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打卡網紅美食的文案(打卡古詩詞里的)
發布時間:2025-05-16閱讀(27)
美食是你我奉承味蕾的絕佳寶貝,相信大家從來都不會輕易虧待自己的腸胃,很多人會吃也會做,自認為是地道的老“吃家子”。那古代的食物有沒有現代這么豐盛呢?古代以詩流傳的“美食博主”都有誰呢?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蘇軾《食荔枝》
一個滿腹經綸的大文人用粗淺易懂的題目告訴世人,荔枝實在太好吃啦!羅浮山下一年四季仿佛都是春日氣息,枇杷和楊梅天天都是新鮮的。如果每天能吃上三百顆荔枝,那就哪都別去了,做個地道的嶺南人得了!諸多鮮果佳品將激情豪放派的蘇軾變成了閑趣田園風,可見當時嶺南地區的確是水果達人的網紅打卡地!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陸游《游山西村》
陸游也是農家飯愛好者!陸游前去的山西村并不在山西,而是位于江南,即現在的浙江省紹興市。千萬不要嘲笑農家臘月自制的酒渾濁,喝起來一定別有煙火風味!在豐收的年景,農家款待客人的飯菜十分豐盛,荷葉雞、熏豬肉,各類美食讓人流連。吃過了這個村寨的美食,在清泉碧水、草木繁茂的山中踏上新的征程,走累了正覺迷茫無路之際,前方柳暗花明,炊煙裊裊、美食飄香,頓時豁然開朗,走這一程渴了也餓了,下一站走起!

鮮鯽銀絲膾,香芹碧澗羹—杜甫《陪鄭廣文游何將軍山林》
杜甫居然也是名副其實的吃貨!一句詩十個字就描述了兩道絕頂美味。在清溪中抓到新鮮的鯽魚,然后取其鮮嫩的肉片成薄片,以蔥絲作“銀絲”點綴,蘸上醬料一口吃掉!這不就是鯽魚“刺身”嘛!魚肉鮮甜爽口,令人口齒生香。碧澗羹是一道傳統美食,包含腌菜和羹湯,二者搭配食用。用水芹入湯焯過,以清酒研磨芝麻生香加入,再撒少許竹鹽,用茴香漬之,美呀!古人稱道:既清而馨,猶碧澗然。這道水芹制作的碧澗羹鮮美不說,更是消暑神器!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參照網上的食譜制作一下~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蘇軾《惠崇春江晚景》
又是蘇軾,說蘇軾是宋代的吃播也不為過,而且他就是美食家本家!在郊外的濕地淺灘,探尋遍地剛剛長出的蘆葦新芽,直接素炒就很鮮美!最期待的是春水河豚,其實古人是知道河豚有毒的,他們對河豚肉的處理方法也沒有現代這么先進,但仍然敢冒風險來吃這道菜,尤見古人對野味的喜愛!

東門買彘骨,醯醬點橙薤。蒸雞最知名,美不數魚蟹—陸游《飯罷戲作》
陸游太逗了,吃完一頓美餐,還要吟詩回味一下,以作飯后消遣!詩中直接寫了菜譜:一早在東門集市買了上好的豬小排,用清水煮熟,加以醋、甜醬汁、橙皮和小蒜苗調味,簡直就是古代版的紅燒小排!吃來吃去,還是覺得蒸雞做得最有名氣,論鮮美那當屬本地的魚和螃蟹!有排骨;有蒸雞;有鮮魚;有美蟹,這頓飯擱到現在也是豪華套餐了。難以想象,在美食的誘惑下,憂國憂民的愛國主義詩人也忍不住在字里行間寫滿濃濃煙火氣!


古代詩人詞人里蘇軾和陸游真的可以說是兩大吃播了,二人雖未生活在同一年代,但均用詩詞留給后人關于美味佳肴妙不可言的畫面,盡情展示古代豐富多彩的飲食文化。二人留下的美食佳作很多,甄選幾句與大家垂涎共賞!
新津韭黃天下無,色如鵝黃三尺余。東門彘肉更奇絕,肥美不減胡羊酥—陸游《蔬食戲書》
二升畬栗香炊飯,一把畦菘淡煮羹—陸游《山居食每不肉戲作》
白鵝炙美加椒后,錦雉羹香下豉初。箭茁脆甘欺雪菌,蕨芽珍嫩壓春蔬—陸游《飯罷戲示鄰曲》
鱸肥菰脆調羹美,蕎熟油新作餅香—陸游《初冬絕句》
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蘇軾《初到黃州》
手紅冰碗藕,藕碗冰紅手—蘇軾《菩薩蠻·回文夏閨怨》
地碓舂秔光似玉,沙瓶煮豆軟如酥—蘇軾《豆粥》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蘇軾《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

愿我們都能像陸游和蘇軾一樣,在忙碌的事業之余,學會給人生做減法,享受煙火人間的清淡歡愉,在來去匆匆的現代,也不失為一種質樸的歸真!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532682.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