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05-29閱讀(22)
導讀:“好吃就是費勁”的三種野菜,挖的時候有多過癮,摘時就多想哭!
挖野菜,這是農村人才能體會到的快樂。其實有很多人未必多么愛吃野菜,但卻對于挖野菜是樂此不疲,就是因為他們很享受挖野菜的過程。
正所謂:好飯不怕晚,有些野菜想要吃它們,還真的需要花費一番心思才行。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三種“好吃卻很費勁”的野菜,挖的時候有多過癮,摘的時候就有多想哭。
第一種:野蔥
蔥,可是菜園子里很常見的一種蔬菜了,在我國的南北方都有種植,而且在近些年它也成為了城里不少人在陽臺常種植的蔬菜。

而在野外,也有一種和蔥很像的野菜,它就是野蔥,有些地方叫它小根蒜,藠頭等。這種植物天生具有特殊的辛香味,讓不少人對它愛不釋手。
再加上它本來就營養價值很高,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磷和鈣等元素,還有增進食欲、防止心血管疾病等作用,近些年更是成為了野菜中的“明星”。
而野蔥采挖起來也很簡單,只要帶上一把鋤頭,在一些路邊就能發現成片的野蔥,幾下子就能挖一籃子。可是挖回家以后,摘洗野蔥就讓很多人頭痛了。

它的莖葉很細小,上面還有很多的枯黃葉子。同時在野蔥的細小如同縮小版獨頭蒜的球莖上,還會有泥巴和一些污垢,必須要仔細地清洗干凈才行。所以往往挖只需要十來分鐘,但是摘菜、清洗就要個把小時哦。
但是由于野蔥實在是鮮美、誘人,能讓人的食欲大增,所以每年還是有不少人會去采挖野蔥來嘗鮮。
第二種:小竹筍
拔竹筍的樂趣,估計只要體驗一次,就會讓人上癮。到了四五月份的時候,山里的荒地、雜草叢里面的小竹筍就長出來了。特別是下雨以后,更是會瘋狂地生長。于是一批又一批地“奪筍大軍”就涌向了大山深處。

有些人甚至不惜走十余里路,即便是腰酸腿疼了,也依然要去拔筍,可見它的魅力之大。而拔竹筍是非常過癮,可是剝殼卻讓很多人頭大。
在農村還有一句經典的農諺,“三籃竹筍兩籃殼,有人采來無人剝。”它就生動地寫出了剝竹筍的艱難。因為小竹筍只有中間的筍肉可以吃,外面有好多層的筍殼。而要把它剝出來,還真的需要花點時間和功夫。如果不懂技巧,就真的會剝到讓人想哭。

其實剝小竹筍只要掌握了方法,還是很快的。先用小刀從筍尖向筍跟處劃一刀,然后把筍尖纏繞在手指上,一直不斷地纏繞,這樣幾秒鐘就把一根小竹筍的殼剝掉了,非常的簡單、高效。你們學會了嗎?
第三種:地木耳
顧名思義就是生長在地上的一種“木耳”,不過它卻是一種天然的野菜,在有些地方還叫它天菜、地菜,或者是地皮菜等。

等到了春天響了春雷以后,往往春雨下了以后,就會在一些草地、河堤和巖石山上,長滿了地木耳,一片片黑乎乎的在地上,看起來雖然不美觀,但在吃貨的眼中,卻是難得的美味。
說它是“難得”的美味,真的一點不夸張,因為想要把它清洗干凈真的很需要耐心。如果沒有足夠的耐心,那是吃不到美味地木耳的。
地木耳沒有根,也不會進行光合作用,撿它很容易,要不了幾分鐘就能撿一大碗。可是撿回來以后,清洗它卻非常的麻煩了。

地木耳直接生長在泥巴上,所以不僅里面有很多的泥巴、砂石,還有腐爛的樹葉、枝條和雜草等。而要把它們逐一地清洗干凈,真的需要非常仔細和有耐心。不然里面就會有砂石和泥巴,吃起來有泥腥味,甚至還可能把牙齒磕掉。
也是由于地木耳清洗太麻煩,需要花一番功夫。這些年地木耳在城里的價格也是在不斷上漲。一斤清洗好的能賣到10元左右。如果是曬干之后的,則要上百元一斤了。
有些人可能會嫌貴,認為這在山里到處都是這么貴不劃算。可是清洗過得都清楚,這其實就是掙點辛苦錢,十元一斤不算貴。而且真正清洗干凈了,吃起來可是非常美味的,像地木耳炒雞蛋、地木耳炒小米辣,都是超級美味的下飯菜。

上面所介紹的這三種野菜,都是屬于挖的時候很過癮,摘洗的時候卻很痛苦的。就如一些網友所言,這些野菜真的是“好吃卻很費勁”,也就只有真正懂吃,愛吃的人才知道它們的美味。如果沒有耐心,不會吃的人就錯過了它們。
各位網友,你們喜歡吃這三種野菜嗎?你還知道哪些“好吃卻很費勁”的野菜呢?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537793.html
下一篇:絲瓜削皮嗎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