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松鼠鱖魚制作全過程(200年蘇州名菜松鼠鱖魚)
發布時間:2024-10-23閱讀(13)
松鼠魚,早年間流傳在江浙一帶的傳統名菜,四大菜系中屬于蘇菜。現在餐廳做松鼠魚的魚有很多種,鯉魚、草魚、青魚、鱸魚、黃魚、黑魚都可以做松鼠魚,但是做松鼠魚最好的是鱖魚。松鼠桂魚在江南一帶被視作宴席上的必備上品佳肴。用鱖魚制作菜肴各地很早就有,一般用來清蒸或者紅燒為主,而制作形似的松鼠桂魚首先出現在蘇州地區。

蘇州名菜 桂魚這樣做成名菜大贏家 200年前秘方造型美味道好
松鼠鱖魚和鱖魚有什么關系呢?做松鼠鱖魚為什么要選擇鱖魚?鱖魚魚刺少、蒜瓣肉、肉厚實、肉質細嫩、肉味鮮美。
鱖魚,又稱桂魚、鰲魚、季花魚、胖鱖、鯚魚、纟罽花魚等等。鱖魚自古就被列為名貴魚類。在晉代,被譽為"龍肉"。鱖魚富含蛋白質,還含有脂肪、鈣、磷、鐵、硫胺素、核黃素,尼克酸等。

鱖魚自古就被列為名貴魚類。在晉代,被譽為"龍肉"。
吃鱖魚講究時節,唐人張志和有"桃花流水繳魚肥"的名句,民間也有"八月桂花香,鱖魚肥而壯"的說法。從南到北桃花3-6月盛開,桂花8-9月都是鱖魚比較肥美的時節,也是吃松鼠鱖魚的好時節。
相傳清代乾隆年間,下江南時,曾微服至蘇州松鶴樓菜館用膳,廚師用黑魚出骨,在魚肉上刮花紋,加調味稍腌后,拖上蛋黃糊,入熱油鍋嫩炸成熟后,澆上熬熱的糖醋鹵汁,形狀似松鼠,外脆里嫩,酸甜可口。

乾隆皇帝吃后很滿意。后來蘇州官府傳出乾隆在松鶴樓吃魚的事,此菜便名揚蘇州。其后,經營者又用鱖魚制作,故稱"松鼠鱖魚",不久此菜便流傳江南各地。清代在江南流傳很廣的菜譜《調鼎集》中記載:"松鼠魚,取鮮魚肚皮,去骨,拖蛋黃,炸黃,炸成松鼠式油、醬燒"。此菜從創制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現在它已聞名中外,成為中國最著名的菜肴之一。

做松鼠魚講究刀法,刀法不純熟就會功虧于虧。首先鱖魚洗凈,齊胸鰭斜切下頭,在魚頭下巴處剖開,用刀面輕輕拍平,再用刀沿脊骨兩側平片至尾部(不要片斷魚尾),斬去脊骨,魚皮朝下,去掉胸刺,然后在魚肉上先直切,刀距約1厘米,后斜制,刀距約3厘米,深至魚皮(不能制破皮),成菱形刀紋,把紹酒15克、精鹽1克放碗內調勻,抹在魚頭和魚肉上,再拍上干淀粉,并用手提起魚尾抖去余粉。

炸松鼠魚,油的溫度要掌握好,首次炸六成熱左右,將魚炸制定性成熟撈起。油溫升高到八成熱時,再下入魚炸20秒左右,魚表面酥脆。炸好的魚表面要酥脆,魚肉要鮮嫩才算合格。
松鼠魚的鹵汁是用油、糖、醋、鹽、蔥絲、蝦仁、蒜末、筍丁、香菇丁、青豌豆、松子熬煮調成的。現在很多廚師用番茄醬調酸甜口的味汁,澆在魚上,味道絕對沒有老式松鼠魚味汁叫彩。

松鼠鱖魚是一道造型菜,頭昂尾翹,肉似毛,形似松鼠。吃松鼠魚可以體會到蘇州人的生活的細膩,烹調的講究,細致到菜品的細微味道,甜中的微酸,鮮中的微鮮。仿佛置身在蘇州園林里的微微細雨,沿著石板路漫步,雨滴打在地上,濺起的淺淺雨坑。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452671.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