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徽州正宗清明果做法(傳統美食憶鄉愁)
發布時間:2025-05-12閱讀(18)
青青艾草,濃濃鄉愁。
清明未至,果早飄香。如今,縉云清明果這一傳統美食已不僅僅囿于特殊節日才能品嘗。只要你想吃,一年四季都能享受到美味。

備餡、煮青、蒸糯米、和艾草面、錘打、搟面、壓果皮、裹餡、上屜蒸熟……小作坊中,水汽氤氳,艾草香味縈繞。正月里,清明果早早端上了家庭小院酒店的餐桌,成為一眾食客唇齒留香,心中卻揮之不去的那一抹鄉愁。
樸實的農家婦女,傳承這一傳統美食的做法,深耕25載,讓清明果一年四季飄香石城街頭,成為顧客們的心頭好。

胡映芳,這位胡源鄉上坪村的大嬸,將南鄉的清明果帶到了縣城船埠頭,拾起傳統的制作方法,也讓在外的游子有了品嘗美味鄉愁的多樣選擇。
凌晨,天還灰蒙蒙,胡映芳早已起床生爐做清明果,縣城各大飯店等著要,微信朋友圈的顧客訂單也不斷,杭州上海的、麗水本地的,都催著一飽口福。她和大姐與母親一起,分工協作、有條不紊。

大蒸鍋里的艾草米粉咕嚕咕嚕地冒著氣泡氤氳蒸汽,看著火候差不多了,胡映芳和大姐開始將艾草米粉倒入石臼,一人錘打一人翻面,配合默契。胡映芳說,錘打米粉做出來的清明果,果皮韌性有嚼勁。
錘打至軟硬適中后,擅長搟面的大姐一溜煙功夫已搟好了清明果皮。89歲的母親身體康健,裹起餡料來仍得心應手。咸的清明果捏成月牙型、甜的就捏成圓型,做出的果型褶皺勻稱,翠綠美觀。胡映芳說,這些天她每天都要用掉50來斤的米粉。清明節前半個月,是生意最忙的時候,一天要忙十幾個小時,得用掉150余斤米粉,大概每天要向市場供應3000多個清明果。

21歲走出胡源上坪,從原縣城東門高復班辦食堂到現在跟家人一起做清明果,胡映芳非常滿足。尤其是成立了縉云縣胡大姐清明果小作坊,參加了“黃龍杯”縉云縣首屆特色小吃品評會獲銀獎后,胡映芳就連續參加了好幾屆省農博會,每次都跟大姐和父母一起同行,一家人風雨同舟,其樂融融。2018年,她和大姐制作的清明果還獲得了首屆浙江省名點名小吃評比金獎,這一榮譽令一家人非常自豪。

堅守傳統制作工藝,精選原材料,是她這些年做美食的制勝法寶。

胡映芳一邊在籠屜上鋪一層果葉,一邊將裹好餡料的清明果置入其中,待都放置好后,上蒸箱大火開蒸。
15分鐘左右,晶瑩潤澤,香氣撲鼻的清明果出籠。

“清明前后,野外田邊地角有非常多的艾草,我們就去麗水青田等地采摘,除雜質后用開水焯一下備用。”胡映芳說,自己以前售賣清明果擺的是流動攤位,如今在縣城船埠頭有了固定的點,有時也會在東渡雅宅制作清明果,生意越來越好,回頭客也越來越多。常常是一邊做一邊賣,顧客多買還需預約。
一位姓邱的顧客前腳剛剛買走新出籠的2斤咸味清明果,轉頭又回來續買了2斤。“朋友們品嘗后都說好吃?!毙涨竦念櫩鸵荒樥\懇地說道。 “接下來,我還會守著傳統,踏踏實實做清明果,將美味傳承下去,”胡映芳堅定地說。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527363.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