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杜牧最著名十首詩(五首杜牧寫的經典小詩)
發布時間:2023-11-08閱讀(34)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這耳熟能詳的詩句出自唐朝詩人杜牧的《過華清宮》。為區別于杜甫,杜牧被叫“小杜”,他在家族中排行老三,也被稱“杜十三”。
杜牧的家族非常顯赫,在中國六百多年歷史上占用一席重要的位置,若以此著書,洋洋灑灑需要幾十萬字或都說不詳盡。杜牧的祖上杜畿曾為曹操征討天下立下功勞,被封為豐樂亭侯,兒子杜恕也非庸才,官至幽州刺史。杜恕的兒子杜預,是西晉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學者。
	
杜牧的曾祖父杜希望是唐玄宗時的邊塞名將,祖父杜佑是唐朝政治家、軍事家和史學家,歷仕六朝,做過三朝宰相。到了杜牧的父親杜從郁,也有著不俗的經歷,任太子司儀郎、左拾遺、秘書丞等重要職務。
在如此背景深厚的家庭成長起來的杜牧,獲得并提高軍事與文學素養,有著得天獨厚的先機條件,杜牧自幼好學,天資聰穎,成為一代憂國憂民的才子也就順理成章。
十幾歲的杜牧就寫下多篇軍事論文,20歲時已達精通經史的高度,23歲寫下著名的《阿房宮賦》,才華橫溢的杜牧,詩文書法俱佳,大量膾炙人口的詩作和書法作品至今被世人喜愛。今天,我們一起來分享杜牧的六首著名詩作,首首都是經典之作。
	
第一首《江南春絕句》
千里鶯啼綠映紅,
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樓臺煙雨中。
這是一首極富盛譽的小詩,寫得是江南獨特的春色之美,詩人著眼于廣闊的江南,清秀奇麗的景色在詩人的妙筆之下再現。這首小詩究竟何意,歷來存有爭議,焦點就是有沒有借古諷今的意味。
詩人起始從宏觀之處落筆,遼闊的千里江南,黃鶯歡唱,綠樹紅花交相輝映,水邊的村莊、依山的城郭和處處飄動的酒旗,一一可見。后兩句寫南朝遺留了許多的古寺,掩映在朦朧迷離的煙雨之中。
	
第二首《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這是杜牧844年9月任池州刺史時所作,春光明媚,百花爭艷的早春時,他到杏花村游歷飲酒,恰逢陰雨,遂寫下這首千古流傳的佳作。這首小詩通俗淺顯,清新生動,自然流暢,讀后令人難忘。
小詩開篇直寫江南的清明時節,陰云密布,細雨紛紛,出門在外的行旅之人,都如悲傷斷魂一般,這里的行人不是指踏春游玩的人。作者詢問當地人何處有賣酒澆愁的酒家,牧童指了指遠處杏花深處的村莊。
	
第三首《山行》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云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于二月花。
這首詩寫的是深秋的山林景色,詩人獨自在遠山穿行,以山路、白云、人家和紅葉,勾勒出意蘊深長,回味無窮的詩情畫意,小詩語言樸實,韻味悠深,傳頌千年,經久不衰。
走在崎嶇蜿蜒的山間小路,遠眺白云深處,驚喜地發現人跡罕至的深山,竟有幾乎居住在這里的人家。詩人何以停下馬車,是絢爛的晚霞和火紅的楓葉,強烈地吸引著他,被秋霜染過的楓葉,比二月的春花更加艷麗。
	
第四首《過華清宮》
長安回望繡成堆,
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
無人知是荔枝來。
這首詩是杜牧經過驪山華清宮時所作,驪山在陜西臨潼,是秦嶺山脈的支脈,上有秦始皇修建的陵墓,后楊玄宗在山中溫泉處建了華清宮,與楊貴妃在這里整日尋歡作樂,不問國事,最終爆發安史之亂,盛唐由盛及衰。小詩表現了作者對唐玄宗與楊貴妃耽于享樂,不理朝政的痛恨。
首句中的“回望”最有意境,驪山風景秀麗,樹木蔥蘢,繡成堆,指驪山兩側的東、西繡嶺,作者走進千重門依次打開的雄偉壯觀的華清宮。宮外,一騎使者飛奔而來,身后揚起陣陣紅塵,宮中妃子歡心一笑,沒有人知道如此奔波,只為送來南方的荔枝。
	
第五首《泊秦淮》
煙籠寒水月籠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
隔江猶唱后庭花。
作者夜泊秦淮,目見燈紅酒綠,聲色犬馬,不覺感慨萬千,唐朝日漸衰落,當權者依舊驕奢淫逸,昏庸無度,詩人內心萬般焦慮,看則斥責“商女”,實則指向不問百姓疾苦,醉生夢死的達官顯貴。詩人構思細膩,觸景生情。
開篇詩人描繪了秦淮兩岸的迷人夜景,兩個“籠”字別具新意,繪成一幅淡雅迷蒙的幽靜夜色,詩人乘坐的船只夜晚停在了靠近岸邊的酒家。賣唱的歌女好像并不知道亡國之憂,隔著奔流的江水還在高唱著亡國之曲《玉樹后庭花》。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460.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