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青島鍋貼山東青島著名的漢族小吃 話說青島特色美食
發布時間:2024-10-23閱讀(30)
鍋貼,是起源于河南開封一帶的著名傳統小吃,全國其他地區皆有分布,主要屬于煎烙餡類的小食品。制作精巧,味道可口。根據季節配以不同鮮蔬菜。鍋貼的形狀各地不同,一般是細長餃子形狀,但天津鍋貼類似褡褳火燒。

青島鍋貼始創于20世紀中葉。民間有俗語,"在青島不吃鍋貼,就像吃海鮮不吃嘎啦"。其外焦里嫩、鮮香可口,經久而不衰,是名副其實的島城特色小吃。老青島曾經也有一家口碑鍋貼店,叫做"十樂坊",原址位于市南老城區的博山路上,是青島老字號。現在青島的鍋貼店比比皆是,各家有各家的特色。

鍋貼在青島真的是最接地氣的美食,上不了華麗的大席,入不了精美的菜譜。然而,鍋貼平實與焦香,的確稱得上食中之美。鍋貼包制時一般是餡面各半,呈月牙形。鍋貼底面呈深黃色,酥脆,面皮軟韌,餡味香美。

鍋貼有講究,須用平底鍋,略抹一層油,將鍋貼整整齊齊地擺好,要一個挨一個,煎時應均勻地灑上一些水,最好用有小嘴的水壺灑水,以灑在鍋貼縫隙處,使之滲入平鍋底部為好。蓋上鍋蓋,煎烙二三分鐘后,再灑一次水。再煎烙二三分鐘,再灑水一次。此時可淋油少許。約五分鐘后即可食用。用鐵鏟取出時,以五六個連在一起,底部呈金黃色,周邊及上部稍軟,熱氣騰騰,為最佳。食時,皮有脆有綿,餡亦爛亦酥,香氣撲鼻,回味無窮,真是一美好享受也。

鍋貼之餡,也如餃子餡,可葷可素,可豬羊肉,可海鮮,可野味,盡在人的愛好而已。青島的鍋貼,餡料豐富到能包下整個大海,牛肉、豬肉都不算什么,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青島的海鮮鍋貼種類也是相當豐富的,什么黃花魚餡兒的、魷魚餡兒的、蝦仁餡兒的等等,普遍價格都不算貴,可以說是物美價廉。

新鮮出爐的鍋貼,熱氣騰騰,皮薄餡大,外酥里嫩,配上一碗甜沫,再蘸上一些料汁,甭提有多么的香了,外加一些爽口的小涼菜,像海米黃瓜、爽口木耳、海涼粉、老醋花生、臘八蒜等等,那味道就更美了。簡簡單單的一頓飯,吃出老青島人的幸福感。

關于鍋貼的由來有兩種說法,一是相傳當年慈禧太后非常喜歡吃餃子,但是一旦涼了就不肯吃了,所以御膳廚房得不停煮出熱騰騰的餃子,還得把冷掉的餃子丟掉。有一天太后到后花園賞花聞到宮墻外傳來一陣香味,于是好奇地走出宮外,看到有人在煎煮狀似餃子,面皮金黃的食物,嘗了一口后,覺得皮酥脆餡多汁,相當美味。后來才知道,這是御膳廚房丟棄的餃子,因為涼掉了皮粘在一塊,不容易用水煮,所以才用油煎熱著吃,后來演變為今天的鍋貼。

另一種傳說,在北宋建隆三年春(962年)正月庚申初一,因皇太后喪事剛完,宋太祖趙匡胤不受百官朝賀新春,不思茶飯。午后獨自在院中散步,忽然一股香氣飄來,頓感心曠神怡,便尋著香氣走到了御膳房,但見御廚正將沒煮完的剩餃子放在鐵鍋內煎著吃,看到太祖進來大氣不敢出。這時太祖幾天也沒好生進補,此時香味勾起了食欲,就讓御廚鏟幾個嘗嘗,這一嘗不要緊,直覺得焦脆軟香,煞是好吃,一連吃了四、五個。后問這叫什么名子,御廚一時答不上來,太祖看了看用鐵鍋煎的餃子就隨口說那就叫鍋貼吧。
正月庚午十一太祖到迎春苑宴會射箭,宴請大臣時讓御廚做了這道鍋貼賞給大家享用,御廚們從口味到外形加以改進,眾臣食后倍加贊賞。后來這道鍋貼從宮中傳到了民間,又經過歷代廚師們的不斷研究和改進,最終成為今天的鍋貼。

不過還有另一種說法呢,是有位廣東師傅在偶然的機會下,到中國北方吃了煎餃,覺得很好吃,于是帶回家鄉,經過改良,才演變成今天的鍋貼。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454890.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