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秋分的季節怎么養生(滋潤湯水防秋燥)
發布時間:2025-04-11閱讀(22)
9月23日是秋分節氣。秋分,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秋分的意思,一是日夜時間均等,并由日長夜短逐步日短夜長。二是氣候由熱轉涼,南方的氣候由這一節氣起才始入秋。
秋分時節,天氣干燥,養生主要是防秋燥。那么,如何吃才能防秋燥呢?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中醫預防保健科彭欣副主任醫師提醒,時值秋分,氣候干燥,此時大自然主要的外邪為燥邪,秋燥易傷津液,引起咽、鼻、唇干燥及干咳、聲嘶、皮膚干裂、大便燥結等癥狀。秋季對應于五臟中的肺臟,而燥邪又最易傷肺。故秋季應多喝水,多吃酸甘滋潤的食物,如百合、銀耳、秋梨、蓮藕、柿子、芝麻、核桃、糯米、蜂蜜等,可以起到滋陰潤肺、養陰生津的作用。
廣東民間歷來喜好秋日燉煮善于潤養的湯水,值得我們借鑒。湯水多汁,可有效補充人體的水分,配以藥食同源的素食材,兼具一定的藥性,挑選新鮮上等、營養豐富的葷食材,又暗合“貼秋膘”之意,不失為秋季家庭養生的上佳選擇。如青蘿卜陳皮老鴨湯、玉竹百合豬瘦肉湯、木瓜粟米花生生魚湯、沙田柚花豬肚湯、無花果玉竹白鯽湯、霸王花蜜棗豬月展湯等都是粵菜中的著名湯品,歷經久遠的年代,均已成為搭配比較固定的上好藥膳。
下面我們就來具體談談這幾款秋季養生靚湯的具體烹制方法和功效。
青蘿卜陳皮老鴨湯
【材料】青蘿卜600克、陳皮1/4個、光老鴨1只(約600克)、生姜2-3片。
【烹制方法】青蘿卜去皮、洗凈、切厚片;陳皮浸泡,去瓤;光老鴨切去尾部及腳,去內臟。然后一起與生姜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3000毫升(約12碗水量),先用武火煲沸后,改為文火煲約兩個半小時,調入適量食鹽和生油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青蘿卜、 鴨肉可撈起拌入醬油供佐餐用。
【功效】青蘿卜性微涼,味甘、辛,功能健胃消食,止咳化痰,順氣利尿,清熱解毒;陳皮性平,味甘、酸,具調中、祛滯、消痰、宣通五臟的功效;老鴨性平、微寒涼,味甘、咸,具滋陰補虛、利尿消腫的作用。整款湯具有清肺熱、潤咽喉、消痰食、滋陰液的功效。
玉竹百合豬瘦肉湯
【材料】玉竹、百合(中藥店均有售)各30克,豬瘦肉300克,生姜2-3片。
【烹制方法】玉竹、百合用清水洗凈,稍浸泡;豬瘦肉亦用清水洗凈,整塊不用刀切;然后一起與生姜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2000-2500毫升(約8-10碗水量),武火煲沸后,改為文火煲約2-3個小時,調入適量食鹽和少許生油便可。此量可供2-4人用,豬瘦肉可撈起拌入醬油供佐餐用。宜在整個秋末冬初之際常飲用。
【功效】玉竹性平味甘,入肺、胃經,功能補陰潤燥、生津止渴,善治肺胃陰虛燥熱之癥;百合性微寒,味甘、淡,入肺、心經,具潤肺止咳,清心安神之功;豬瘦肉性平,味甘、咸,有填精補五臟的功效。諸物合用,具有滋陰潤燥,調和五臟的作用。
木瓜粟米花生生魚湯
【材料】木瓜(宜半生熟)約750克、粟米(連衣、須)2個、花生米100克、生魚1條(約450-500克)、豬踭肉300克、紅棗5枚、生姜3片。
【烹制方法】木瓜削皮去瓤、洗凈、切為角塊狀;粟米洗凈,切為短段;花生洗凈,稍浸泡;生魚宰后去腸雜,洗凈,下油鍋慢火稍煎至兩邊微黃。豬踭肉洗凈,整塊不用刀切。一起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3000毫升,武火煲沸后改用文火煲約3個小時,調入適量食鹽和生油便可。此量可共3-4人用。
【功效】木瓜性平味甘,功能健脾胃、助消化,為秋冬季湯品常用的果蔬;粟米其須能利濕泄熱,其心、衣能和心消食;花生性平味甘,功能補脾益氣、養血潤燥;生魚性寒味甘,功能養陰、健脾、利水;紅棗甘潤滋養兼能調味,合而為湯,共奏滋潤心肺、補養氣血及利水強腎之功。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526901.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