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時尚>母夜叉的妻子哭了(母夜叉我本漂亮)
發布時間:2024-09-13閱讀(22)
夜叉是一種從印度舶來的妖怪品種。最初為古印度傳說中的鬼神,后來被佛教吸收,成為和羅剎并列的鬼神形象。
看到夜叉這兩個字,我們腦海中會浮現出在夜間出沒,手持鐵叉,面容恐怖的怪物形象,但夜叉并非意譯,而是音譯,它的讀音來自梵語????(羅馬化即轉化成拉丁字符后為Yak?a)。在玄奘翻譯的佛經中,把它譯為藥叉。原意是以鬼為食,行動迅捷的神,所以又意譯為能啖鬼、捷疾鬼。
夜叉的形象在印度神話、佛教及中國的民間傳說中并不相同。
在印度傳說中,男性夜叉的形象多變,有時是個威猛的武士,有時又是一個丑陋的侏儒,而女性夜叉形象則相對比較固定,常常是面容姣好、豐乳肥臀的美麗女子。

公元2世紀印度貴霜帝國巴特那的夜叉形象

公元2世紀印度秣菟羅的夜叉女形象
在佛教中,夜叉屬毗沙門天王管領,是個力大如牛、走路如風,行動迅捷,心地善良,樂善好施的鬼神。但也有吃人或傷害人的記載。
在民間傳說中,夜叉的形象就更多了。有吃人的,有陰險害人的,有啥也不干沒事嚇唬人玩的,不一而足。如果以本相出現,一般是全身皆黑,面目猙獰,手持鐵叉,夜晚出沒。但夜叉作為鬼族,它是可以變化的,因此也會有其他的形象。

明代(佚名)畫作中的夜叉形象
《聊齋志異》中曾經記載過這樣一則有關夜叉的離奇故事。
一個廣東商人,出海經商,遇到暴風,飄落到一個荒島上。
島上的人很奇怪,說話如同鳥語,行動迅捷如飛。他很害怕,躲在草叢中,但還是被一個夜叉模樣的女人給掠到一個山洞中。
這個母夜叉身形粗壯,但并未傷害他,反而給他送來了食物和水。當然也不能吃白食,這個母夜叉看他吃飽喝足,就把他給辦了。
此后一連幾天都是如此,母夜叉給他送吃的送喝的,但條件就是,晚上要陪夜。
商人完全無力反抗,只得任由蹂躪。
有一天,此母夜叉外出,幾個其他覬覦已久的母夜叉趁機來到山洞,強行要與他交合。
正當這個時候,那母夜叉忽然返回,打退了這幾個母夜叉。又帶他去見族人。
商人懂點醫術,救活了好幾個族里的人,受到合族人的尊敬,此后再沒人欺負他了。
這樣過了好幾年,一天,登高望遠,秋風吹拂,他突然起了思鄉之情,想返回故鄉。
剛好有一艘來自中國的船只泊在附近,他就帶著母夜叉和兩個兒子上船,回到了故鄉廣東。
家里人都嚇壞了,躲在房里不敢出來。
這商人細細地給家人講了這幾年的經歷,大家這才漸漸接納了這個母夜叉。
他的兩個兒子可能是遺傳了母親的基因,孔武有力,中了武舉,當了武官。率兵平亂的時候,他們的母親也披掛上陣,幫兒子殺敵。最后獲得了皇帝的表彰。
在中國的民間語義中,母夜叉主要有三個含義。
一是水滸傳中一個女性人物的綽號。專指在十字坡賣人肉包子的孫二娘。
二是指個性兇狠的女人。貶義。
三是指個性潑辣的女子。中性。
俗語中有“外表如菩薩,內心如夜叉”的說法,意思是表里不一、人面獸心或外表端莊,內心狂野。
“母夜叉”沒有丑陋的明確含義,漂亮的女人依然有可能因為兇悍,被人形容為“母夜叉”。母夜叉更多是對女人性格的描述。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413873.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