬季的三個月就跟著塾師學習,農忙時節就回家跟隨父兄耕田種地。識字勉強能夠應付租稅勞役就好,辛苦讀書不需要羨慕王公貴族。 情感:這首詩描寫了春日雨過、天色放晴之時的兒童玩耍景象,聯想到了他們的日常以及將來生活境況,并不由得發出人生感嘆。詩中用詞甚是講究,“掠堤平”、“謝晚晴”、“挾風鳴”、“儒生學”、“父老耕”、“供賦役”與“慕公卿”等語匯,言簡意賅,極具概括力而不失豐富的內涵,可見放翁錘煉字句的功力所在。 作者的思緒由“閑觀”轉為“沉思”,再至抒發感慨,一顆晚年心系民生、憂國憂民的赤子愛國心暴露無遺。
2、《野老歌·山農詞》——張籍 老農家貧在山住,耕種山田三四畝。苗疏稅多不得食,輸入官倉化為土。 歲暮鋤犁傍空室,呼兒登山收橡實。西江賈客珠百斛,船中養犬長食肉。 譯文:老翁家貧住在山中,靠耕種三四畝山田為生,田畝少,賦稅多,沒有吃的。糧食送進官府的倉庫,最后腐爛變質,化為泥土,一年到頭,家中只剩下鋤頭、犁耙靠在空房子里面,只好叫兒子上山去拾橡子充饑。從長江西面來的富商的船中,成百上千的珠寶用斛來計量,就連船上養的狗也長年吃肉。 情感:詩中用一個貧農與富商兩個不同階級的生活狀況,反映了當時貧富差異的社會現實,其中還體現了造成這一社會現狀的本質:賦稅制度。此詩表達了作者對社會現實的不滿。
3、《觀田家》——韋應物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幾日閑,耕種從此起。 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 饑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倉稟無宿儲,徭役猶未已。 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里。 譯文:春雨過后,所有的花卉都煥然一新。一聲春雷,蟄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動物都被驚醒了。 農民沒過幾天悠閑的日子,春耕就開始了。自驚蟄之日起,就得整天起早摸黑地忙于農活了。 健壯的青年都到田地里去干活了,留在家里的女人小孩就把家門口的菜園子收拾收拾,準備種菜了。 他們每天都忙忙碌碌的,回到家天已經很晚了,還得把牛牽到村子西邊的溪溝里讓它飲水。 這樣又累又餓,他們自己卻不覺得苦,只要看到雨水滋潤過的禾苗心里就覺得很是歡喜。 可是即使他們整日這樣忙碌,家里也沒有隔夜的糧食,而勞役卻是沒完沒了。 看著這些,我想起自己不從事耕種,但是奉祿卻是來自鄉里,心中深感慚愧。 情感:這首《觀田家》便是韋應物后期體會到民間疾苦之后所作的詩,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他對農家生活的細致觀察:衣民每年從驚蟄開始,就沒日沒夜地在田間勞作,可這樣辛苦卻積不下一點余糧,還要服各種勞役。也正是因為看明白了這樣的現實,韋應物才產生了為人民吶喊,為田家鳴不平的思想,他自責為官者的冷酷,也不滿朝廷對衣民的忽視。
4、《詠田家·傷田家》——聶夷中 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谷。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燭。不照綺羅筵,只照逃亡屋。 譯文:二月還未開始養蠶,就已成為抵債之物;五月谷未成熟,新谷已忍痛賣出。這是用刀挖掉心頭好肉,來補眼前爛瘡。希望帝王之心,化作光明的燭火。不照那豪華筵席,只照災民空屋。 情感:這是一首反映民生疾苦的詩,全詩八句四十字,展示了唐末農民遭受的嚴重剝削,表達了作者對廣大貧苦農民的深切關懷與同情。這首詩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高超的藝術性,形象的比喻,高度的概括,鮮明的對比,使得詩歌的容量更為廣闊,把貧富懸殊的階級差別描寫得歷歷如繪,也把作者鮮明的愛憎之情烘托得淋漓盡致,同時充分表現了作者駕馭語言、節制感情的功力。
5、《江村》——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來堂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 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 譯文:清澈的江水曲折地繞村流過,長長的夏日里,村中的一切都顯得幽雅。 梁上的燕子自由自在地飛來飛去,水中的白鷗相親相近,相伴相隨。 老妻正在用紙畫一張棋盤,小兒子敲打著針作一只魚鉤。 只要有老朋友給予一些錢米,我還有什么奢求呢?來源: www.ws46.com 情感:作者通過借物抒情,用梁上的燕子和水中的白鷗來比喻此時的自己,表達了作者對封建統治階級摧殘人才的強烈控訴和自己飽受戰亂之苦后暫時得到安寧生活,也抒發了自己悲苦之情。 希望能幫到您!我都已經大學畢業兩年了,這東西不知道還管不管用了!我覺得差不多,因為這首詩是杜甫在戰亂之后暫時得到安寧生活時寫的一首詩,來抒發自己當時的情感的!
6、《渭川田家》——王維 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 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 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 譯文:村莊處處披滿夕陽余輝,牛羊沿著深巷紛紛回歸。 老叟惦念著放牧的孫兒,柱杖等候在自家的柴扉。 雉雞鳴叫麥兒即將抽穗,蠶兒成眠桑葉已經薄稀。 農夫們荷鋤回到了村里,相見歡聲笑語戀戀依依。 如此安逸怎不叫我羨慕?我不禁悵然地吟起《式微》。 情感:文中多次出現“歸”,實際上都是反襯,以人皆有所歸,反襯自己獨無所歸;以人皆歸得及時、親切、愜意,反襯自己歸隱太遲以及自己混跡官場的孤單、苦悶。表達對寧靜、平和、歸隱生活的向往。
7、《過故人莊》——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譯文:老朋友預備豐盛的飯菜,要請我到他好客的農家。翠綠的樹林圍繞著村落,蒼青的山巒在城外橫臥。推開窗戶面對谷場菜園,手舉酒杯閑談莊稼情況。等到九九重陽節到來時,再請君來這里觀賞菊花。 情感:《過故人莊》是唐代詩人孟浩然創作的一首五律,寫的是詩人應邀到一位農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經過。這首詩抒發了詩人對農家恬靜閑適的田園生活的向往,與朋友之間的情誼真摯深厚的情感。
8、《歸園田居(其三)》——陶淵明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無違。 譯文:我在南山下種植豆子,野草茂盛,豆苗稀疏。清上早起下地鏟除雜草,夜幕降披月光扛鋤歸去。狹窄的山徑草木叢生,夜露沾濕了我的衣。衣衫被沾濕并不可惜,只希望不違背我歸耕田園的心意。 情感:這首詩表達的是陶淵明向往歸隱山林,遠離世俗的生活,對寧靜安逸的生活的向往之情,盡管在山間的生活貧苦,連種個豆子都是草比豆苗茂盛,長滿雜草的路上傍晚的露水打濕了自己的衣裳,但是還是覺得欣喜,只要不違背自己最初的愿望就好。
9、《橫溪堂春曉》——虞似良 一把青秧趁手青,輕煙漠漠雨冥冥。東風染盡三千頃,白鷺飛來無處停。 譯文:將一把青色的秧苗,插入水中。那秧苗瞬間變得青蔥。就好似農夫的手,將它染綠。天空中,飄灑著朦朧如煙的細雨。和煦的春風,吹綠了無邊無際的稻田。白鷺飛來,望著那無涯的青翠,竟找不到落腳的地。 情感:這是一首田園即景詩,描寫江南水鄉春天插秧后的優美的田野景色,透露出清新迷人的田園氣息。表達了詩人對田園生活的熱愛與向往之情。
10、《新晴野望》——王維 新晴原野曠,極目無氛垢。郭門臨渡頭,村樹連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農月無閑人,傾家事南畝。 譯文:雨后新晴的原野格外開闊空曠,極目遠望不見半點霧氣塵埃。 外城的門樓緊靠著擺渡的碼頭,村莊邊的綠樹連接著溪流的入河口。 銀白色的河水閃動著粼粼波光使得田野外面特別明亮,青翠的山峰突兀出現在山脊背后。 正是農忙時節沒有悠閑的人,農民們一家一家全都在田畝間忙碌著呢。 情感:全詩描繪初夏時節,雨過天晴,詩人眺望原野所見到的田園風光,表達了詩人熱愛自然、眷戀田園的情懷。
|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548394.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