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簡易家常菜菌菇小炒(農家巧廚娘炒出來的菌子)
發布時間:2025-04-10閱讀(23)




從山上現撿回來的新鮮菌子
經過仔細的清洗
再用水煮上幾分鐘撈出再進行清洗
最后配上自己家菜園里的新摘回來的辣椒、西紅柿、花椒
用最旺的柴火 最得勁的大鍋
菌子在鍋里滋滋作響
香味飄到了隔壁
絕對是隔壁小孩都饞哭了~
(反正小編已經咽了好幾次口水了

)

先上圖感受一下



眼下正是吃菌的好時節,對于很多愛好野生菌的市民來說,怎能放棄這每年一次的“嘗菌”機會呢,日前,記者就找到了一位資深廚娘,30多年來一直堅持親自上山撿菌子 自己烹飪,下面就請跟隨本臺記者的鏡頭去探尋一下舌尖上的美味吧

當天,記者來到硯山縣盤龍鄉沙子坡村小組,跟隨著廚娘張加鳳一起上山尋找菌子,專業如她,腰間挎上一個小背簍,嗅覺之靈敏,在茂密的松林間,蹲下身子,用手輕輕拔開一層枯黃的松針,結實胖嘟嘟的菌子呈現在眼前,讓人眼前一亮,很是欣喜。
菌子圖集




<< 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





【現場聲】發現菌子現場聲:這種叫烤菌,這種菌子分片(生長),它一片(區域)有3朵、4朵,5、6朵的也有,小窩小窩的,他們(很多人)走過都看不見,我都看得見,(因為)從小我就經常撿菌子。



作為撿菌子的老手,張加鳳 很是有一套,什么樹下會有菌子,什么菌子能吃,什么菌子有毒,她都深諳于心,兩個小時不到,就撿了一籮筐。回到家,又立馬現場教授記者識別撿回來的菌子,開始清洗菌上的泥土。


硯山縣盤龍鄉翁達村委會沙子坡村小組 張加鳳 : 青頭菌、見手青、烤菌,刷把菌、銅綠菌,我們經常撿這幾種(吃),吃了十多年了,從我們一開始撿菌子就撿這幾種,松樹、沙樹,這幾種的樹腳(菌子)特別安全,(有)桉樹的地方不能撿有毒,都是我自己親自撿、親自洗。

簡單的去土清洗過后,張加鳳把菌子放入鍋中進行焯水,她告訴記者,用熱水焯一下,是為了讓菌子內部去毒素,吃的更安全。


硯山縣盤龍鄉翁達村委會沙子坡村小組 張加鳳 : 加鹽煮是好(漂)洗,也清秀,要把土全部刮的白白的,干干凈凈的才用水焯,焯了水又用水(漂)洗兩三遍,漂(水)要漂5、6遍才能吃,生炒毒氣特別的大,不能生炒。

才是簡單的過水煮菌子,廚房里就彌漫著一股清新的香味,這時候,家里的小媳婦就會剝上幾個大蒜、從自家地里摘一捧火辣辣的米椒和滋麻滋麻的鮮花椒葉、配上酸甜的西紅柿,所有的炒菌子的配料都準備好了,最后入鍋翻炒的重頭戲也就來了。
配料圖集




<< 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



硯山縣盤龍鄉翁達村委會沙子坡村小組 張加鳳: 要油多一點才(炒)的熟、才香,我家從來不買吃,自己撿的自己炒吃才安全,買的菌子(吃著)提心吊膽的,怕中毒。

用一口簡單的黑鍋、幾把有果香味的干柴作為烹飪工具,加上各種各樣的佐料伴著菌子在鍋中翻炒,香味飄散,沁人心脾,簡單不過的食材,翻炒、收汁、裝盤,利落干凈的就烹飪出了一碗云南人心中一年中最美最魂牽夢繞的“山珍”美味,就像張加鳳說的:

硯山縣盤龍鄉翁達村委會沙子坡村小組 張加鳳 :(這是)天生成就的野生美食,老百姓都愛吃。

美味固然珍貴,但我們也要提醒廣大市民在食用野生菌的同時,一定要注意安全,要注意烹飪的方法和時間,同時切記不可飲酒。

本臺記者 張衛姣 王艷霞 報道
制作:唐玉美
編輯:楊朝仙
責編:楊增菊 王春梅
(以上消息屬硯山縣融媒體中心版權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和作者)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