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時尚>佛教衣服排名(佛教中的衣服你都認識嗎)
發布時間:2024-09-16閱讀(11)

海青
本屬于寬袍大袖的唐裝,身腰、下擺、袖口都很寬闊,穿著自在,為我國佛門僧俗二眾禮佛時所穿的衣服。吳中方言稱衣之廣袖者為海青,唐朝李白的詩云“翩翩舞廣袖,似鳥海東來”,也就是贊美的歌詞。
海青又稱“大袍”,古代叢林將禮佛的衣服稱為海青,乃取意于:“海”,因海洋浩瀚深廣,能容萬物,自在無礙;“青”,因其色澤青出于藍,意在鼓勵策進修道者,不同凡俗,代代更勝。
現今的海青顏色有二:一為黑色,乃一般佛弟子禮佛時所穿;一為黃色,是一寺之方丈或法會中的主法者所穿,一般大眾不得穿著。

縵衣
又稱作縵條衣、縵條、禮懺衣。用兩幅布縫制而成,為受持五戒、菩薩戒的在家信眾所穿著。

袈裟
又作袈裟野、迦羅沙曳、迦沙、加沙。意譯為壞色、不正色、赤色、染色等。為佛教僧眾所穿著的法衣,以其色不正,故有此名。
其制作方法是先把布截成小片,而后縫綴,像一塊塊的田,故又名福田衣、割截衣,也稱作慈悲服、無上衣、離塵服、解脫服等。依佛本制,袈裟包括:安陀會(五條衣)、郁多羅僧(七條衣)、僧伽梨(九條大衣)三種,具有三種功用:杜防法衣他用;使僧尼舍離對衣服的貪欲; 避免他人盜取。
袈裟乃圣賢的標幟,自古為佛教教團所尊重。穿著袈裟的利益有十:一者、菩提上首;二者、處眾人天;三者、父母返拜;四者、龍子舍身;五者、龍披免難;六者、國王敬信;七者、眾生禮拜;八者、羅剎恭敬;九者、天龍護佑;十者、得成佛道。

長衫
長衫又稱長褂,為僧眾的常服。仿唐裝而于斜部加以割截、縫綴,以表征福田、百納之意。一般黑色長衫與黑色海青的最大差別在于袖口,海青的袖口寬大,如海鳥的翅膀,不分出家與在家,于禮佛時皆可穿著;長衫的袖口如一般的窄袖,只有出家僧眾可穿。

穩帶
縫于長衫及海青右脅下的帶子,長約一尺,其作用在于提醒行者走路要從容、穩健,不可搖擺身體,乃至大步奔跑,而使脅下的帶子左右晃動,因此穩帶有訓練行儀的功用。
出家人所用的食器。圓形、稍扁、底平、口略小,其材料、顏色、大小均有定制,為如法的食器,應受人天供養所用的食器,又為應腹分量而食的食器,故又譯作應量器。有三事相應:色相應:要灰黑色,令不起愛染心;體相應:體質粗,使人不起貪欲;量相應:應量而食,含有少欲知足之意。

具
比丘六物之一。音譯尼師壇。意譯為敷具、鋪具、坐臥具、坐衣、襯臥衣、隨坐衣,即坐臥時敷于地上或臥具上的長方形布。這是為了防御地上植物、蟲類,以保護身體及避免三衣、寢具受污損而作,因此具有護身、護衣、護眾人床席臥具的作用。
今為拜佛或禮拜師長時所用。

羅漢鞋
僧眾所穿的鞋子,以麻、草、布、化學皮等編結或縫綴而成,鞋面除腳尖部份之外,余皆縫綴為若干方孔,顏色有黑、灰、黃、褐等色。也有鞋面全部無孔,只在前端縫一硬梁,與一般的便鞋相似。若鞋面有六孔,則象征六度,表修道人應勤修六度波羅蜜,亦象征看破世間一切無常的事物。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421904.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