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海鮮最適合怎么吃(但這些常識你須知道)
發布時間:2025-03-25閱讀(22)

近日,國家食藥監總局官方微信發布消費提示。近期,部分南方海域發生赤潮。赤潮生物第一優勢種為鏈狀亞歷山大藻,該藻種可產生麻痹性貝毒。麻痹性貝類毒素毒性極強,尚無特效的解毒方法。建議消費者及餐飲單位盡量避免購買來自赤潮地區的貝類,如發現誤食,出現中毒癥狀,請盡快就醫。

海鮮很受大眾歡迎,市場上的海鮮種類也比較多,你知道常見的貝類海鮮有哪些嗎?

海虹(又名淡菜、貽貝)
每年7月是吃海虹的好時節。海虹最好吃新鮮的,否則其排毒下火的功效簡直堪比減肥茶。
文蛤/花蛤
文蛤、花蛤,對于把它當作食物的人來說,差別只有殼的顏色不同而已。目前我們市場上吃到的文蛤花蛤都是人工養殖的,也是大家比較熟悉和常見的,價格也便宜。
生蠔
在亞熱帶、熱帶沿海都適宜蠔的養殖,我國分布很廣,北起鴨綠江,南至海南島,沿海皆可產蠔。蠔是軟體動物,有兩個貝殼,一個小而平,另一個大而隆起,殼的表面凹凸不平。肉供食用,又能提制蠔油。肉,殼,油都可入藥,也叫蠔或海蠣子。
翡翠螺
翡翠螺的名字絕對是個形容詞。螺殼在焯水之后通體碧綠,簡直像珠寶一樣,螺肉肥厚實在,吃起來口口過癮。難怪它會成為很多人的最愛。
大連鮑
這個名字真是起得顧名思義,就是產自于大連的鮑魚。話說,大連鮑又分七孔鮑和九孔鮑,不管是哪一種,它們跟我們在海鮮酒樓里吃到的那些珍饈美味——鮑魚海參中的鮑魚都是同族同根的,就是人家發育得好,而大連鮑的一般體格也就是個易拉罐切面的大小吧。
毛蚶
作為軟體動物,吃毛蚶之前的衛生處理是非常重要的。吃毛蚶必須是熟的,最簡單的方式是焯水,焯水之前還得讓它在干凈的水里吐吐沙子。
帶子
帶子,瑤柱在變成調味品之前的真身。也是我們在各種家常菜館里最常能吃到的貝殼類海物。豉汁蒸蒜蓉粉絲蒸,大體來說,上火蒸桑拿就是它的常規歸宿了。
蟶子
蟶子,學名縊蟶,屬軟體動物,肉可食用,也可作藥材。夏天是盛產蟶子的季節。蟶子最常見的一種叫長竹蟶,兩殼形似長竹筒,因此而得名。
扇貝
扇貝,是我國沿海主要養殖貝類之一,殼、肉、珍珠層具有極高的利用價值。很多扇貝作為美食食用。扇貝又名海扇,它的閉殼肌干制后即是“干貝”,被列入八珍之一。
海鮮雖然好吃,但是也有很多注意事項。

1、海鮮水果同吃會腹痛
魚、蝦、蟹等海產品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鈣(鈣食品)等營養素。而水果中含有較多的鞣酸,如果吃完海產品后,馬上吃水果,不但影響人體對蛋白質的吸收,海鮮中的鈣還會與水果中的鞣酸相結合,形成難溶的鈣,會對胃腸道產生刺激,甚至引起腹痛、惡心、嘔吐等癥狀。最好間隔2小時以上再吃。

2、吃海鮮后喝茶長結石
吃完海鮮不宜喝茶的道理與不宜吃水果的原因類似。因為茶葉中也含有鞣酸,同樣能與海鮮中的鈣形成難溶的鈣。同理,也是最好間隔2小時以上。
3、海鮮煮不熟含有細菌
海鮮中的病菌主要是副溶血性弧菌等,耐熱性比較強,80℃以上才能殺滅。除了水中帶來的細菌之外,海鮮中還可能存在寄生蟲卵以及加工帶來的病菌和病毒污染。一般來說,在沸水中煮4-5分鐘才算徹底殺菌。
4、冰鮮蝦不可白灼著吃
任何海鮮都只有在高度新鮮的狀態下才能做成清蒸、白灼之類的菜肴。水產海鮮與肉類不同,它們體內帶有很多耐低溫的細菌,而且蛋白質分解特別快。如果放在冰箱里多時,蝦體的含菌量增大,蛋白質也已經部分變性,產生了胺類物質,無論怎么樣都達不到活蝦的口感、風味和安全性,當然也就不適合白灼的吃法。不過,冰鮮的蝦可以高溫烹炒或煎炸,同時也能呈現出美味噢。

5、海鮮啤酒同吃惹痛風
在吃海鮮時最好別飲用啤酒。蝦、蟹等海產品在人體代謝后會形成尿酸,而尿酸過多會引起痛風、腎結石等病癥。如果大量食用海鮮的同時,再飲用啤酒,就會加速體內尿酸的形成。所以,在大量食用海鮮的時候,千萬別喝啤酒,否則會對身體產生不利影響。
購買海鮮須"三動"
動眼??呆~眼,眼睛呈透明無混濁狀態,表示新鮮度高。再看魚腮是否鮮紅,魚鱗是否有光澤。蝦殼應完整光亮有彈力。螃蟹及貝類海鮮外殼應富光澤,肢體硬實有彈性。魷魚、章魚等則應皮膚光滑,斑紋清晰。
動手。用手輕輕按壓海鮮,若內質堅實有彈性,按過后會迅速恢復,即表示新鮮。再看肉表面有無黏液,無黏液表示新鮮度高。
動鼻。用鼻子聞一聞,如果是一般海鮮特有的鮮味,表示新鮮。反之,若有腥臭與腐敗之味則應避免購買。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521273.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