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時尚>廚余垃圾堆肥的使用方法(不用衛生巾穿二手衣服)
發布時間:2024-09-16閱讀(17)
6月,一格搬進了在上海的新家。在她和室友合租的50多平米的房子里,皮沙發是二手的,餐桌是二手的,烤箱是二手的,連植物都是二手的。鏡頭里,一格徒手整理著院子里的花花草草,她語氣輕柔地分享著生活日常,沒注意到頭發因汗水粘到臉上。
在非必要的情況下,她從來不點外賣,產生的廚余垃圾用堆肥方式處理,生活中大部分用品來自二手。很難相信24歲的一格已經戒斷衛生巾近6年,衛生紙也成為家里的“奢侈品”,有朋友來才會拿出來款待。
“盡量不留痕跡地生活,做一個地球資源的使用者,而不是一個掠奪者。”一格如此解釋自己的“無痕”生活理念。這個想法來源于美國的戶外運動方案“無痕山林”,旨在提醒人們在自然中活動時不要忘記關注并盡量維護自然的生態環境。她喜歡這個概念,因為它在指導大家如何在自然中活動的同時尊重環境并減少對環境的沖擊。
兩年前,她開始在視頻網站上分享這種可持續生活方式。她的B站賬號“壹個袋子”有五萬多粉絲,其創立的豆瓣小組“無痕生活|可持續.極簡主義”,目前也有三萬多成員。盡管已經產生一定影響力,一格卻并不試圖讓別人變得和自己一樣,她說環保這件事,就是一個對自己、對地球都有利的興趣。

一年前,一格分享的戒紙視頻
“無痕”生活日常
視頻中的一格,多數時候穿著吊帶,臉上的妝容雖不似很多UP主極盡精致,但也看不出太多瑕疵。
這個年輕女孩的護膚品用一個圓盤便能裝下。她用一塊紙盒子或者塑料膜包裝的潔面皂替代洗面奶,洗頭洗澡也用皂,皮膚不緊繃就涂抹爽膚水或者不用任何護膚品,煮咖啡剩下的殘渣被制成磨砂膏,卸妝產品也是足以令人瞠目結舌的食用油。
極簡護膚,彩妝也盡量選用不含微塑料、對環境友好的品牌。迄今為止,一格已經有兩年左右的時間沒用過BB霜這樣的底妝產品,僅有的一支眉筆還是高中買的,口紅也是高中買的,內芯可以替換。日常使用的眼線筆可以一物三用,還可作染眉膏、睫毛膏。
她坦承自己從來不是一個清心寡欲的極簡主義者,所追求的,是在不犧牲幸福感的前提下,盡量不留痕跡地生活。
作為二手用品的忠實愛好者,一格衣櫥里的大部分衣物都是二手的,高中時期的牛仔衣和褲子洗至泛白,現在依然是她喜歡的單品。為了穿到更多好看的衣服,她會和好友共享衣服,動手把衣服改成另外的樣式,如果必須添置,也會首選二手網站。
“全新反而不知道要買什么,選擇太多了,而且會有點舍不得,我想要衣服的想法也沒那么強烈。消費這件事情背后就是在投票,如果我消費全新的衣服,其實就是在支持這個產業繼續去制造更多衣服。”
一格已經有近6年時間沒使用過衛生巾或者衛生棉條這種對很多女性而言必需的一次性衛生用品了。每逢生理期,她會使用在國內仍屬小眾的月經杯,一個100多元人民幣的月經杯,可以重復使用近五年。戒掉衛生紙也已經是兩年前的事情,日常清理一格會使用沖洗器、抹布、毛巾等物品。
在她的家里,很難看到塑料瓶裝的沐浴露和洗發水,洗碗也用皂,她曾自制過環保洗衣液,但近幾個月來,她甚至不再使用清潔劑洗衣服,除非衣服上有一些難洗的污漬,她才把肥皂涂在衣服上,然后扔進洗衣機。
一格生活中產生的垃圾很少,但還是無法避免地產生了不少廚余,在加拿大,她學會用各種方式對這些垃圾進行堆肥,回國后也依然保持著這一習慣。
一個灰色的兩層蚯蚓塔內,蚯蚓在一格制造的廚余垃圾里自由穿梭著,經過一段時間后,這些垃圾會被蚯蚓轉化成為營養豐富的土壤,為一格種植的綠植和蔬菜提供養料。堆肥這種聽上去有些古老的方式,與這個24歲的女孩看上去有些格格不入,看到這些土里的蚯蚓,她覺得就像是在養一個寵物。
今年夏天,因為上海持續高溫,植物難以養活,一格堆出的肥料沒能派上用場,她把這些肥料囤起來,留待需要時取用。

一格在新家的堆肥箱。視頻截圖
“環保愛好者”養成
一格今天的生活方式,與父母的節儉意識有著很大關聯。
在家里,一格爸爸制定了2條家規:吃飯時,如果想從冰箱里拿醬料或飲料出來,必須吃多少倒多少,然后迅速放回冰箱去,避免增加電耗;喝完的飲料和使用完的醬料,一定要往里面倒點水涮一涮。外出購物時,他們會自帶袋子,如果想吃飯店的飯,也會拿家里的鍋去打包回來,以減少打包盒的使用。盡管并不缺錢,媽媽的衣服70%穿了10年以上,小時候的一格也經常穿親戚家的衣服。
這些生活習慣不知不覺影響了她的一言一行,她從不覺得穿二手衣服丟臉,出去購物會帶上環保袋,外出吃飯也會帶上自己可用來打包的廣口玻璃瓶。一格在視頻里說,不管是貧窮還是富有,浪費都是一件很可恥的事情。
高中到加拿大留學,一格開始接觸垃圾分類。她嚴格地學習分類標準,為了提高回收率,會清洗喝完的酸奶瓶,回收紙殼時會把膠帶拆掉,買薯片也只買可回收的盒裝而非袋裝。
彼時她單純地以為,回收一個盒子就能再做一個盒子,回收一個塑料瓶就能再做一個塑料瓶。直到看了紀錄片《塑料王國》,一格才發現環保的更多復雜性,“回收也不是那么完美,它能通過回收減少原始資源的開采,但回收本身也會造成很多環境問題。我就覺得環保這個東西很復雜,想去了解它。”
在多倫多,她看到大型的可持續生活社區有地方可供公共堆肥,還有零浪費的超市,消費者可以買散裝的牙膏、洗發水,超市里面賣的很多東西的瓶子可以退還押金。
一次逛超市,一格奇怪為什么有個肥皂上寫了不含棕櫚油,她原以為棕櫚油是很健康的東西,搜索資料才知道棕櫚油廣泛使用的背后是油棕樹被大量種植,加劇了森林砍伐和瀕危物種棲息地減少的問題。
在這里,關于環保的新大門敞開了,只要和自己的日常生活相關,她總愿意多一些思考。一格慢慢發現,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都可以選擇一種可持續的方式。
探索過程中,她了解到畜牧業里的母牛一生沒見過公牛,永遠都在以注射精液的方式懷孕,生完小牛會被帶走,因為哺乳會影響母牛的下一輪懷孕和產奶。因為無法接受,一格開始吃素。
在多倫多參加環保活動時,一格經常被誤認為是日本人。回想接觸可持續生活的過程,她發現確實都是從英文渠道了解信息,國內相關活動非常少。“確實中國年輕人在過環保生活的很少,大家看到一個年輕的亞洲面孔,覺得是日本人也算正常。”
一格猜想中國應該也有很多人對這種生活方式感興趣,在朋友提議下,她開始做自己的環保頻道。兩年下來,她在各大涉足的平臺都收獲了不少對可持續、“無痕”生活方式非常感興趣的粉絲。

視頻截圖
“先愛自己,再愛地球”
“為什么不剃光頭,這樣省水又省洗發產品,最可持續了。”“你既然是環保博主,你怎么還開燈?你怎么還化妝?你平常坐不坐飛機?”……引發關注后,一格不免受到一些網友的質疑與批判。
說起來,她確實有過一個極端的階段,想嘗試在海外環保博主間流行的“零浪費”生活(一種幾乎不產生垃圾的生活方式)。這給一格帶來了巨大的壓力,注意力一股腦聚焦到“垃圾”身上,甚至也隱隱希望身邊人能踐行這樣的生活方式。
“你會給自己定一個指標,什么東西算垃圾,什么東西不算垃圾,但是很多時候垃圾是無法被量化的,它也許是在你沒有看到的其他環節產生的。”意識到這個問題后,她不再追求苦行僧式的絕對環保,而是只在舒適圈內做嘗試。
“先愛自己,再愛地球。”采訪過程中,一格一再強調自己是環保愛好者,做出的所有選擇都是基于一種對自己、對地球都有利的興趣。也正是因為對這種興趣滿懷熱情,她才擁有持續探索環保這件事的動力。
選擇很多可重復使用的產品,不僅因為對資源的消耗少,也因為省錢。購買散裝的新鮮食物,除了減少塑料使用,也少吃了很多食品添加劑和防腐劑。少了花花綠綠的包裝,一格的心情也得以更加舒暢。因為日常生活用品被替換成可循環利用的產品,疫情期間的一格少了很多囤貨壓力。
“我們對動物的同情是不一樣的,有一些吃素的人也會同情蚊子和蟑螂,但我對它們就毫無感覺。有的動物你殺它時能讀出它的表情,有的不會叫也沒有表情,你對它感同身受的程度會淺一點。”剛吃素時,一格還吃魚,兩年過去后,她不再吃魚類,但仍會吃乳制品和雞蛋,盡管她知道乳制品和蛋的生產也存在一些問題,但衡量過后,她覺得吃這些東西總體會更開心。
她在豆瓣小組“無痕生活|可持續.極簡主義”的簡介里寫道,“環保不一定要愁眉苦臉得充當苦行僧,我們也可以在愛自己的前提下愛地球。”
做UP主的這兩年,一格并不寄希望于讓大家和她過上一樣的生活,更不會在自己的頻道里說教。在她看來,只有以自愛為核心、以興趣為前提的可持續生活方式,才能持續輕松得踐行下去。
她變得更加包容身邊人的多樣性,也盡量不因自己的生活方式影響他人。在上海,她在陽臺和戶外堆肥時,會離室友很遠。由于不喜歡家里出現一次性的廚房濕巾,便主動承擔了這部分清理工作。她說,“我不會要求犧牲她的便利來迎合我,她也可以點外賣,我做的飯她也可以吃,我不給別人制造麻煩,也不要求別人像我一樣。”
九派新聞記者 曾憲雯
【爆料】請聯系記者linghaojizhe
【來源:九派新聞】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419490.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