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10-29閱讀(17)

《六羨歌》
不羨黃金罍,不羨白玉杯,
不羨朝入省,不羨暮登臺。
千羨萬羨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來。
——陸羽

愛好茶文化的人基本都知道“茶圣”陸羽。他一生淡泊名利,潛心鉆研茶文化,為后世留下的《茶經》被譽為“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
《茶經》不僅僅只是一本普通的關于茶葉的書籍,它里面涉及了地理、人文、藥理等多個方面的知識,堪稱“茶葉的百科全書”。
喜好茶道之人都知道,煮茶品茗的普及是在唐朝的“安史之亂”之后了。
在此之前喝茶最多只在寺廟出現。茶葉在民間被人所熟知,只是因為它的藥用性,被作為一味藥引,用于治療疾病而已。唐朝前期,坊間基本找不到單獨售賣茶葉的地方。
因此,煮茶品茗大部分都是在寺院梵唄中進行,就連達官貴人都極少有在家中單獨進行的茶事活動。
《茶經》的問世,不但為后世的茶事活動開了先河,其中還集結了儒道佛三家的思想。
陸羽之于《茶經》中的思想除了《六羨歌》中所體現的不慕名利,不喜官道,其中所折射的人生哲理,我用“一選,二等,三精”這三個方面來做簡單的敘述。

陸羽著《茶經》之前,走遍群山,嘗遍百茶,再結合先人之法,為我們提供了全面的茶葉擇優之法。
他的選茶之道在于一個“選”字。
人的一生中,無處不充斥著“選擇”二字。
可人生中的大小選擇,跟選茶的結果略有不同:茶葉之選,歷經艱辛后,便能擇其最優,可以說,更多的是外在本就存在的因素助其成功;
人生之選,歷盡千辛萬苦,才讓結果成為最好的,可以說,更多的是內在的自我努力的因素助己成功。
可人生中的選擇和陸羽選茶之道又有著相同之處,這二者間的過程是相似的。
陸羽選茶之時,尋山訪水,結合先人之法,加之自身的不斷努力,才為我們找尋到了最好的茶葉,以及可供參考的選茶之法。
這其中的關鍵點離不開陸羽對于茶文化的熱愛和堅持。這點與人生的選擇是相通的。
就像是我們常說的,對于理想與未來的選擇,只要我們做出決定,就必須為之努力并堅持到底才能看到結果。
人生中的每次的努力,都未必有好的結果,所以,我們要學習的是陸羽選茶之道中的堅持與熱愛,熱愛自己所選,堅持自己所愛,才有可能讓結果成為最優的。

《茶經》中的煮茶程序繁復,是慢工出細活的事,講求的是耐心等待。
微火烘焙茶葉,炭火燒水,就連煮茶的水也有講究,這其中所體現的無一不是“等”的哲學。
特別是書中對煮茶之時的描述,水要在第二沸之時,先舀出一瓢水,才能放入茶末。等到鍋里的茶水像驚濤翻涌并有水沫濺出時,再放入之前舀出的那一瓢水。
這樣細致繁雜的工序,沒有耐心的加持是完不成的。
煮茶品茗就像是人生中為理想拼搏的過程,要經過各種艱難險阻,才能得到結果。
煮茶的過程若是不精心,便品不到好茶;
煮茶的過程若是急躁,也是品不到好茶的;
當然,最嚴重的是,如果中途選擇放棄,那就徹底無法嘗到“甘醇好茶”了。
我們為理想拼搏奮斗亦是如此,如果沒有耐心,迫切地想要得到結果,那就無法得到自己想要的結局。
就像是那句話:“人的全部本領無非是耐心和時間的混合物。”
耐心是“等”哲學中極其重要的一點,凡事都需要耐心的等待,積極的作為才能出現好的結果。
就像陸羽在《茶經》中對煮茶的細致描述,其中所體現的思想就是:不驕不躁,順著程序徐徐圖之,便能嘗到茶的甘甜。

陸羽在茶經中有這么一段話:“茶性儉,不宜廣,廣則其味黯澹。且如一滿碗,啜半而味寡,況其廣乎!”
書中的釋義是這樣的:茶的品性儉樸,不適合多加水,水加多了茶味就淡薄無味。一碗茶只喝一半就感覺味道平淡了,何況煮茶時加很多水呢!
再簡潔點就可以理解為,煮茶的水,喜少不喜多。
眾所周知,茶中的成分有很多是無法溶入水中的,因此,水太多,除了讓茶味變淡,還讓茶的功效大大減弱了。
我自身是很喜歡這段話的,用現代人的眼光去看這句話,會發覺陸羽對茶葉的用詞相當的妙,特別是“儉”字用的特別的生動。
這個“儉”不僅僅只是在說明茶本身的特質,更是再說明茶文化中,茶作為儉樸的象征。
古人對此留下的的最經典的描述,為我們大眾所熟知,那就是“粗茶淡飯”。這詞所描述的就是儉樸生活。
儉樸有時又可以看作是一種“精”。儉樸是少,少既是精。
世間萬物,以稀為貴。可人的欲望貪念,卻是以多為上。陸羽在書中所傳遞的精神,就是在提醒世人,凡事精簡,方為上乘。
我們都知道,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社會上那些能夠成功的人,大多都是在一個領域深耕之人。
現今很多人提倡全能型人才,成為“斜杠青年”,可成功的依然是那些選擇在一兩個領域內拓展之人。
我們要全面發展不假,可并不代表要學習所有的技能,選擇與自身領域相關或是相輔的技能進行深度學習,并不斷優化自身的技能,不但能保證自己不被淘汰,還有可能成為所選領域中的佼佼者。這才是全面發展的真正內涵。

陸羽在茶經中的還有一句話我很喜歡:“至若救渴,飲之以漿;蠲憂忿,飲之以酒;蕩昏寐,飲之以茶。”
在我看來,這句話不但劃分了漿、酒、茶的各自功效,還透露出了茶的藥理作用。
關于茶的傳說一直有很多,主要就是因為茶文化本身出于佛國梵唄中,本就帶著佛理中的高尚和儉樸。
再加之其有提神醒腦的作用,更是讓其備受古今中外的眾人喜愛。
看《茶經》不但能體味到古人對茶道的講究,更是能悟出許多人生哲理。書中的文字通俗易懂,且精簡凝練,適合我們閑暇之余,品讀賞鑒。
煮茶品茗,意在修身養性,《茶經》中的思想值得我們一直傳承延續下去。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462800.html
下一篇:柚子上火嗎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