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時尚>大埔風景(大埔美麗碧道C位出道)
發布時間:2024-09-10閱讀(13)
無人機緩緩升空,鏡頭中呈現的是一幅人文景觀、文旅休閑、客家風情有機融合的山水美圖。剛剛建成開放的大埔縣漳溪河(西河段)碧道工程,便是這幅山水美圖的點睛之筆。

大埔統籌山水林田湖草各種生態要素,結合治污、治水、治岸三大工程,高標準規劃建設萬里碧道。袁群華 攝
漳溪河(西河段)碧道起于北塘村田家炳大橋,止于漳北村富民大橋,途經東塘村、黃堂村、車龍村、漳溪村、漳溪社區、漳北村等6個村,全長7.892km,涵蓋西河鎮區和張弼士故居。“碧道建成后,增強了河流水系的連通性和流動性,也成為市民節假日的網紅打卡點。”大埔縣河庫保護中心副主任羅思濤說道。

碧道建設充分盤活周邊資源,串點成線建設生態景點。袁群華 攝
堅持以水為魂,統籌山水林田湖草各種生態要素,結合治污、治水、治岸三大工程,高標準規劃建設萬里碧道,高品質推進市級試點,帶動綠色經濟發展。截至今年10月,大埔全縣已建成25.2公里碧道,水環境得到持續改善,多個項目建設效果顯著,呈現“水清、岸綠、景美”的景象。

碧道的建設,有效推動周邊成為新的打卡點。圖為一市民在碧道拍照打卡。袁群華 攝

波光粼粼的水面與沿線河畔的張弼士博物館相互映襯,充分體現大埔“宜居宜游”的旅游資源優勢。余灝 攝
值得關注的是,大埔還充分利用潮客文化和紅色歷史資源,探索結合旅游觀光等產業,放大碧道項目的經濟效益,努力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全力打造水文化、水經濟蓬勃發展的生態廊橋,全力推進建設萬里碧道項目市級試點縣。

當前,大埔正放大碧道項目經濟效益,努力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全力打造水文化、水經濟蓬勃發展的生態廊橋。袁群華 攝

在推進碧道建設中,大埔還充分利用潮客文化和紅色歷史資源,突出大埔當地文化特色。袁群華 攝
“根據省萬里碧道建設的總體部署和梅州市碧道規劃,到2035年,大埔共需完成322公里碧道建設,總投資額28.6億元。”羅思濤表示,接下來大埔將扎實推進萬里碧道項目建設,著力打造“清水綠岸、魚翔淺底、水草豐美、白鷺成群”的生態廊道,把大埔碧道建設成為展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好樣板。

如今,碧道已成為周邊群眾茶余飯后休閑的好去處。袁群華 攝
【來源】南方日報·大埔視窗
【南方日報記者】黃培強
【通訊員】余灝 羅文燕
【作者】 黃培強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 客戶端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411436.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