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4-10-28閱讀(15)

端午節(jié)小長假,貓哥貓姐去了趟內(nèi)蒙,看看遼闊的大草原和火山群。
目的地是內(nèi)蒙錫林郭勒盟的查干淖爾蘇木。
聽著很不知是怎么回事兒,是吧?在內(nèi)蒙的行政區(qū)劃中,盟相當于一個地區(qū),蘇木,就是一個鄉(xiāng)吧。
查干淖爾的意思,是“白色的湖”。
貓哥貓姐是想去看看那片湖了。
有朋友冬天去過那里拍雪景,確實美。聽當?shù)乩相l(xiāng)說,夏天草長高的時候,更美了。
離開北京三百多公里,第一站,夜宿張北。
張北在河北西北部、內(nèi)蒙古高原的南緣,號稱壩上第一縣。
這里氣溫明顯低了,特別是早晚。
網(wǎng)上訂好了旅館,又查了得分高的飯館,趕緊吃晚飯。

一進飯館們就覺得濃郁的鄉(xiāng)土氣。這大灶臺上擺著的藍花碗里,盛著的是涼拌小野菜。

還有,油炸螞蚱。

點了幾道炒野菜。野菜好吃,就是太咸。

貓哥貓姐不是沒來過張北,知道這地方飲食的一大特點是咸的,所以點菜時已經(jīng)囑咐過大師傅少放鹽。
這要沒囑咐,得咸成什么樣啊。
張北是個農(nóng)業(yè)縣,四季鮮明、早晚溫差大、日照充足,所以農(nóng)產(chǎn)品豐富。
貓哥貓姐吃到了用當?shù)靥禺a(chǎn)之一,莜麥面做的特色菜。
莜麥面的營養(yǎng)價值高,有多種氨基酸、亞油酸、多種微量元素等,據(jù)說能幫著降三高、減肥、美容。
營不營養(yǎng)先放一邊,入鄉(xiāng)隨俗,到哪吃哪兒唄。
張北這道莜面“肉夾饃”,燙面做的餅,形狀像個面口袋,口袋里塞的貨,是醬炒肉丁、土豆丁、胡蘿卜丁,除了咸了點,味道是極好。

這石鍋小米粥,也有點意思。把蔥上長的花兒揪下來、切碎了、用油煸炒、放好佐料,然后倒在熬好的小米粥里拌勻了。

聞著就是香。
這兩道配在一起,吃得身心舒坦,長途開車的疲勞立馬治愈。
張北這地兒,關(guān)鍵詞有兩個,一個是避暑,一個是壩上草原。
這縣城沒了古風,是貓哥最大的遺憾。
說起來,這地方的聲名也有四千年的歷史了。
史上最牛的時期,就是張北做了元朝三都之一的元中都。
公元十四世紀,忽必烈定都元大都(北京)后,這蒙古的王公貴族覺得北京夏天太熱,于是每年要北上、回大草原自己的老家過夏天,因此又建了上都和中都。
元中都的遺址就在離張北縣城15公里的饅頭營鄉(xiāng)。
當年也是好好規(guī)劃過的,建了宮城、皇城。是皇帝北上上都時的行宮。
夜宿張北后,貓哥貓姐繼續(xù)北上,先是走高速,離錫林格勒市還有100多公里時,下了高速上了鄉(xiāng)道,西進,向查干淖爾進發(fā)。
還是下了高速好玩兒,離風景近了,可看的東西多了,貓哥可以隨時停車掏出照相機了。
其實往返查干淖爾蘇木的路上還有著名的內(nèi)蒙火山群,貓哥特意設(shè)計了來回兩條不同的路線,北上時看草原為主,南返時就可以會主要看火山。
貓哥帶了航拍火山群的神器,后面會給大家看內(nèi)蒙的火山群。
歡迎分享轉(zhuǎn)載→http://m.avcorse.com/read-458947.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