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11-14閱讀(30)

以前真的不知“榼(ke讀四聲)子”(河西人的叫法,讀四聲,正確讀法應該是一聲)是個什么東東,也不知到底用的是哪個字,后來查閱了一下,有叫“餑餑磕子”的,也有叫“榼子”的。 因為我們這邊分河東河西,我是河東人從來就沒聽說過,自從嫁到河西才知道,就是每年春節前準備的一種帶餡兒的用模具磕出來的面食。現在一般都是買,不過,感覺吃著很甜的那種,我個人是接受不了的。春節吃這個也是當地的一種習俗吧,就像我們以前春節要蒸豆包、蒸饅頭一樣。 因為每年都要買一些備著,今年呢,我想自己做,于是就有了這一次的實驗,然后分享給了親朋好友品嘗,還不錯,我想年前再蒸一些,增加點年味兒
By 一切隨風而去nhat

1、花生米和核桃炒熟,我是在電餅鐺上小火慢慢熥熟的,晾涼后放在保鮮袋里用搟面杖搟碎,花生皮要弄出去的哦(花生米我沒有都用上,大概用了三分之二吧)。

2、桃酥碾碎,和花生核桃碎放在一起

3、再放進黑白芝麻,紅糖和糖蜜桂花,拌勻,待用

4、因為忘記拍發面的圖片了,只能文字講解了。面不能和的太軟,要硬一點,也不要發的太大,發的太大蒸熟后圖案就會不明顯了。我個人做發面時習慣在做之前用一點點堿面,這個不強求,根據個人喜好。用完堿面后一定要多揉一會兒,揉勻,然后醒5分鐘,揪成適當大的劑子(因為要放在模具里面的,所以可以先揪下來一塊在模具里試試大小)。如圖所示,把劑子捏扁后放入準備好的餡料,面皮不要捏的太薄,要厚一點,餡料也不能放的太滿,因為它還要留有發酵的空間呢

5、像包包子似的進行封口

6、放進模具里進行整形。注意:模具里要放一點干面粉,好脫模

7、這就是做好的榼子

8、成品圖。鍋內上蒸汽放入榼子,蒸15分鐘,關火燜3分鐘出鍋。注意:中途不要揭鍋,做發面食物時中途揭鍋或者關火后直接揭鍋容易發酵起來的突然縮回去了,蒸饅頭、包子啥的都一樣

9、因為餡料比較多,為了不浪費,我又發了點面,這次面粉里加了大半個紅薯,餡料里又放了點紅糖,甜度增加一點,這個味道就是適中的,之前的有一些味道淡
餡料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去放,沒有固定要求,我這個是根據當地的配料去做的,只不過加上了點桂花,味道很清淡的那種。 由于是第一次做不成熟,下次會有所改進。味道嘛,還是喜歡紅薯面做的那種。下次想嘗試一下其他顏色,餡料也想調整一下比例,讓核桃和花生的比例差不多了,然后多放一點桃酥進去,我想應該會好一些吧。花生碎太多餡料會顯得很干,糖少應該都有關系,下次統一做出調整,期待吧
做菜好吃都有技巧,我的每道菜都有小妙招,大家搜索“豆果”可以直接查看我的菜譜!
喜歡這個食譜記得收藏、關注哦!歡迎在下方留言分享您對這道美食的建議。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475032.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