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10-28閱讀(16)
很多朋友可能都有這樣的疑惑,我自己喝水都胖,怎么別人三頓死吃爛脹的都比我瘦?這可真是不服氣??!
于是,有不少朋友把這件事情歸結于個人體質的問題,聽從偏方,想盡辦法去“除濕”,成為“易瘦體質”,還有人干脆放棄了,就覺得這是遺傳基因的事情。的確,遺傳的因素會決定這部分死吃不胖的人一部分不胖的原因,不過可別忘了,這世界上難道都是這樣“優質”基因的人?個個都是這樣,那讓大部分人怎么活?或許這是因為別人“自律”的原因,另外,這和飲食習慣、生活習慣、運動習慣等因素都是有關的,我們僅僅看到了別人吃飯的一面,大部分生活中的情節我們還并不清楚。

BBC有條紀錄片曾調查了三個大家公認的“怎么吃都不胖”的人,觀察他們的生活特點是否和普通人有區別。最后的確得到了一些線索:他們三有一些共同的特點,首先,他們在三餐正餐中雖然看起來都是暴飲暴食,不過在兩餐之間的間隙時間,他們基本不會攝入任何食物;另外,他們因為工作的緣故,整天難以久坐,都會有大量走動時間,其中一個人上下班還拒絕交通工具,喜歡自己走路或騎車;觀察一下他們的食物,他們酷愛肉類、蛋奶,不過甜點吃得不算多,也不太喝甜飲料;最后,三人都能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休息質量不算差。其實這幾點就是很寶貴的意見,它們或許就是為什么別人吃不胖的原因。

我們可以對比一下“喝水都會長胖”的自己,按照上訴的這幾點,回想一下,首先我們是不是三餐都不認真吃,怕吃多了長肉,不吃飯不吃肉,少吃菜,幾口就搞定了,結果一會兒餓了,又跑去便利店買個小面包,買個小烤腸,這個同事給一片餅干,那個同事蹭一根辣條。
其實吃這些花里胡哨的零食所攝入的熱量可不比正餐少,更可怕的是,可能它們提供的熱量還遠遠多于正餐,我們好好吃一小碗米飯,吃一盤青菜,吃夠20~30g肉類,可以添加魚蝦,吃一頓營養豐富的飯菜,讓自己七分飽,但也最好不要在兩餐之間吃這些更容易讓人發胖且營養價值較低的零食。

再來就是,我們的工作可能基本上都是久坐,一整天坐在電腦、文件面前噼里啪啦,除了上個廁所之外,屁股可能從沒離開過凳子。其實細微不費力的動作也多多少少會消耗一些熱量,積少成多,我們可以消耗更多的熱量,不妨讓自己40分鐘左右就起來走動走動,就當是休息一下眼睛,下樓曬曬太陽,也不耽誤工作。另外,其實不少人群有健身和鍛煉的習慣,但人家在鍛煉的時候我們或許并沒看到。

那么在食物上?我們是如何選擇的?看別人大口吃肉、大口吃菜,自己卻不敢,其實動物精瘦肉、新鮮蔬菜、魚蝦、蛋奶等食物提供的熱量能有多少,最重要的其實是避免過多攝入高熱高脂、高糖高鹽的食物,注意烹飪方式,避免加工類食物。減肥是要求每日的總熱量<消耗熱量,而并非看你吃的多還是吃得少,比如人家吃一大盤雞肉蔬菜藜麥沙拉的熱量,等于我們可能只能吃半個甜甜圈,食物選得“好”就能吃得更多。千萬不要以為吃肉就是長肉,肉類能提供豐富優質蛋白,能給予大腦滿足感,讓我們更好控制食欲,比起蛋糕、餅干、冷飲等食物來說要優質多了。

保證充足的睡眠也很重要,睡眠不足可能讓“瘦素”分泌降低,瘦素是一種抑制食欲的激素,少了瘦素的分泌我們很容易暴飲暴食,難以控制自己的食欲,減少熬夜,保證自己每天7~8小時的充足睡眠其實對減肥是有益的。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