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東北大林蛙正宗做法:另類美食東北林蛙
發布時間:2024-10-29閱讀(18)
現在若給我端上一盤紅燒哈士蟆,我依舊會造個七七八八。

年輕時我一次最多吃過15只蛤蟆。那是到一個鄉鎮采訪,鎮里安排的便飯。此地民風至今未變,每到這個季節去農村,餐桌上能出現一盤蛤蟆算是山溝里的最高禮遇了。那次有點吃傷著,因為桌上就一個菜,用大鋁盆黑壓壓燉了半盆蛤蟆。東北菜普遍不講究賣相,粗獷豪邁,肥甘厚味。鎮長拍案道,不吃光不許走!后來這哥們進去了……當然不是吃蛤蟆惹的禍。
必須是母蛤蟆,公蛤蟆除了大腿肉,基本無從下口。母蛤蟆美味的部分是肚皮下的油膏,其實就是膨大的輸卵管。好吧,不提輸卵管,學名太影響食欲。
中國人食腸寬大,逮啥吃啥。蛙類面目丑陋、四肢發達、頭腦簡單,一副難逃湯鑊的作死樣子。南方人吃田雞,東北人吃林蛙,牛蛙火鍋遍布全國。據說田雞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吃貨們食指大動之際請自求多福。吃蛤蟆不存在這種危險,價格只是小貴,窮困如我也可偶爾染指。
蛤蟆是個通稱,本地人把所有蛙類都叫蛤蟆。小時候我還吃過烤青蛙,雖叫青蛙,但實際上它們剛剛從冬眠中蘇醒,還未來得及變成青草顏色。清明過后,凍土融化,剛下透第一場春雨,我們去田邊溝渠里逮這種地基蛤蟆。人家才睡醒,難免有點呆頭呆腦,所以比較容易抓到。堪入口的只有健碩的大腿,用鹽稍微鹵過一遍,放在鐵絲網上用爐火炙烤,味道鮮美。——有時搞一身肌肉不是什么好事。

那是小時的荒唐勾當,現在占據餐桌的都是半人工飼養的東北林蛙,也叫紅蛤蟆。因其下腹到大腿部分帶著赭紅色,至于哈什蟆,大約是滿語發音。人類很殘忍,善于利用林蛙的習性。春天將蛙苗放到山林下的池塘里,等它們生出四肢就自己上山捉害蟲并自由戀愛去了。老秋降臨,它們又老老實實地下山尋找池塘冬眠,等待它們的不是犒勞獎賞,而是一條圍住山腳的大網。
東北人對待任何食材都只會一招:燉。燉蛤蟆和燉酸菜血腸、燉土豆茄子沒什么兩樣,多一道溫水煮青蛙的工序,目的是去掉蛤蟆皮膚上的黏液。蛤蟆入鍋前自然都是活的,想親手做這道菜時,須有幾分狠心才行。接下來就比較簡單了,蔥姜蒜爆鍋,加醬油、料酒燉湯,加入蛤蟆溫火燉個十幾分鐘,大火收汁撒鹽出鍋。如果把湯汁收盡,就類似紅燒效果了,滋味會更濃郁一些。
從膳食學角度講,蛤蟆性溫味厚,理論上可以和任何食材搭配下鍋。但通常只是燉土豆或者燉肉。燉蛤蟆時講究放一點豬油,會中和蛤蟆這類野味的土腥氣,使其風味更接近山珍的那種鮮醇。
母蛤蟆的油膏中包裹著籽,觀感類似石榴,但吃法卻更接近無花果干,因為籽沒啥滋味,好吃的是包裹的那層油膏。口感軟嫩香滑,有點像把水煮魚片疊在一起,一口吞下的感覺。把母蛤蟆的油膏取出晾干,就是所謂的雪蛤,按照中醫說法,可滋補一切虛癥。我不信中醫,知道那只是高蛋白而已,但蛋白質終究是個好東西。

今年入冬以來,我已將三十多只蛤蟆祭給肚君,心下頗為不忍。狐朋狗友也似知我良心發現,近來再難尋蛤蟆宴。乃作文寄托幽思。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462550.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