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03-13閱讀(18)
作為貝殼,從生物學上被歸類為軟體動物。這非常符合愛好美食的人的思維方式,因為,貝殼的殼是啥,有多硬,長什么樣對吃貨來說的唯一用處就是——分別它是什么品種的貝殼,并且作為好吃與否的符號標注在海鮮池。此時它就跟瓜子的皮,作用差不多,特別是在稱分量的時候。


不過也總有些在貝類這一品種上“五谷不分”的,會帶來的困擾,要么是看見菜單上的瑤柱、蟶子黃、扇貝尖完全不知所云,要么是看見水族箱里的琳瑯滿目只能說:“這些貝殼,都來上一點吧。”所以,還是要先稍微普及下最常見的可供食用的貝類海鮮知識。

大連鮑
這個名字真是起得顧名思義,就是產自于大連的鮑魚,同時它也是大連人民打牙祭的時候最上得了臺面,最撐得起場面又最實惠的海產品,據說在旺季最便宜的大連鮑在海鮮市場才8元一只。話說,大連鮑又分七孔鮑和九孔鮑,不管是哪一種,它們跟我們在海鮮酒樓里吃到的那些珍饈美味——鮑魚海參中的鮑魚都是同族同根的,就是人家發育得好,而大連鮑的一般體格也就是個易拉罐切面的大小吧。

毛蚶
上個世紀90年代末,毛蚶在浙江沿海一帶的名聲不太好,具體原因請參照2006年的福壽螺事件。一度,上海市內禁止出售毛蚶。人類喜歡把自己行為產生的不當后果歸罪于其他生物承擔,這是傳統。作為軟體動物,吃毛蚶之前的衛生處理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沒辦法有人喜歡吃生的,但毛蚶可不是來自阿拉斯加沒有污染和人類生存痕跡的深海的。吃毛蚶必須是熟的,最簡單的方式當然是焯水,焯水之前還得讓它在干凈的水里吐吐沙子。生吃固然無限鮮美,為了生命安全,還是別向古人學習茹毛飲血了。

蠔
當然我們吃到的烤蠔基本是國產蠔,在國產蠔當眾,來自山東的蠔最受到大家的追捧。
說起吃蠔,《我的叔叔于勒》中描繪的情景大概是現在年輕人對于蠔的最初認識。“她們的吃法很文雅,用一方小巧的手帕托著牡蠣,頭稍向前伸,免得弄臟長袍;然后嘴很快地微微一動,就把汁水吸進去,蠣殼扔到海里。”這其中的“牡蠣”就是蠔了。法國人更是愛蠔,因為它簡直就是海洋中天然的“藍色小藥丸”。蠔最常見的吃法是生吃,加一點檸檬汁就好了。即便是生蠔也被人為地分為“巴黎派”和“紐約派”,法國吃法比較簡單,一點檸檬就算完了,而美國似乎更喜歡復雜一點的口感,需要再加點番茄醬之類的玩意兒。而實際上,在中國的北方沿海城市——大連,蠔幾乎就是居家旅行的必備良品。特別是在隆冬,此時北方蠔正處于最肥美的時節,又因為冬天海水相對干凈,大連人下館子的“頭盤”就是“先來一打蠔”——這對于大連人來說,就是開胃涼菜。
5、文蛤/花蛤

文蛤
文蛤、花蛤,對于把它當作食物的人來說,差別只有殼的顏色不同而已。目前我們市場上吃到的文蛤花蛤都是人工養殖的,它們的生命力在我們的大部分海岸線上都很活躍,對于內陸人來說,這兩種貝類大概是最熟悉最常見,價格最便宜的了。
假如一定要在它們之間找一個差別的話,大概就是用處的不同了。多數時候,文蛤會用來做湯,文蛤豆腐湯是隨便什么家常菜館子里都能點到的鮮味菜品,而花蛤則多用于辣炒蔥姜炒之類。大概因為這兩種貝殼太過常見,并且還有冷凍的文蛤花蛤肉單獨出售,不良餐廳會先買來冷凍螺肉,再進點花蛤文蛤的外殼,在烹制的時候放到一處,這樣對于餐廳來說,成本只有使用新鮮海鮮的三分之一。假如看到菜品里蛤蜊肉和殼遙相呼應,一定要發飆。
作者_旭日東升
更多美食咨詢,請關注眾鼎美食!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