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凌源都有啥好吃的(凌源憑啥這么好吃)
發布時間:2024-11-19閱讀(10)
來源:掌上新凌源
凌源,因大凌河發源地而得名,隸屬遼寧省朝陽市。家鄉凌源并非知名大都城市,但這不妨礙我們生活得得有滋有味。今天端午佳節,文雍就來盤點盤點咱凌源的美食小吃,歡迎大家補充啊!
凌源燒雞

凌源燒雞亦稱熏雞,在加工過程中有獨特的工藝程序。成品講究肉熟透,表皮呈紫紅色,咸淡適度,表里如一,氣味芬芳,口感極佳,燒雞外型美觀,雞頭回扭,口銜一翅,雙足后折插入腹腔,達到色味香形具臻佳妙。
凌源撥面

凌源撥面是凌源特色小吃之一,在周邊地區有很有影響。蕎麥是當地的特產,用蕎面制作的面點口感清香,風味獨道,回味無窮。蕎面剝面條被世人譽為“面條王后”。
凌源豆腐腦

大豆去皮用石磨研磨成糊狀,加熱后濾出豆漿煮熟,盛放于保溫容器中,將煅石膏粉分層徐徐加入并攪勻,經一定時間即成為色澤潔白、油嫩而有韌性的豆腐腦,盛在碗里顫顫微微,片兒薄而不斷,澆上以雞湯、肉丁、蘑菇等調制成的清湯鹵,加入適量陳醋、蒜泥、辣椒面、香菜末、味精等調料,味道清淡鮮美。
凌源炸糕

用黃米面外為皮,內包以豆沙加紅糖玫瑰為餡,用豆油炸制,炸成后呈金黃色,脆、軟、香、甜,列為“凌源小吃三宗寶,燒餅炸糕豆腐腦”名吃之一。
吊爐燒餅

以小麥粉為主料,和面時按比例加入適量鹽堿,反復揉合,然后搟成大片,片上擦勻油酥,卷在一起再分為每個約重100克的扁形面團,放在磁盤里用雙手碾成圓餅后,在圓餅一面粘滿芝麻,放在爐內烘烤。因爐壁早期用瓷缸片,故稱之為缸爐燒餅,烤制時燒餅貼在爐頂部稱吊爐燒餅。
凌源對夾

對夾源于一種“杈子燒餅”,其用一定比例的油水和面,外用小米面或糜子面擦穌,并涂以酥油,食前火烤片刻既成,內夾熏肉,外焦里嫩,味道極美。
凌源羊湯

羊湯主要以羊雜配多種作料加羊骨老湯精制而成。廚藝獨特,營養豐富,湯汁肥而不膩,實為羊湯中的上品。喝湯人戀其味美,所以“加湯”的喊聲絡繹不絕,成為羊湯館中一道獨特的風景。
凌源切糕

以淘制的黃米面(亦有用江米面)輔以紅蕓豆、大棗分層均勻撒在屜上蒸制而成,出售時現場以長刀蘸水切割,故名切糕,制做過程稱“撒切糕”。糕呈杏黃色或乳白色,表皮有光澤,可蘸白糖熱吃,亦可油炸食用或做成菜肴,有色鮮、味香、勁道等優點。
凌源煎餅果子

它是由豆面薄餅,雞蛋,還有薄脆的“果子”組成,配以面醬,蔥花香菜,辣椒(可選)作為佐料,再加上個火腿腸,口感咸香,作為早餐既解飽,又能提供充足的營養。凌源以朱家煎餅果子最為出名。
辣串

辣串是源自遼寧省朝陽市的特產。用豆皮(不是干豆腐)或土豆做主材,后發展也有土豆片、黃瓜片、海帶主材,調和上肉醬、糖醋醬、辣椒油、芝麻、孜然等制成,簡單易做,卻讓人百吃不厭,又欲罷不能。其中以朝陽市建平縣最為有名。當然咱們凌源的也不差呦!凌源比較火的就是醬油廠附近的一家烤辣串,只有四張桌,每次去都要排隊。
火勺

火勺是用烤爐爆烤而成,內放幾張像抽屜一樣的大鐵板,不停對火勺翻烤,從而達到火勺外酥里嫩。好吃的火勺一定要皮脆,皮脆的原因是因為在面中揉入了一種特殊的原料“油酥”里面在配上豬頭肉、熏肉、驢肉、火腿各種餡,咬下一口真是回味無窮。凌源以大孟火勺最為出名。
饹馇


鉻馇選用優質綠豆,用水泡后以石磨研磨成糊狀,和傳統的煎餅做法相似,以文火在鐺上烙制成薄餅狀,可切成塊炸、炒、溜,多用于燴制帶湯食用,味道清純可口,夏季食用消暑敗火,在各飯店中做法翻新,成為一宗保留在地方風味佳肴。
銅火燒

東北銅火鍋跟我們平時說的吃火鍋可不是一回事,一般南方的小伙伴都不知道。酸菜、燒肉、丸子、粉條放在火鍋里一頓,那就一個字,香!!!
凌源煎餅

煎餅,是中國傳統食品之一,是用面粉和玉米粉調成糊狀的雜面攤烙而成。多由粗糧制作,也有細面制作。烙成餅后水分少較干燥,形態似牛皮,可厚可薄,方便疊層,口感筋道,食后耐饑餓。一般方形,疏松多孔。折后為長方形,為粗糧,耐饑餓。
卷上大蔥大醬,配上豬頭肉土豆絲,絕了!
粘豆包

粘豆包是凌源人春節期間喜歡吃的一種粘食。用黃米面和小豆餡自制而成。也可煎著吃,再粘上白糖,好吃!粘豆包最早是供祖先用的祭品,也是出門打獵時的食物。后來,努爾哈赤帶兵打仗時·粘豆包就成了冬天里的軍糧。可以說,大清國的半壁江山里,有粘豆包的一份功勞。
咯豆子

最喜歡家里老人做的了,據說和面必須用熱水和,口感才勁道。
凌源碗砣


碗砣在凌源頗負盛名,深受各地食客青睞,皆以一品為快。碗砣的做法是用蕎麥仁加水滲透碾壓,再漸漸加水,摻成糊狀,過濾去渣,稠度以掛勺為宜。而后將粉糊盛碗入籠,旺火蒸熟后晾涼,從碗中脫出而成,故名碗。其色淺灰,食時切片,狀若柳葉。調拌湯汁用鹽、醋、花椒粉、姜粉、蒜泥、香菜、芝麻等加水勾兌而成。既可獨食,亦可下酒,也可以放入油鍋中煎透后,盛入碗內,澆上芝麻醬、蒜汁、陳醋、鹽、味精等作料,用竹簽扎著吃,真是一種無上的享受。
碗砣在凌源農貿市場里到處可見,一元兩個,也夠拌上一盤的。在一些農家樂飯店也可點到。農村的一些特色小店,也可偶然遇到。至于超市食品柜臺和街邊小推車也有零星出售的,也能體會一下風味。碗砣要在夏天吃才好,拌好之后在冰箱里鎮上一鎮,特別涼快消暑。
凌源燒麥

燒麥據說起源于元朝,當時叫稍麥,意思是以麥面制成的薄皮,包著肉再蒸熟,但之后因為在北方,麥字和賣字同音,說著說著就被稱為燒麥。燒麥是凌源人喜愛的街頭小吃之一,燒麥形如石榴,潔白晶瑩,餡多皮薄,清香可口。噴香可口,兼有小籠包與鍋貼之優點,民間常作為宴席佳肴。
皖北板面

要說這板面應該是安徽的小吃,可是在東北這還就真只有朝陽一帶才有,出門在外的學子想念的還真就是這一口。
牛肉板面是一種頗受大眾歡迎的特色小吃,有著一清、二白、三紅、四綠的特點,面湯中熬制多種材料還可以清澈見底,面條內配上青菜,紅/白/綠三色讓面條看著更有食欲,所以才得以美名。牛肉板面源于安徽太和,面光滑勁道,湯濃味好,咸鮮香辣襲人。料由20多種香料、辣椒、牛肉、牛油等經精心熬制而成。
舌尖上凌源,真饞人
特色燉菜系列

嘎 嘎 好 吃
豆角蓋被,嘎嘎香

殺豬菜

小雞燉蘑菇,野生蘑菇,家養笨雞

排骨燉豆角

土豆干燉排骨,土豆干賊有艮揪

豬肉燉粉條,最出名的一道菜

亂燉,那么多樣一起燉味道還這么好

家常燉魚,小火慢哄,有滋有味

醬大骨,啃滿臉都是油

魚醬,泥鰍的最佳吃法

酸菜燉大骨頭,骨頭不膩,酸菜不那么酸

白菜燉凍豆腐

粉條燉魚

土豆燉茄子,最下飯的菜

鐵鍋燉大鵝,一個大胖鵝能燉一大鍋
凌源人和外地人都愛這菜

特色涼菜系列

嘎 嘎 好 吃
豬頭肉,豬耳朵拌黃瓜真是好吃

大豆腐蘸醬,剛買的大豆腐熱乎著吃

干腸紅腸

小蔥拌豆腐,吃的就是清新

皮凍

咸鴨蛋


炸春卷


江米條

家常涼菜,盤大抗吃

大拉皮

熏干豆腐卷

特色主食系列

嘎 嘎 好 吃
烀苞米

大餡餃子

窩窩頭

發面餅

大碴粥

糖餅

韭菜盒子

大米飯

發糕

豆包


窩窩頭

黃米飯

手搟面

豆面卷子

年糕

筋餅

特色小吃系列

嘎 嘎 好 吃
烤冷面

冰糖葫蘆


卷餅


烤地瓜烤苞米


飯包


榆樹錢

姑鳥兒

甜桿

天天

松子

飯嘎巴

榛子

爆米花

老式大餅干

凍柿子凍梨

大冰棍

老式大面包


桃酥

爐果

香瓜


小櫻桃

特色炒菜系列

嘎 嘎 好 吃吃
烀肘子肉

炒雞蛋

尖椒干豆腐

血腸

油嗞啦

肉皮黃豆芽

鍋包肉

酸菜粉兒

蠶蛹

燒茄子

擼串系列

嘎 嘎 好 吃
羊肉串,牛肉串,肉筋,腰子,菜卷
雞脖子,雞翅,雞心,豬皮,烤韭菜
烤金針菇,烤茄子,烤板筋,烤雞胗
烤土豆片,烤面包片,烤豬蹄,烤青椒


特色咸菜系列

嘎 嘎 好 吃
蒜茄子

芥菜疙瘩條

蘿卜條

糖蒜

咸黃瓜

腌地環

特色蘸醬菜系列

嘎 嘎 好 吃
大醬,婆婆丁,小蔥,水蘿卜,苦苣
黃瓜,干豆腐,干白菜,雞蛋醬,齊了

干白菜

小蔥大醬

旱黃瓜

婆婆丁

土豆拌茄子

腫么樣,知道下回來凌源吃啥了吧!

凌源風味小吃突出的一個特點是隨季節的演變而調整。到了春回大地柳絲綻綠的時節,群眾喜歡的傳統小吃涼糕、年糕和蜂餅等便相繼上市了。在驕陽似火的夏天,涼粉、小鲇魚、碗坨能使人去熱避暑的食品便開始受歡迎。金風送爽的秋天一到,面茶、杏仁茶展現了它們特殊的風味。北風呼嘯冰天雪地的冬天,小吃就更豐富多彩了。熱氣騰騰的綠豆雜面、羊雜湯、拔面相繼登場開始為人們驅散嚴寒。

家鄉凌源雖說不是什么知名大都市,但我們依然在這座狹小的城市生活得有滋有味。只因我們心有真情,無限愛戀著美麗的家鄉。家鄉人還想到了哪些老家的特色美食?大家平時都喜歡家鄉那種美食?歡迎評論區留言,咱們一起聊聊唄!

歷史文脈悠長,文化底蘊深厚
風光浪漫養眼,美食有滋有味
這,就是凌源
女神故鄉,遼西花都
歡迎各位朋友來做客!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