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11-15閱讀(11)
再談陽朔美食,這一次是在我們即將離開的最后一天品嘗,而這一次的重點菜品,我將和大家嘮一下--荔浦芋頭!

初聞荔浦芋頭,還要追溯到電視劇“宰相劉羅鍋”時代。當年荔浦芋頭作為貢品,深得乾隆喜愛,并且連續三夾此菜,所以很多人都想通過此物得到乾隆的歡心。但此物從兩廣地帶運到京城,路途遙遠,勞命傷財,所以當年劉墉用一種外形類似荔浦芋頭,但實際名叫修仁薯莨的東西代替,其味苦,口感極差,所以打消了皇帝的饞蟲。從電視劇里,我第一次知道荔浦芋頭,而且對其也是濃濃好奇心!

(此圖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即刪)
?
此次去到陽朔,當看見菜單上寫著荔浦芋頭時,方回憶起此事,隨即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嘗試了下其真正的味道。在陽朔,荔浦芋頭的呈現方式,基本上都是和扣肉一起出現。查資料方知,荔浦芋扣肉是廣西荔浦以及桂北地區的傳統名菜,而且每逢過節或者是家宴以及重大節日,這道菜都是必上的菜品之一。但我個人品嘗后的感覺是,這樣的呈現多少有些瑕疵。

這其中最大的原因是,扣肉的做法,會給人感覺十分油膩。雖然說取材用于五花肉,但從用油和肥肉的比例,還是會讓人第一眼就感覺油大,頂多吃一塊到兩塊就封頂了。其次是荔浦芋頭本身味道是偏甜的,這對于扣肉來說,口味更偏向于以甜食為主的地方。當然廣西隸屬兩廣,口味多少有些相似,所以當地人對于這種甜食吃法還是比較接受。

從電視劇來看,我覺得荔浦芋頭為什么不嘗試用清蒸的方式呢?直接呈現出芋頭的本味,其酥軟,香甜的味道能最大程度的保留,而不是用這樣的大油來掩蓋芋頭本身的味道。其實,平時我們常吃的一般的芋頭或者是芋兒都是如此,可以紅燒,但一定要把芋頭的本味保留,它的黏性,以及芋頭本身的清香是菜品的關鍵。而且我們也常用芋頭來煮湯加一些粉絲即可,同樣也是基于保留原味特色的考慮。但在陽朔,我們卻吃得太過油膩,對芋頭本身的味道知之甚少。

當然這僅僅是我的一方之言,從一個吃貨的角度去直觀分析荔浦芋頭的口感。除此之外,我們在陽朔的最后一餐也頗有亮點可尋,比如這道馬蹄蒸肉餅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初聞馬蹄,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聽介紹方知是荸薺。而蒸肉餅,在很多地方都有,這就見怪不怪,也有人叫做是汽水肉。現蒸現吃,肉滋鮮美,營養豐富,口感嫩滑。加上荸薺的爽脆,使得這道菜更加的有嚼頭,而且荸薺能降低口感中的油膩味兒,使得食客對于這道菜不會覺得油大。是一份老少皆宜的菜品!

而且廣西緊鄰廣東,對于煲湯來說也是比較講究的。這次在餐點上,這道龍骨湯也是亮點。雖然分量不多,但肉質的鮮香,以及玉米的甜味,參雜一起。加上湯色偏白,給人感覺營養價值很高。而且湯味濃厚,且不油膩,是不可多得的養身飲品!

告別陽朔,離開廣西。這里的山水美景早已名聞天下,但豈不知這里的美食也是內容頗豐,值得一提再提,一試再試!


(圖文均為老黃帶你去旅游原創,未經允許,不得盜用)
?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