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蔬菜的正確吃法大全(讓蔬菜好吃的萬能解決方案)
發布時間:2024-12-10閱讀(28)
不愛吃綠葉菜的舉個手!應該有很多朋友們跟我一樣,都是為了健康才每天強迫自己吃蔬菜的吧……
的確,大部分蔬菜要么有一股菜青味,要么纖維感太強。把青菜做好吃,其實比肉更需要技巧。
認真向幾位中餐大師傅討教過后,總結了這份讓蔬菜變好吃的秘籍!媽媽再也不擔心我不愛吃菜啦~

”
蔬菜的通用處理技巧
很多人會忽略的第一個細節,就是蔬菜的預處理。其實這一步很重要,只要多花幾分鐘,就能有效提升好吃程度。預處理的目標主要有兩點:
01
提前去掉纖維過老的部分
讓菜吃起來更嫩
帶莖的菜(如芥藍、西藍花):最好削除根部厚皮,澀味更少、口感更好;
一般綠葉菜(如菠菜、菜心):如果看到葉片特別大,折斷桿底部明顯覺得有纖維感,就需要掰掉了。

02
讓蔬菜的不同部位
達到更一致的熟度、更入味
我猜很多人洗完菜,簡單掰成小段就下鍋炒了……這樣很容易出現葉子老了、桿還有生青味的情況。
如果是帶硬桿的綠葉菜(如空心菜),最好把桿和葉分開,先后下鍋:

有較厚葉片的菜(如包菜、卷心菜、高麗菜),用手掰替代刀切,能讓醬汁更容易掛上。
也可以盡量斜切薄片,把根莖厚的部位片得更薄,炒制時更均勻入味。

仔細看看橫截面,垂直切和斜切,厚度差異還是挺大的:

家里的火如果不夠旺,帶有較硬菜心的菜(如上海青),可以直接挖掉底部的芯,炒完熟度更均勻。

“
最家常基礎的炒法
也有很多小細節
無論哪種炒法,炒之前都要讓菜盡量瀝干水,否則下鍋時,水分會迅速降低鍋內溫度,以至于難以炒出鑊氣。
抖一抖或者用筷子挑一挑,濾掉水就可以,不要用力擠壓,后續爆炒時蔬菜會更容易出水。

01
不太擅長炒菜的朋友
水油炒了解一下
如果你平時炒菜不太會掌握火候,又不想放太多油,這個炒法簡直太適合了!
水油炒法,就是用極少量水燜炒蔬菜,效果介于生炒和白灼之間,不止好吃,蔬菜的營養成分保留也會更好。

需要注意,水量一定要少(300g蔬菜根據炒熟的難易度大約需要2-5中式瓷勺的水),而且要少量多次加。
在旺火狀態下,水下鍋會立刻蒸騰為水蒸汽,相當于靠蒸氣來燜熟蔬菜,尤其適用于葉梗纖維較粗的葉菜類(如芥藍、綠桿空心菜、芥菜、油菜、上海青)。

酒店中餐廳大廚給了個小技巧:用10%濃度的鹽水(30g水 3g鹽),燜炒出來的蔬菜色澤更翠綠。親測有效,炒完放了一個小時還是綠的!

02
再來講講最常見的生炒
生炒蔬菜不加一滴水,純靠鍋內油分和蔬菜自帶的水分炒熟,很考驗技術。
不少人炒出來,往往不是變成水煮菜,就是葉片焦黃了卻還有菜青味......其實跟火候和調味,都有關系。

先來解決火候問題,有幾個細節要注意:
先是寬油旺火:熱鍋直到微微冒煙,倒入油,立刻扔蒜,稍微爆幾秒后放青菜。介意油量的朋友,可以先用足量的油潤鍋一圈,再把油倒出來炒。

炒一把300g的蔬菜,大概是圖片上這么多油。
接下來正式開炒!薄葉菜一下鍋,就要快速翻炒(從鍋邊緣到中心來回翻炒),上海青這種略厚實的蔬菜,可以下鍋后稍微停留,炙一下再翻炒。
最后加鹽(避免葉菜提前出水,口感軟爛),8分熟出鍋(蔬菜在余溫下會繼續受熱)。大概是什么程度呢?一般翻炒30-40秒,等葉子剛開始變軟,就可以盛出來了。

較厚的蔬菜炙出一點焦糖色,味道更香。
不同菜生炒之前,預處理方式有點不同:

火候掌握了,我們再來解決菜青味太重的問題。
從大廚那里學了一招:姜汁 料酒 糖,這套調味組合拳簡直太好用了!姜和酒,可以有效掩蓋不討喜的菜青味,糖能提一點點鮮,成品卻吃不出來明顯甜味。
先用油爆香姜絲,等蔬菜炒至五成熟,沿鍋邊嗆入一些花雕酒,出鍋前加鹽調味的同時放一點點糖就好。

03
簡單的白灼,也有小細節
白灼的要點在于讓青菜保持碧綠爽脆,因此要注意:
1、鍋要大水要多,這樣蔬菜下鍋水溫不會掉得太快,導致焯水時間過長,蔬菜變軟變黃。如果鍋不夠大,可以考慮把菜分幾批下鍋;

2、水里加點油和鹽,能讓菜保持翠綠油亮;
3、如果是帶梗的葉菜,可以抓住菜葉,先把菜桿放入熱水汆10秒,再放菜葉;
4、焯水時間要短,通常15-30秒就可以撈出,余溫會讓蔬菜繼續加熱。

“
讓蔬菜更好吃
4個升級思路
掌握了上述最基礎的3種方式,日常做青菜基本就不會翻車啦~但如果想把蔬菜做出更多花樣,甚至吃出幸福感,可以接著往下看!
01
加葷油
問了幾位中餐師傅,怎么炒蔬菜更好吃,每一位的回答都是:大油、葷油。
因為油不僅能提香,還能軟化蔬菜的纖維,讓口感更柔滑。西餐里用黃油煎炒蔬菜、加奶油打蔬菜泥也是同理。

家里沒有豬油的話,用一點豬肥膘、五花肉、雞皮、臘肉,小火煸炒出油脂,是很好的辦法。潮汕人喜歡用蔥油煮青菜,也極香。

像胡蘿卜、土豆、蘆筍這類食材,除了豬油,更適合用自帶奶香的黃油炒,最大限度激發出香甜!

02
提鮮味
如果不想攝入太多油脂,另一個思路,是增加鮮味。最極致的例子莫過于開水白菜。
方便的葷鮮來源,主要有這幾種:風干肉制品(金華火腿、臘肉、咸肉等)、肉類高湯(魚、雞、豬骨湯)、海味(瑤柱、蝦皮、蛤蜊等)。

在臺灣餐廳吃過一道高麗菜,是用蝦皮炒的,非常鮮。
其實,高湯真沒大家想象的復雜費錢,平時吃雞翅、雞腿拆下來的骨頭,丟進冰箱冷凍,就能攢出一鍋雞骨高湯啦!
如果實在懶,可以買日本味霸,或者在家里常備一些香菇、瑤柱一類的干貨,就能在10分鐘內快速泡出香濃的素高湯。

素菜本身,也是很好的鮮味來源。
很多shucai都富含游離氨基酸,比如富含谷氨酸的番茄,含鳥苷酸的菌菇,很適合搭配其他菜一起提味。廣西人就會用番茄來炒青菜。
便宜的腌菜(梅干菜、雪菜、橄欖菜)有股發酵的咸鮮,也很提味,但比較適合搭配有一定口感的蔬菜,像是筍、茭白、辣椒一類。

03
改變食材形態
有些菜,如果覺得怎么炒都不好吃,那就把它切碎吧!
比如湖南人炒空心菜,就會把菜梗切碎再炒;不少地方炒油麥菜,也習慣先切碎;再來看新榮記的這盤油冬青,是不是也是切小片炒的?

把蔬菜切碎,有幾個好處:
1. 本身纖維比較粗糙的菜,相當于切斷了纖維,更容易咀嚼;
2. 切碎后受熱更均勻、熟得快、更容易入味,菜青味能減弱很多。

有些人不太愛吃西蘭花,那就可以把它切到細碎,加培根(或咸肉或瑤柱)蒜末炒香。相信我,這口“西蘭花肉末”,甚至能直接當面條澆頭了!
04
改變烹飪方式
懶得切的話,還可以在烹飪花樣上花點功夫,把“菜味”蓋掉;)
廣東人喜歡的啫啫煲,本身調味偏重,烹飪過程接近高溫焗烤,很適合用來處理質地脆硬、炒的火候不好把握、生青味偏重的青菜(如芥藍、芥菜、苦瓜)。

如果家里沒有砂鍋,平底鍋用好了,也可以模擬啫的效果!我們在這篇啫啫指南里具體寫過。
靈活運用各種醬料,就能做出蝦醬生菜、沙茶醬芥藍……連吃一個月不重樣。

之前在杭州一家餐廳寶中寶,吃過一道很出色的干煸茭白,比肉還香。向老板討教做法,他說也沒啥,就是需要花點時間。

先把茭白切成細條,但保留一定厚度,這樣煸完才有口感:

再放比炒更多一點點的油,全程開最小火慢煸,直到茭白每一面都染上誘人的焦糖色,這一步大概要花10分鐘。

等茭白差不多熟了,放一丟丟鹽,再煸個十幾秒加速出水,最后在鍋邊“滋”上醬油、糖、和一咪咪醋,小小的廚房里,瞬間香氣四射!香到不敢相信這是一盤純素菜。

這盤底油少了,口感比店里的偏干一些,但依然很香。
這種煸的手法,很適合用來做本身不易熟、有一定厚度和口感的蔬菜,比如豇豆、荷蘭豆、蓮藕、茭白。
持續的梅拉德反應,會帶來更多焦香;而一定程度的脫水,會讓蔬菜的質地軟糯而不失緊實,口感非常美妙。

除了太嫩太纖細的葉菜,大部分瓜、豆、根莖類都適合配咸蛋黃,蛋香澎湃,口感沙沙糯糯,而且調味一步到位,連鹽都不用放!
不止是江浙滬人民喜歡的蠶豆,就連苦瓜這種風味挑人的蔬菜,在咸蛋黃的的加持下感覺也能接受了……

如果是冷凍咸蛋黃,先隔水蒸個5分鐘(新鮮咸蛋可以略過這一步),再開小火,放少量油,一邊炒一邊用鍋鏟碾,直到蛋黃冒泡泡起沙,再加水(有高湯更好),放蔬菜進去煨,收汁。

再豪華一點,加入皮蛋火腿碎,就相當于速成上湯。外面很多中餐廳賣100 一盤的青菜,其實也是這樣做的。
綜合運用以上幾套組合拳,世界上基本就沒有你搞不定的青菜了!

最后說一下怎么洗菜吧!
1. 以流動的清水沖洗即可,一般不需要浸泡。
若擔心化肥和農藥殘留,可用1%濃度的小蘇打水或1%的淡鹽水,浸泡5-10分鐘后沖洗;用淘米水洗菜也有效,大部分農藥遇到酸性物質就會失去毒性。
2. 如果葉菜有些蔫掉了,可以先泡在較冰的水里,能恢復一些硬挺度。

今天的蔬菜烹飪小技巧就總結到這里啦,希望大家每天都能快快樂樂吃菜!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