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燒鵝美味感言(燒鵝的美味極限)
發(fā)布時間:2024-12-16閱讀(27)
【編者按】
《吃的江湖》作者林衛(wèi)輝曾擔任美食紀錄片《風味人間》《沸騰吧火鍋》美食顧問,是“輝嘗好吃”的美食公號主人。著名導演陳曉卿這樣評價他:“生活里衛(wèi)輝兄一人分飾兩角,一面重義好客,席上永遠有他高頻次高頻率的笑聲;另一面雅食獨慎,沉浸于自己的食物考據(jù),自得其樂?!?/p>

《吃的江湖》 林衛(wèi)輝 著
廣東人民出版社 2021年6月
【作者】林衛(wèi)輝
要想做好燒鵝,首先要選好鵝。潮汕鹵鵝選用體型碩大的獅頭鵝,而燒鵝則選用體型適中的烏鬃鵝。
該鵝分布在粵北、粵中地區(qū)和廣州市郊,成年公鵝經(jīng)人工育肥,90天就可以達到3.5千克。這是做燒鵝的最理想狀態(tài):剛剛成年,風味物質(zhì)充足,鵝味滿滿;肌肉纖維粗細適中,只要火候控制得當,就可以做到肉嫩多汁;經(jīng)過糟養(yǎng)育肥,脂肪豐富。不要怕肥油,烏鬃鵝的脂肪約70%是不飽和脂肪酸,沒有想象中的可怕。沒有淤血和破損,是一只光鵝的標準。若鵝有淤血,則鵝烤后會變黑色;有破損,則烤后會皮開肉綻、汁液橫流。
制作工藝上,每家店都有自己的獨門秘籍,但功夫是否到家,卻是考評燒鵝味道的關鍵。燒鵝過程中,關鍵的一道工序是將鹵汁灌進鵝的腹腔,利用滲透壓,讓鹵汁的味道進到鵝肉中。鹵汁的配方、灌進多少鹵汁、讓鵝平躺多久,決定了燒鵝的味道。
接下來,用燒鵝專用縫合針把鵝縫起來,是為了留住鹵汁;往鵝脖子處打氣,讓鵝的皮下脂肪和結(jié)締組織之間充滿空氣,是為了保證燒鵝脆皮;將鵝放在開水中焯一下,是在給燒鵝定型;給鵝淋上含有麥芽糖的脆皮水,是為使糖遇熱發(fā)生褐變反應,這樣,皮脆的同時,也給燒鵝披上了漂亮的黃褐色外衣;再風干幾個小時,則是為了使鵝皮水分揮發(fā)。脆是食物脫水的結(jié)果,風干有利于鵝皮脫水,而鵝肉由于一直浸泡著鹵水汁所以會非常入味。
如果使用炭火、燜爐做燒鵝,鵝會被水蒸氣均勻地蒸熟,隨著水蒸氣的蒸發(fā),爐內(nèi)溫度超過120℃,鵝肉將發(fā)生美拉德反應,大分子的蛋白質(zhì)分解為多肽,再進一步分解為小分子的氨基酸,這時鵝肉香飄四溢。
轉(zhuǎn)換位置,調(diào)高溫度,讓鵝進一步受熱,鵝皮將進一步變得酥脆。吃燒鵝有“四小時極限”之說,意思是燒鵝出爐后越快吃越好,過了四個小時,皮就不脆了。
翻閱史料,燒鵝的出現(xiàn)要到晚清之后,在這之前是燒鴨,燒鵝是廣府人在燒鴨基礎上的升級版!而燒鴨,卻可以追溯到明初的南京。南京盛產(chǎn)鴨,明太祖朱元璋建都于應天,也就是現(xiàn)在的南京后,御廚便取用南京肥厚多肉的湖鴨制作菜肴;為了增加鴨菜的風味,采用炭火烘烤,使鴨子入口酥香。后來,朱棣遷都北京,烤鴨技術(shù)也由南京帶到北京,南京湖鴨由密云白鴨替代,北京烤鴨由此出現(xiàn)。
這么說來,燒鵝的祖宗是“南京烤鴨”,地地道道的淮揚菜,只是遇到善于學習的廣東人,稍為一變就成了一道粵菜。廚師們拿南京烤鴨稍微變一下,弄出個廣東燒鵝,就是這么個情況!
(本文發(fā)表于2021年9月5日《南方日報》“讀書”版。責任編輯:陳小庚)
【作者】
【來源】 南方報業(yè)傳媒集團南方 客戶端
來源:南方 - 創(chuàng)造更多價值
歡迎分享轉(zhuǎn)載→http://m.avcorse.com/read-502376.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