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10-13閱讀(12)
題記:與其說是秘密,不如說是常識。
文 / 蔡漢平

1
為什么商場里買鞋,碼號對了,穿起來卻并不合腳?——這里有一個關于“優碼”的秘密
買鞋、穿鞋是我們每個人都離不開的日常消費行為。而根據自己成年后確定下來的“碼號”去商場選鞋,又是我們絕大多數人習以為常的購買習慣。問題是,我們穿上根據自己多年固定下來的“碼號”買回來的鞋往往并不合腳,或擠腳,或磨腳,或掉跟,甚至左右腳舒適度反差很大。那么,這到底是腳的問題,還是鞋碼的問題。
一切都有原理,萬事皆有邏輯。真相往往躲在原理的背后。讓我們先了解清楚“鞋碼”的真相。
目前常見的鞋碼標準體系,主要有中國碼、歐洲碼、美國碼等。我國的鞋碼標準標識為220/225/230/235/240/245等,每一個碼長度差為5mm。但是國內消費者普遍習慣用歐碼碼號表達鞋號,如36/36?、37/37?、38/38?等,歐碼有半碼的標準,每一個碼長度差為6.66mm。市面上銷售的鞋,不管是歐碼,還是中國碼,只有“大一碼”或“小一碼”的選擇,不會因為腳寬、腳窄、腳肥、腳瘦等不同而有更多鞋碼選擇,更不能因為左右腳有差別而可以選擇左右不同的鞋碼。

說完碼,再說腳。就像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世界上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只腳。就算同一個人的左右腳,也是有差別的。正如民間所說,左腳是隨父親的,右腳是隨母親的。這種差別雖然微小,但明顯,而正是這種微小卻明顯的差別給鞋業帶來一個困惑已久的難題。因為市面上銷售的每一雙鞋都是固定碼一對一對批量生產,滿足不了“一腳一楦”的合理需求。
什么是“一腳一楦”?鞋楦是制鞋的模具,更是鞋子的靈魂。鞋子好不好穿,好不好看,很重要的因素在于鞋楦。沒有好的鞋楦,是做不出好鞋的。從鞋楦的經驗數據中得出,每一個碼號的鞋可以排列出50625組不同的數據。這雖然是一個令消費者難以置信的數字,但背后的原理卻很簡單:相同長度的腳,足弓高低長短、寬窄肥瘦,因人而異,各不相同。以36碼為例,在市面上能買到的鞋只有36碼,一旦不合腳,就只能將就著買“大一碼”或“小一碼”,如果左右腳不同,就更難買到合腳的鞋。
能不能創新一種新的鞋碼體系來解決寬窄肥瘦、大小不同腳的合理需求呢?能!當然能。具體的方案就是在歐洲鞋碼的基礎上,結合服裝尺碼標識,融合生成一種新的鞋碼體系。還是以36碼鞋為例,新體系生成的鞋碼號為36-M、36-L、36-XL、36-2XL等。這些鞋碼號的排列組合,可以實現左右腳的交叉匹配,即:左腳穿36-L剛剛好,右腳卻感覺36-L有點大,這時右腳就可以選擇36-M。依此類推,就可以為每一只腳匹配剛剛好的鞋。
這是一個足以讓制鞋業為之振奮的創新之舉!這種以鞋楦經驗數據為基礎,結合歐洲鞋碼標準和服裝尺碼標識,推陳出新的“優碼”體系的誕生,使得“為每一只腳匹配剛剛好的鞋”具有了實現的可能性,讓曾經因成本昂貴而高不可攀的“量腳定制”,從此走近尋常百姓。
2
想穿真正合腳的鞋,最好的辦法是“量碼定制”,而“試穿體驗”是讓定制鞋合腳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沒有之一。——這里有一個關于“量碼鞋”的秘密。

傳統的量腳定制模式,是通過用尺或三維掃描儀對消費者腳部進行數據采集,然后開發鞋楦,完成制造。事實上,無論用什么方式量腳,最終都要通過試穿體驗,確認是否合腳。針對消費者的試穿反饋,對鞋楦進行反復修改,再試做,再試穿,最終實現消費者“剛剛好”的確認。
“優碼體系”的應運而生,可以根據消費者腳的寬窄肥瘦和大小不同進行合理匹配,最終滿足消費者每一只腳的穿著需求。那么,有什么簡單而又直接的方法,可以讓消費者一次性完成試穿體驗呢?經過市場的反復測試,最好的辦法就是讓用戶試穿“量碼鞋”,根據試穿體驗找到最合腳的碼號,并以此確定屬于自己的“優碼”。從此,消費者就可以根據自己專屬的“優碼鞋號”,隨時隨地定制舒適合腳的鞋子。
3
去商場里買鞋,為什么總是碼號有限?款式有限?顏色有限?材質有限?——這里有一個關于“怕庫存”的秘密

買鞋的人都知道,無論多大多牛品牌的鞋子,無論碼號、款式、顏色,還是材質,都是非常非常有限的。為什么會這樣?最簡單的原因當然是商家怕庫存,不敢壓貨。但只要稍稍深入了解,就會發現根源在于傳統的產銷模式。
傳統的產銷模式非常簡單,品牌商根據市場預測確定要生產某個款型的鞋子,由于這種通過預測生產出來的鞋,一開始是不知道消費者是誰的,只能等鞋子進入商場,擺上貨架后,由消費者隨機購買。整個銷售過程充滿不確定性,所以,“怕庫存”成了懸在經銷商們頭上的一把利劍,嚴重地限制了消費者的選擇范圍。
傳統的產銷模式所產生的庫存問題有目共睹,為解決這個世界級難題而探索出來的方式方法也層出不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有“定制模式”。
鞋子的個性化量腳定制,的確可以解決老大難的庫存問題,但也存在非常突出的缺點和不足。比如定制成本高、周期長,對大眾消費者沒有普適性。而且,無論用什么方式量腳,最終都要通過試穿體驗確認是否合腳。針對消費者的試穿反饋,對鞋楦進行反復修改,再試做,再試穿,最終實現消費者“剛剛好”的確認。
于是,如何讓廠商生產的每一雙鞋在下單前就知道消費者是誰,成了量碼定制的終極考題。
4
怎樣才能做到生產的每一雙鞋都知道消費者是誰?做到后又有什么與眾不同的特點?——這里有一個關于“足尚量品”品牌的秘密

要把一雙鞋做到讓消費者各方面都覺得“剛剛好”,需要滿足三個需求,一是尺碼“剛剛好”;二是款式“剛剛好”;三是價格“剛剛好”。這三個需求既獨立存在,又相互關聯,背后一一對應的都是實實在在的行業難題。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新晉品牌“足尚量品”就是這樣一個與眾不同的量碼定制特色品牌。
足尚量品是東莞市蘇茂科技有限公司自主創建的專注中高端男女鞋量碼定制的特色品牌。品牌創始人楊文龍先生從事鞋業三十余年,其間為全球數百家鞋履品牌提供研發和生產制造服務,為中國制鞋行業的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足尚量品品牌以鞋楦經驗數據為基礎,結合歐洲鞋碼標準和服裝尺碼標識,創造性研發出全球鞋履行業獨一無二的“優碼體系”,滿足了消費者腳的寬窄肥瘦、大小不同的合理需求。同時憑借自主研發的“模組化開發、模塊化裝配”技術體系,通過柔性化智能制造滿足了“左右不同、一腳一碼、萬千款型、隨心搭配”的消費需求。最后通過“線下量碼、線上下單”,一站式實現:預約量碼—試穿體驗—隨心搭配—看看效果—提交訂單等全部流程。從而實現“為每一只腳匹配剛剛好的鞋”的品牌目標。

— END —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444638.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