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高鐵可以亂坐嗎(孫章高鐵頻趴窩)
發布時間:2024-12-10閱讀(12)
背景:又現高鐵趴窩8月12日,由北京開往深圳北的G79次高鐵發生停電故障,在邯鄲站附近滯留近2個小時,上千乘客被困在近40度高溫的車廂內由于高溫,不少人出現身體不適,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高鐵可以亂坐嗎?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高鐵可以亂坐嗎
背景:
又現高鐵趴窩。8月12日,由北京開往深圳北的G79次高鐵發生停電故障,在邯鄲站附近滯留近2個小時,上千乘客被困在近40度高溫的車廂內。由于高溫,不少人出現身體不適。
當天下午14點46分,北京鐵路局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稱,因邯鄲市供電公司管轄的辛肖線220千伏上跨京廣高鐵電力線脫落,造成京廣高鐵邯鄲東至安陽東間設備故障,經全力搶修,于8月12日14:07分恢復供電,列車運行秩序正在恢復。
高鐵故障停滯并非個例。財新記者根據已有報道不完全統計,僅2016年以來,就已發生12起高鐵故障晚點事件,其中4起因電網問題出現故障。梳理發現,由于列車故障停車,空調停轉,車廂悶熱的情況時有發生,因此還出現了乘客為通風砸破車窗的行為。
為何列車趴窩事故頻發?列車出現故障有何應急處理?
【意見領袖觀點】
同濟大學鐵道與城市軌道交通研究院孫章教授表示,就此次事故來看,責任不在鐵路內部而在外部電網,因此,減少該類事故發生的關鍵,是要提高整個配套體系特別是供電的可靠性。
歷史上曾發生過三次高鐵重大事故。孫章介紹,第一例在德國,因彈性車輪的外層鋼圈疲勞斷裂造成脫軌,最終101人遇難;第二例在西班牙,由于轉彎時超速導致79人死亡。“第三例就是中國的7?23甬溫事故,我曾參與其中的調查。事故發生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CTCS-2列控系統元件板的設計錯誤,在遭雷擊后反而使信號升級導致列車追尾。”孫章說。
但是,總體而言,高鐵是安全可靠的。孫章介紹,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鐵路系統就采用了RAMS管理。所謂的RAMS是可靠性(Reliability)、可用性(Availability)、可維修性(Maintainability)和安全性(Safety)四個英文首字母的縮寫。
“這在鐵路上的解釋是指,鐵路設備要在完好狀態下隨時可以被利用,出現問題也可以修好,萬一出現故障,也要導向安全并盡快恢復正常。”孫章說,提高可靠性和安全性就像提高身體的免疫力,一旦生病也有辦法治愈。鐵路系統是通過多層次的防護墻來維護其安全的。“但此次事故并非源于鐵路技術,根源在于外部供電。”
對此,他建議,國家電網應提高對高鐵的供電等級。孫章說,“我們國家對一些關鍵用戶例如軍事、大型醫院等都有備用供電線路,鐵路也應該列入其中。而且要采取切實措施,減少對鐵路牽引電網的損害。”
今年7月20日,國家發改委公布《中長期鐵路網規劃》,根據規劃,將在“八縱八橫”高速鐵路基礎上構建中國的高速鐵路網。“在這樣的情況下,配套設施例如供電網也需加緊跟上。”孫章說,可靠的供電從一定程度上是高鐵正常工作的保障。
盡管事發源于供電,但出現問題,鐵路方面也該有相應應急措施。對此,孫章表示,該事件中,鐵路方沒有對乘客及時通報情況,造成了慌亂,應加以改進。但就處置方式來說,“只是因為外部斷電停運,沒有出現火災或顛覆等嚴重情況,打開車門通風降溫的做法我認為是正確的。”
然而,幾扇車門的打開并不能滿足乘客的需求。由于我國目前高鐵和動車的窗戶設計均為密閉性設計,一旦斷電,空調停止工作,加之夏季天氣炎熱,車內溫度更是悶熱難熬。因此,不少乘客出現不適,想要下車,有的甚至想要打碎車窗。
“打開車門讓乘客下車是萬不得已采取的辦法。”孫章說,“突然斷電,列車停留在區間而非車站,沒有任何安全保障,乘客如果下車,在軌道上會有危險。G97當時又恰好停在橋上,情況更加復雜。應急處置中必須嚴防發生次生災害。”
乘客為了通風一度想要砸窗的做法,孫章也表示不認可,“可以理解乘客的心情,但是,這確實會影響列車運行。”他說,高鐵不是公共汽車,列車運行有自動控制系統,一旦檢測到車窗破損,將無法運行(高鐵列車在會車時要承受很大的壓力波,必須保證其密閉性)。在這種情況下乘客必須換車,耽誤的時間反而會更多。
其次,砸窗后對乘客的自身安全也構成極大威脅。他解釋,“目前我國高鐵的運行速度是每小時300公里,相對速度能達到每小時600公里以上。而兩列車上、下行交會時只有1.6米的距離,氣流速度越快壓強越小,在這樣高速下,一旦車窗的密封性出現問題,很容易發生乘客被吸出窗外的危險。”孫章表示,乘客待在高鐵內實際是最安全的。
那么,發生故障,乘客只能在車內“蒸桑拿”?
這方面確實需要改進,孫章提出,“在之后的列車設計上建議增備一些功率較小的應急電源,同時還可以加購儲備一些緊急用的電扇。這樣做,一定會增加列車的自重和成本,但這都是有必要的,是從乘客角度出發,保證維持其最低限度的通風,一旦有情況可以適當降溫。”
“出現斷電是小概率事件,但也給我們警醒,創新要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加強配套設施建設,吸取教訓舉一反三。”孫章說。■
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如需轉載,請通過向本公眾號后臺申請并獲得授權。歡迎轉發朋友圈。
財新網App5.0版本炫酷上線,更好的內容,只為最好的你!點擊文末左下角“閱讀原文”,或長按二維碼識別下載。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