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首頁>美食>鮮香美味的同時(shí)還有你不知道的(鮮香美味的同時(shí)還有你不知道的)
發(fā)布時(shí)間:2024-11-24閱讀(14)
今天,作為一枚在天津長大的吃貨,小編和大家聊聊一道著名的津菜—— 八珍豆腐。

八珍豆腐
八珍豆腐的起源殊不知,至少在清朝康熙年間八珍豆腐就已有之。康熙皇帝為了籠絡(luò)南方士子之心,使其甘心為清朝效力,宴請(qǐng)明末大儒顧炎武的外甥徐健庵并委任其為尚書。宴會(huì)過后,徐健庵對(duì)宴席上的“八寶豆腐”念念不忘,于是想辦法賄賂御膳房,將其做法抄出(另有一說是康熙所賜),自己在家烹飪食用。退休后徐健庵回到江蘇老家,御膳“八寶豆腐”的做法自然也隨之一起帶到了浙江,后被改良成為了江浙菜“太守豆腐”。此事和“太守豆腐”的做法被清朝人袁枚的《隨園食單》所記載,成為日后“八珍豆腐”的起源。雖然名稱不同,但根據(jù)《隨園食單》中的記載,“太守豆腐”和今天“八珍豆腐”做法如出一轍,因此可以肯定“太守豆腐”就是“八珍豆腐”的前身,換言之“八珍豆腐”在清朝初年便已有之并流行于江浙地區(qū)了。

“八珍豆腐”最早的記載《隨園食單》
在《隨園食單》中記載道:“王太守豆腐,用嫩片切粉碎,加香覃屑、蘑菇屑、松子仁屑、瓜子仁屑、雞屑、火腿屑,同入濃雞湯中炒滾起鍋。用腐腦亦可。用瓢不用著。”意思就是說:太守豆腐是用豆腐切碎,加入香覃、蘑菇、松子仁、瓜子仁、雞肉、火腿等的碎屑,放到濃鮮的雞湯中燒滾即成。吃的時(shí)候應(yīng)該用湯勺而不能用筷子。下面就是今天江浙地區(qū)的名菜“太守豆腐”,也是“八珍豆腐”的前身。

江浙名菜:太守豆腐
不同樣式的八珍豆腐諸位可能不知道, 在清宮“滿漢全席”中同樣有“八珍豆腐”這道菜,而且還有“素八珍豆腐”一說。今天所說的“八珍豆腐”無非是豆腐過油后燴以各種海鮮和肉片,怎么也和素菜搭不上關(guān)系吧。但絕不要小看了老祖宗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素八珍豆腐”是清宮齋戒日的一道保留菜品,在每月初一、十五,新年祭天等日子肯定會(huì)出現(xiàn)在皇帝的面前。其做法和今天的八珍豆腐如出一轍,只不過是將海鮮換成了猴頭菌、羊肚菌、松茸菌、驢窩菌、雞樅菌、口蘑、銀耳、竹蓀,正好八樣蘑菇。

素八珍豆腐
前面說的“素八珍豆腐”又稱為“草八珍”,除此之外還有“山八珍”、“水八珍”和“禽八珍”之說。
山八珍:熊掌、鹿茸、犀鼻(或象拔、犴鼻)、駝峰、果子貍、豹胎、獅乳、猴腦。
水八珍:魚翅、鮑魚、魚唇、海參、裙邊(鱉的外圍裙?fàn)钴浫猓⒏韶悺Ⅳ~脆、蛤士蟆。
禽八珍::紅燕、飛龍(產(chǎn)于東北山林中的一種叫榛雞的鳥)、鵪鶉、天鵝、鳳凰膽、彩雀(可能是孔雀)、斑鳩、四葉草。

說完了清代的“八珍豆腐”,民國時(shí)期有了更大的發(fā)展,那時(shí)有了“上八珍”、“中八珍”和“下八珍”之說。篇幅所限,這里小編就不展開討論了。
八珍豆腐的今天八珍豆腐是有名的一道津菜,說它是津菜無非是因?yàn)樵牧现卸酁楹ur,而天津地處渤海盛產(chǎn)海鮮,在天津地區(qū)能將此菜的風(fēng)味發(fā)揮到極致。“九河下梢天津衛(wèi)”,從浙江的“八寶豆腐”逐漸演變而成的“八珍豆腐”逐漸有了自己的地方特色和風(fēng)格。
將盒豆腐劃成菱形小塊后下油鍋煎成外焦里嫩的脆皮豆腐,爆香蔥花后滑溜里脊片,加入海參段、鮑魚片、大蝦仁、玉蘭片等“八珍”配料,咕嚕熟了,起鍋,您就瞧好 吧~

歡迎分享轉(zhuǎn)載→http://m.avcorse.com/read-485595.html

農(nóng)村河里5大美味吃過3種都是很牛這種難得一見的農(nóng)村美味
2025-10-25
家常做酸菜魚家常美味酸菜魚
2025-10-25
生蠔怎么吃能夠鮮香肥美不辣爽口嘴饞就吃生蠔三吃
2025-10-25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hào)-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