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豬八戒從西天取經回來過得怎么樣(豬八戒好吃懶做)
發布時間:2025-05-29閱讀(15)
眾所周知,《西游記》是一部享譽國內外的神話名著,他記述了孫悟空大鬧天宮、唐僧西天取經的故事,驚險不斷的情節、各式各樣的畫面讓讀者回味無窮。
我們的都知道在《西游記》中孫悟空總是那個被人夸贊的人物,因為在取經的路上總是他在兢兢業業的降妖伏魔,而豬八戒總是那個被批判的人物,因為他好吃懶做、動不動就散伙的性格讓很多小朋友都討厭。
可是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我國有一句古話叫做:“尺有所長,寸有所短,”意思就是每個事物都有自己的用處,換句話說就是豬八戒也有自己的優點所在,只不過很多人都沒有發現罷了!
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情呢?下面咱們就來詳細的介紹一下。

豬八戒雖然十分的懶惰,但是其前世卻是實實在在的大神通者——天蓬元帥,當年在玉帝麾下也曾統領過十萬的天河水軍。
一個水軍的元帥在水戰方面的能力自然是非常厲害的,在這一方面悟空的能力是無法和八戒相提并論的,所以說八戒雖然有千般萬般的不好,但是這“擅長水戰”的能力卻足以掩蓋所有的缺點,因為觀音菩薩看重的就是他這一方面的能力(能夠很好地彌補悟空的短板)。

現在有很多的管理學曾經對“取經團隊”做出了這樣或者那樣的分析,很多人都認為唐僧是目標、悟空是執行力、沙僧是后勤保障、豬八戒更像是其中的“調和劑”。
雖然說八戒動不動就想要散伙,有時候還因為一己私欲向唐僧告悟空的狀,但是正是因為他這種“活躍”的行為讓取經之路充滿歡笑,如此才能夠保證取經事業正常的完成。
除此之外,八戒還深知唐僧此人的心事,每次唐僧勞累、饑渴的時候八戒都是以自己為借口讓悟空去化齋,不僅解決了唐僧饑餓的問題,而且還很好地維護了唐僧“上位者”的顏面,試想這樣的屬下誰不喜歡呢?
不過,八戒的有點可不止于此,最起碼觀音菩薩看重的并不是他這一點。

取經之路需要走十萬八千路、歷經九九八十一難,而在這么長的路程中地理環境必然是不同的,山川湖泊、妖魔鬼怪的特點也各部相同。
降妖除魔對于悟空來說自然不是事,因為他不僅擁有雄厚的實力,而且在三界之內都有自己的“渠道、人情,”但是他卻有一個非常致命的弱點,那就是他的“水戰”能力非常的弱小。
無論是在流沙河區域,還是在通天河那一回合,悟空都無法下水進行降妖,最后都是讓八戒充當先鋒的角色,就連烏雞國國內的水井都是八戒下去的,由此可知悟空水戰的能力有多么的低下。

觀音菩薩身為取經事業的“人事經理”,必然要保證取經小隊的圓滿無缺,所以必然要找一個彌補悟空這一方面缺點的人,八戒自然而然進入了觀音菩薩的法眼。

綜上可知,我們就可以明白觀音菩薩為何要選擇這頭好吃懶做的“豬頭”為取經人之一了,就是因為豬八戒的水戰能力能夠很好的幫助取經團隊渡過危機,所以八戒也并不是一無是處的人。
豬八戒好吃懶做,為何觀音還選他去取經,只因他有個本領悟空沒有,對此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有自己觀點的可以在文章的下方留言、交流。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537922.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