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4-09-16閱讀(15)
古往今來,仁人志士無數(shù)。有為民請命者,有見利忘義者,形形色色。但是在這么多人中,我還是比較喜歡蘇軾的。蘇軾的詩,或豪氣,或不羈。“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何等灑脫。
今天就請大家和小館一起認識一下這位千古大文豪,蘇軾,東坡居士。

明月高懸,故人遠去
一、一門三進士,父子是豪杰蘇軾,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學四方,母程氏親授以書,聞古今成敗,輒能語其要。程氏讀東漢《范滂傳》,慨然太息,軾請曰:“軾若為滂,母許之否乎?”程氏曰:“汝能為滂,吾顧不能為滂母邪?” ——《宋史.蘇軾傳 》
我們都知道歷史上有著名的唐宋八大家,而蘇家父子全部上崗,人稱三蘇。可以說是家世顯赫了 。如此之人,少年成名,應該是非常春風得意了吧。但是有時越是如此的人,身世大概越是坎坷吧。
嘉祐元年(1056年),蘇軾首次出川赴京,參加朝廷的科舉考試。蘇洵帶著二十一歲(農(nóng)歷虛歲)的蘇軾、十九歲的蘇轍,自偏僻的西蜀地區(qū),沿江東下,于嘉祐二年(1057年)進京應試。這場的主考官是同為唐宋八大家的歐陽修,因此毫無懸念,三人皆中進士。

竹杖芒鞋
嘉祐二年,試禮部。方時文磔裂詭異之弊勝,主司歐陽修思有以救之,得軾《刑賞忠厚論》,驚喜,欲擢冠多士,猶疑其客曾鞏所為,但置第二;復以《春秋》對義居第一,殿試中乙科。后以書見修,修語梅圣俞曰:“吾當避此人出一頭地。”聞者始嘩不厭,久乃信服。丁母憂。五年,調(diào)福昌主簿。歐陽修以才識兼茂,薦之秘閣。試六論,舊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軾始具草,文義粲然。復對制策,入三等。自宋初以來,制策入三等,惟吳育與軾而已。 ——《宋史》
本來迎接蘇軾的應該是少年成名,春風得意吧。但是接踵而來的卻是各種各樣的磨難。就在剛中進士不久,母親突然病故。二兄弟隨父回鄉(xiāng)奔喪。嘉祐四年(1059年)十月,守喪期滿回京。嘉祐六年(1061年),蘇軾應中制科考試,即通常所謂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為“百年第一”,授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四年后還朝,任判登聞鼓院。
剛回朝不久,王安石變法就開始了,因為與王安石意見相左,于是被迫離開京城。本來大好的前程斷送了。

飲酒望月
年少成名,前程遠大,但是卻因為直言無忌,自此跌落深谷,蘇軾的一生是坎坷的,但是正是這樣的磨難使蘇軾最終成為了那個閃耀中華上下五千年文壇的人物。
自古磨難多英豪,誰都有出頭的機會,在這個時代,只要你對生活一直飽含熱情,未來總會可期。
二、徙知徐州,治理一方熙寧十年(1077年)四月至元豐二年(1079年)三月,在徐州任知州。當時正遇上黃河決口,連天大雨不止,為阻擋水患,蘇軾與將士們同吃住,堅守城樓,最終消除水患。從這里我們就可以看出蘇軾是一個真的為國為民之人。
“及移守徐州,覽觀山川之形勢,察其風俗之所上,而考之于載籍,然后又知徐州為南北之襟要,而京東諸郡安危所寄也……州之東北七十余里,即利國監(jiān),自古為鐵官,商賈所聚,其民富樂,凡三十六冶,冶戶皆大家,藏鏹巨萬,常為盜賊所窺,而兵衛(wèi)寡弱,有同兒戲。” ——《上皇帝書》

老來瀟灑
后來他又建蘇堤、筑黃樓、種植青松、訪獲石炭,于徐門石潭祈雨,于徐州漢高帝廟祈晴,于蕭縣霧豬泉祈雪,與弟弟蘇轍會宿于逍遙堂百余日。為當?shù)厝嗣褶k了很多好事,可以說是造福一方,綿延幾代。
元豐二年,卻又因為烏臺詩案被打入大牢,多虧弟弟蘇轍極力相救,以及王安石等人搭救(由此可見,老王此人還是比較靠譜的)才免去死刑,從輕發(fā)落,貶為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
自此,蘇軾顛沛流離的一生開始了。那個真正傲立于文壇的巨人也開始了。
三、發(fā)配黃州,高山流水蘇軾被發(fā)配黃州以后,心情郁悶至極,常游赤壁,寫下來那兩篇傳誦至今的赤壁賦。而且他也發(fā)明了幾道令現(xiàn)在吃貨為之傾倒的名菜美食,如東坡肉,東坡肘子等等。

閑情逸致
此事雖然沒有了報效國家的機會,但是同樣沒有了朝堂斗爭的險惡與困苦。元豐八年(1085年),宋哲宗即位,高太后以哲宗年幼為名,臨朝聽政。因此王安石一派被打壓,舊黨被重新啟用,蘇軾也被召回京都。
八年,宣仁后崩,哲宗親政。軾乞補外,以兩學士出知定州。時國事將變,軾不得入辭。——《宋史》
經(jīng)過這次發(fā)配蘇軾應該學會收斂了吧,但是蘇軾是什么樣的人。所以當他看到新興勢力拼命壓制王安石集團的人物及盡廢新法后,認為其與所謂“王黨”不過一丘之貉,再次向朝廷提出諫議。于是結果就是,他也被舊黨所不容,再次被發(fā)配。
自此以后一貶再貶,直至海南島儋州,后來死在了回京的路上,常州。

醉臥石臺思美味
蘇軾的一生大起大落,但 他每次被貶都不是因為自身出了什么問題,都是因為直言敢諫,得罪小人而被貶。后來就像蘇軾寫的“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當真是人生如夢,夢如人生,一輩子大起大落,留下千古詩篇,萬萬人傳頌,做人如此應當是自豪了。
至今猶記那首“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瀟瀟暮雨子規(guī)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何等不知所味,何等蕭索。

誓問蒼天
其實我更喜歡的就是蘇軾的那首“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不知怎地,聽完這詞,心里頓感安靜,一時間竟覺得世間苦難不過如此,不如出去走走,看看,一切頓感光明。
后來的后來,一切無影無蹤。那些陷害過蘇軾的人化為塵土,蘇軾也隨風而逝。但是蘇軾的詞千古流傳,辭曲驚天人,聲震九重天。
參考資料:《上皇帝書》《宋史》
大家好,我是“小巷歷史館”,堅持原創(chuàng),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我,或者動動小手給我點個贊,謝謝。#文史知識局#
歡迎分享轉(zhuǎn)載→http://m.avcorse.com/read-419507.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