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時尚>綠美鄉村建設與鄉村振興思考(網絡媒體生態行)
發布時間:2024-09-18閱讀(23)
央視網消息(記者 王靜遠 彭俊 王杰臣):8月的南溝村,白云映襯著青山,載著游客的游船正悠閑地行于湖面望著眼前的一片青綠,很難想象這里曾是風靡全國的歌曲“我家住在黃土高坡,大風從坡上刮過……”中所唱的黃土高原,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綠美鄉村建設與鄉村振興思考?下面內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綠美鄉村建設與鄉村振興思考
央視網消息(記者 王靜遠 彭俊 王杰臣):8月的南溝村,白云映襯著青山,載著游客的游船正悠閑地行于湖面。望著眼前的一片青綠,很難想象這里曾是風靡全國的歌曲“我家住在黃土高坡,大風從坡上刮過……”中所唱的黃土高原。
南溝村 祁鵬玉 攝
南溝村位于延安市吳起縣,坐落在黃土高原白于山腹地。吳起縣地形地貌由“八川兩澗兩大山區”構成,屬高原梁狀丘陵溝壑區,年平均降雨量483.4毫米。
上世紀90年代末,革命老區延安在全國率先啟動退耕還林,一場綠色的革命自此拉開序幕。吳起縣位于延安市西北部,是中央紅軍長征勝利落腳陜北的第一站,是“全國退耕還林第一縣”。
南溝村黨支部書記白濤在南溝村出生、長大,他記得小時候家附近的整個山上都是光禿禿的。“連一棵樹都不長,山上連個乘涼的地方都沒有,風一刮全都是沙子。”話音剛落,他指了指身后的青山綠水,“你看現在環境好了,你一走進我們村心情自然就好了。”
退耕還林,并非朝夕之功。白濤說,一開始很多農民認識不到改善環境的必要性,全靠村干部挨家挨戶地上門宣傳動員,南溝村老支書閆志雄曾帶領著村干部帶頭造林,“這個階段是很艱辛的”。
白濤 央視網記者 王靜遠 攝
二十多年過去,如今的南溝村發展以山桃、山杏、山地蘋果等經濟樹種為主的生態農業,興辦十多家林產品加工企業,不斷拓寬群眾增收渠道,推進生態脫貧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2018年,白濤當選南溝村黨支部書記,也是在這一年村黨支部決定以多年生態建設成果為依托發展生態旅游業,提出打造南溝生態度假村的目標,旨在為南溝村發展提供新引擎。
白濤介紹,南溝村累計整合450畝水域、200畝壩地、26畝林地,整合涉農資金、農民分散資金、社會資金1412萬元,全部投入公司形成股權,按照村集體股占60%,其他購買入股、流轉入股、資源折價入股占40%的股比進行分紅,促使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
南溝村 央視網記者 彭俊 攝
南溝村生態旅游以蘋果采摘、農家樂、休閑娛樂、民俗客棧為主,通過打造特色景點,助推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截至目前,旅游公司累計實現收入400萬元,帶動商戶增收130萬元;村集體經濟累計實現收入50.8萬元,全村人均分紅370元。
“現在老百姓終于吃上了‘生態飯’,不出家門也有活干、有錢賺。”白濤表示,1996年以前村里人均收入為666元,到了2021年村里人均收入已達到17176元,鄉村旅游促使農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農產品變商品。
作為“全國退耕還林試點示范村”的南溝村,經過多年的努力,走出了一條“產業融合、業態多元、結構優化”的可持續發展路子,完成了從荒土風沙到山水環繞的綠色蛻變。
談到未來的發展,白濤表示,村上正在規劃將南溝村打造為四季皆景的生態旅游鄉村,以完善旅游功能為主導,提升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促進產業環境、人居環境、發展環境同步改善。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