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四川農村吃臘肉(四川人戒不掉的癮)
發布時間:2024-12-16閱讀(11)
丨小鮮肉是你的,臘肉是我的丨

肥而不膩
瘦不塞牙
▽▽▽
臘肉 真的是種很神奇的食物,可以讓不吃肉,哪怕在減肥的女同胞也要夾兩塊嘗嘗。特別是切兩段蒜苗爆炒一翻后,真的讓人無法抵抗,看著肥瘦相間的紋路流口水。
按理說,本該是冬天再來給大家聊聊這人間極品臘肉。但是,最近悠醬無法自拔的愛上吃臘肉,可以說一天不吃心頭慌,于是想和你們來聊聊咱們四川臘肉(不能胖我一個人)

臘肉,顧名思義就是臘月做的肉。每年到臘月,豬的“豬生”就走到了盡頭,這個時候每家每戶都開始做臘肉,差不多風干完,也到了過年。所有,在四川,我們的年味是被臘肉堆疊出來的。
在四川,衡量一個大戶的標準,就是看他們家陽臺上曬的臘肉香腸能繞防盜欄幾圈。

老藝術家認為,在所有流傳下來的傳統美食制作工藝中,臘肉絕對是可以開山立派、獨支門庭的存在。
作為一個蒸炒俱佳的食物原材,它具備了所有單飛的優秀品質,超高的國民度+好口碑的路人緣,試問誰過年的時候沒吃過幾塊臘肉?還不用說平時天天吃。

作為南北通吃的美食
做法、味道千千萬
卻獨愛
▽
四川臘肉
“肥而不膩,瘦不塞牙”
江湖傳言,四川人看不起往臘肉里放糖的,湖南人連魚都可以做成臘的,廣東人覺得臘肉燜飯才是最有靈魂的。
這個傳言,別說還挺有道理的。

要說,四川臘肉和湖南、貴州臘肉最大的區別就是:沒有什么明顯的區別,除了香料。
各個地區根據口味的不同,加入不同的香料進行腌制與煙熏。
記得小時候,臘肉大多采用煙熏的做法,但現在受限制煙熏無法在城市進行,就變成了腌制。

一到臘月,家里的桌子便整整鋪滿豬肉。看著老媽將鹽巴、花椒、八角、小茴香加入菜籽油炒出香味,然后再均勻抹在鮮豬肉上,她說“手的溫度能將鹽巴慢慢融化浸入豬肉里,不僅保證了肉質不變,也增加了肉的香味”。
放在盆里腌制四五天,便掛在陽臺風干晾曬,十幾天后,便可以盡情享用美味的臘肉了。

相比現在的腌制,還是更喜歡以前的煙熏古法。
即使經過烈火和濃煙的洗禮,肉里的蛋白質依然留存。在保鮮的同時,塑造出新鮮食材依然保留了醇厚滋味。
吃的時候將外面一層刮掉,半精半肥,薄薄一片,瘦肉紅潤,肥膘通透。

雖然現在基本不會用到煙熏法,每家每戶也都有自己獨特的配方,根本不會去參照食譜,但依然會講究三分肥,七分瘦。

過年前做好的臘肉凍到冰箱,就可以享受一整年的年味。
只要每次在酒桌上看到蒸臘肉、炒臘肉、蘿卜燉臘肉……,那一片片紅里透著些金黃的臘肉始終散發著人間煙火的香氣。

要說,四川哪個地方做的臘肉最好吃最有味
青城山的臘肉絕對能排前三
為啥?
因為青城山的豬,都有一個被做成臘肉的夢▽

青城山的山林,綠樹掩映,流水淙淙,空氣清新。擱在房地產商那里就是一處天價別墅的宅基地,但享用這樣的地方的,卻是一群豬。
它們,生于斯,長于斯。當了山大王,卻沒有過上腐朽的資本主義生活,每天上躥下跳,滿山巡游覓食。
圈中呆子變成了山中精靈,自然練的一身好身板,脂肪不膩,瘦肉不柴。
真是制作臘肉的上好佳品!

除了原材料的高品質,能讓青城山臘肉獲得無數好吃嘴的青睞,主要還是制作手法的講究。
古老的制作手法,每一塊都有傳統的味道。

腌過后的肉,再使用本土的木柴或松枝開始煙熏。
當地人熏肉還有句秘訣:肉要距離明火三四米高度,用小煙慢慢熏,吃起來才不會滿嘴煙味。
大了,臘肉肉質干燥,沒有“一口軟香”的口感;小了,熏制出來又不夠香。

不間斷的熏烤,要持續一個月左右,豬肉才能脫去水分,變得緊實。待到煙味進入肉中,肉就有了草木的味道。
黢黑中帶點黃色,才是最優質的青城山老臘肉。
可蒸、可炒、可燉湯的臘肉
在四川,怎么吃?
蒜苗爆炒臘肉絕對排第一
▽

將紅潤透亮的臘腸切片,隨便切兩段蒜苗扔進去,再配以川菜獨有的花椒類佐料,爆炒出鍋,臘肉的香味完美和蒜苗結合。
悶出來的臘肉煲仔飯
▽


生米上鋪滿一層臘肉,放入醬油等調料,悶熟后,一掀鍋,香氣撲鼻。

這就是四川人魂牽夢繞的家鄉味道。
誰也說不出是什么味,但只要在入口的那一瞬間,舌頭會告訴你,你甚至說不出它好在哪兒,只能模糊的說:“恩,這個味就是不一樣”。
-End-
?
了解更多小鎮資訊,歡迎關注大城小鎮Living。
圖片源于網絡,感謝,侵刪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505104.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