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婷婷-美女视频黄频a免费-精品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日韩中文无码有码免费视频-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专区-扒开双腿疯狂进出爽爽爽动态照片-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夜-高清极品美女毛茸茸-欧美寡妇性猛交XXX-国产亚洲精品99在线播放-日韩美女毛片又爽又大毛片,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成a人片在线观看视频下载,欧美疯狂xxxx吞精视频

有趣生活

當前位置:首頁>時尚>曹植復原圖(真愛上了美麗的嫂子)

曹植復原圖(真愛上了美麗的嫂子)

發布時間:2024-09-05閱讀(13)

導讀曹植與甄宓這對叔嫂的緋聞,因為《洛神賦》而流傳千古。我們目前能看到“植甄戀”最早的記錄是唐朝《文選》的李善注,以及李商隱的詩歌典故。然而由于《三國志》看不到....

曹植與甄宓這對叔嫂的緋聞,因為《洛神賦》而流傳千古。我們目前能看到“植甄戀”最早的記錄是唐朝《文選》的李善注,以及李商隱的詩歌典故。然而由于《三國志》看不到這類的八卦新聞,再加上曹丕納甄妃時,曹植只不過是個十三歲的“小屁孩”,所以不少學者從年齡的角度來質疑“植甄戀”的存在。

事實上,漢魏時期十幾歲就婚配的現象并不少見:如東漢末年大破黃巾賊的陶謙,十四歲就娶了甘氏;曹魏第三代皇帝曹芳,在十三歲時即娶甄氏(此為另一“甄氏”);蜀漢后主劉禪十五歲娶張飛之女張氏等等。

何況曹氏兄弟自幼跟著父親曹操南征北討,弓馬嫻熟,武藝精湛,再加上爸爸曹操搜集人妻的身教示范,無論是感情上,還是生理上,曹氏兄弟絕對都比一般人更早熟。十三歲的小屁孩曹植,愛上一個大學剛畢業的小甄甄,一點都不奇怪。不過我認為在攻打鄴城的緊張情勢中,十三歲的曹植是沒有能力與能夠帶兵打仗的哥哥曹丕競爭,比較合理的解釋是,隨著年齡增長,曹植才開始戀上這位美麗的嫂子。然而這樣的推論是否有史料的根據呢?

關鍵時刻曹植人呢?

裴松之在《三國志?文昭甄皇后》(甄妃皇后本傳)留下一則記載頗有意味:

二十一年,太祖東征,武宣皇后、文帝及明帝、東鄉公主皆從,時后以病留鄴。

這邊有幾個重要的人名稍作介紹:“太祖”是曹操、“武宣皇后”是曹丕、曹植的媽媽卞夫人、“文帝”是曹丕、“明帝”是曹睿(甄妃的兒子)、“東鄉公主”是甄妃的女兒,“后”即甄妃。

這句話說:曹操東征孫權,把卞夫人、曹丕及甄氏所生的兩個孩子都帶上了,但甄妃臨時突然生病,沒有隨行,留在鄴城。細心的讀者會問,曹操家族所有人馬都出現了,但是還是少了一人。是誰?沒錯,就是曹植。曹植怎么不見了!

熟讀三國史的人知道,曹操攻下鄴城后,就把鄴城當作大本營。曹操有意識地輪流帶曹丕和曹植出征。比如建安十六年(211 年)曹操西征馬超,帶曹植隨行,留曹丕駐守。又如建安十九年(214 年),曹操征東吳,帶曹丕隨行,留曹植駐守。為什么不把兩個兒子同時帶上呢?因為此時的太子繼位人選確定只剩下曹丕和曹植兩人。為了分散風險,打仗的時候必須留一人看守大后方,萬一有什么意外,至少大后方還有繼位人選可以主持大局。

就像美國911攻擊事件后,小布什忙著在鏡頭上露臉,安撫民心,這時副總統的行蹤就成了最高機密。因為小布什若是不幸身亡,副總統可以馬上繼任總統,行使職權,國家才不會亂。曹操是總統,曹植和曹丕都是儲備的副總統,這兩位副總統誰都希望對方可以死在戰場上,那么留守的人就可以繼位,為了公平起見,只好用輪流的方式,大家輪流抽鬼牌,最后看誰先死。

曹丕與曹植輪流留守大后方,這是國家繼位元首的維安慣例,史書都會詳載,但是詭異的事發生了。曹植沒有在東征的名單中,但也未見留守名單上,換言之,曹植人間蒸發了!曹植去哪里呢?

有趣的是,《三國志?陳思王植傳》(曹植本傳)中亦有類似的記錄。詭異的是,出征鏡頭只剩下曹操老爸與曹植的對話,其他人一律消失:

太祖征孫權,使植留守鄴,戒之曰:『吾昔為頓邱令,年二十三。思此時所行,無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與!』

曹操這番話就是勉勵曹植要效法他當年的行事作為。二十三歲的曹操做了什么事情呢?史書沒有明確記載,不過他在當頓丘令之前是洛陽北部尉,雖然只是一名門禁管理員,但卻是嚴格執法,只要有任何人違反門禁,一律用亂棒杖殺。當時抓到一名當朝大太監蹇碩的叔父違反門禁,曹操二話不說,當場就下令把叔父亂棒杖殺。

當年曹操如此帥氣的舉動,震驚朝野,讓朝廷注意到有這號人物,不久后即遷曹操為頓丘令。因此曹操勉勵曹植的事,想必也是與杖殺權臣的帥氣作為差不多。值得特別注意的是,這種父子相勉的話,曹操從來沒有對曹丕說過,而曹操本人確實與曹植在情感上特別契合,《三國志》用了很多語句形容:“太祖甚異之”、“特見寵愛”等句子說明曹操對于曹植的寵愛,再加上此番相勉之語是在出征之前,頗有交代接班人的意味。

雖然史書并無記載此次出征的年份,不過按照曹植時年二十三歲推算,此年當為前文所提,建安十九年七月曹操征孫權,帶曹丕隨行、曹植留守的時刻。

盡管此次東征孫權乃以失敗告終,后續又是一連串的征伐戰斗,但到了建安二十一年三月,有件重要的大事發生了,即漢獻帝晉封曹操為魏王。此番晉封對曹操而言格外重要,因為曹操終于可以擺脫漢朝丞相的名號框架,真正變成名副其實的一方之霸。而成為魏王的曹操已是六十二歲了,立儲接班更顯迫在眉梢,曹丕與曹植兩位皇子的太子爭斗,也從暗潮洶涌進入了白熱化的最后階段。

同年十月,曹操發動第二次東征孫權,注意喔!這一次出征是曹操成為六十二歲魏王后第一次出征,留守人選的決定就顯得意義重大,因為年逾六十的曹操必須小心保護接班人選。從曹植被父親的看重,以及上次東征時的勸勉之言,這次的留守當為曹操心愛的曹植,但要命的是,這樣關鍵的留職人選,史書上竟然一片空白。

曹操在晉冕魏王之后,立儲之事,迫在眉睫,而第二次東征孫權,曹丕依舊冒著生命危險隨著父王出征,按照維安慣例,當為曹植留守。如果沒有意外,班師回朝之后,留守的曹植將正式被冊封為太子,事態緊急,曹丕必須有所動作,這是他最后的機會。于是我們看到本應隨著大軍出征的甄妃,突然因為生病留了下來;而本應留守的曹植卻被史官消失不見。

疑點重重的甄妃

中國的史官很有趣,一方面要迎合帝王利益,為帝王粉飾;一方面還是恪守史官職責,留下蛛絲馬跡讓后人解謎。盡管曹植憑空消失,但依維安慣例,當為曹植留守無誤,如此一來,原本毫無交集的叔嫂二人,也就有了近半年的神秘獨處機會。

裴松之《注》記載建安二十二年九月,曹操大軍還回鄴城(依《三國志》記載,曹操引軍還當為三月),此時生病留守的甄妃光彩亮麗、面容豐盈,站在迎接曹操大軍歸來的隊伍當中。

婆婆卞夫人很疑惑地問她:“你跟你兒女離別這么久,應該很掛念才對啊,怎么反而容光煥發更勝從前呢?”

甄妃回答說:“有婆婆您照顧他們,我還擔憂什么呢?”

甄妃的馬屁雖然拍得漂亮,但是總覺得哪里怪怪的!自己的一對兒女隨著公公出征,戰事難料,搞不好回來就是一具具冰冷的尸體。即使有可靠的婆婆照顧,但是當母親的說不擔心總是不太合情。

史書上描述此時甄妃是“顏色更盛”。“更”這個字,說明甄妃的面容,比半年前離別時更加光彩亮麗。常言道:“思君令人老”,但是甄妃這半年來非但沒有因為思念丈夫兒女而變得憔悴,反而更加美麗動人,不禁令人好奇,這過程中,甄妃遇到了什么狀況可以讓她容光煥發?

還有一件故事可以參考對照:曾經有一次,婆婆卞夫人也是隨軍出征生了個小病,甄妃聽說后徹夜哭泣,別人告訴她婆婆只是小病已經痊愈了,甄妃不相信繼續哭,等到卞夫人返回鄴城,甄妃望著婆婆的騎座繼續嚎啕大哭,最后才說道“我終于可以放心了”。

甄妃的眼淚是不是高明的演技?其實見仁見智。甄妃已經為曹丕生了個兒子,母以子為貴,婆婆自然不會挑剔她,再加上婆媳倆的感情似乎還不錯,做媳婦的為婆婆擔心,流點眼淚自然也是孝心的表現。但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甄妃哭得淚眼花花的時間點,乃是建安十六年曹操征關中,與曹丕共同留守時。

裴松之對于甄妃之死疑義甚多,他選擇了兩則甄妃留守時不同情緒表現的記錄:一是建安十六年與曹丕留守,哭得淚眼嘩啦;一是建安二十一年與曹植,笑得容光煥發。這一哭一笑,究竟想要透露什么訊息?

當紅太子人選,竟擅闖司馬門

建安二十二年三月曹操大軍返回鄴城,二次東征孫權戰事算是成功,曹操僭越之心亦趨顯露,漢獻帝允許其使用天子旌旗,出入皆以天子的規格進行維安管制,此時曹操的政治事業來到他人生的最高峰。同年十月,躊躇滿志的曹操頒布一項重大命令,宣布立曹丕為太子!

這是三國史上最大的謎團,原本被外界看好的曹植,不知什么緣故,從云端摔落谷底,而曹魏歷史也徹底改寫。學者普遍認為曹植擅闖“司馬門事件”是其失寵的關鍵,因為司馬門是皇帝才可以使用的專屬出入口,曹操已經晉封為魏王,具備天子規格,于是在大后方鄴城里,也有專屬曹操魏王專用的司馬門,曹植擅自開司馬門,惹得曹操大怒,于是植寵日衰。

裴松之對司馬門事件著墨甚多,可見這確實是件大事,我們來看一段曹操的記錄:

從子建(曹植)私開司馬門來,吾都不復信諸侯也,恐吾適出,便復私出,故攝將行,不可恒使吾以誰為心腹也。

大意是說:自從曹植私闖司馬門后,我再也不相信手下諸侯了,我擔心萬一我一離開,就會有人再度私闖,所以我現在都要約束手下的行為,不可以再寵信誰作為我心腹了。

從這段文字中,不難看出司馬門事件對曹操的打擊有多大。不過令我們疑惑的是,曹植是曹操寵愛的備位人選,只因一次的酒駕擅闖,竟然就會惹得曹操恐懼、擔心、不信任手下,這樣的情緒反應未免太大,不禁讓人納悶:“有這么嚴重嗎?”

漢文帝時期,太子劉啟(即后來的漢景帝)同樣擅闖司馬門,擔任公車令的張釋之,沒錯就是課本里“張釋之執法”的那位廷尉,當場攔下并扣押太子,同時要求文帝治罪。文帝愛子心切,請求張釋之放了太子,張釋之不同意,最后逼得皇帝沒辦法,只好摘下自己的帽子向張釋之賠罪,說“自己教子無方”。薄太后也知道了這件事,親自下達特赦令,太子才被釋放。

曹操熟讀歷史,沒有理由不知道這段故事,擅闖司馬門根本不是什么天大的事,劉啟最后也是順利成為漢景帝,那么為何曹植卻因此丟掉大統寶位呢?

曹丕的參謀智囊團出動

根據《三國志陳思王傳》記載:

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勵,飲酒不節。文帝(曹丕)御之以術,矯情自飾,宮人左右并為之說,故遂定為嗣。

大意是說“曹植性格直率,好飲酒,不喜矯情造作;而曹丕則是以謀略操控(立儲之事),力求表面功夫,再加上宮人都為曹丕美言,最后終于讓曹操改變心意,成為太子人選”。另外在《三國志文德郭皇后》本傳中亦有類似的記載:

后有智數,時時有所獻納。文帝定為嗣,后有謀焉。

郭王后就是甄妃死后曹丕另立的皇后,原來她也是曹丕搶奪皇儲大位的重要智囊團。從陳壽到裴松之皆不斷地暗示,曹丕乃是運用參謀智囊團的“謀”、“術”,方能擊敗曹植,取得太子大位。

從原本“太祖甚異之”、“特見寵愛”的備位人選,突然變成“任性而行”、“飲酒不節”大酒鬼,最后再上演一場“酒駕司馬門”的懸疑鬧劇,曹植的性格“大暴走”充滿了懸疑戲劇性。

然而盡管曹植在太子爭奪賽中“人間失格”,被判定出局,但是父親曹操是念舊的性情中人,曹植過去的好,曹操依舊惦記心底,只要好好表現,無數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太子寶座隨時有異動的可能。

果然機會來了,建安二十四年,曹操麾下大將曹仁,在樊城為關羽所圍,情況危急,曹操特別任命曹植為“南中郎將”,率領大軍前往遣救曹仁。由于曹仁是曹操所疼愛的親堂弟,曹操派遣曹植前往營救,表示在司馬門事件后,曹操依舊信任這位“曾經的模范生”,還是對他有所期待。但在這要命的關鍵時刻,曹植居然莫名其妙地喝得酩酊大醉,癱軟在床上無法出征。

曹操對這位“崩壞的模范生”徹底絕望,而曹植也失去了敗部復活的最后機會。從酒駕司馬門到大醉無法受命,曹植有如被詛咒的衰神,不管如何掙扎,完全無法逃脫死神的追殺,只有靜靜等待被終結的命運。

太多神秘的巧合發生在這場詭異的儲君爭奪秀中,也不難看出曹丕的“謀”、“術”確實發揮了決定性的影響。那么究竟是什么惡毒的“謀”、“術”,徹底摧毀曹植完美的形象呢?

承襲父親浪漫性格卻成最致命缺點

就目前所能看到的史料,莫過于容光煥發的甄妃,與曹植共同留守鄴城的這場“神秘交集”最啟人疑竇。

甄妃突然生病的神秘留守,再加上本是留守名單的曹植卻被史官們聯合消失,似乎透露著有不可告人的秘密。然而所有的可疑線索也就此打住,我們看到曹植崩壞的結果,卻無法探悉崩壞的原因,唯一能做的,只能依照現有的史料,大膽地推論還原可能發生的曾經。

“骨氣奇高,詞采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粲溢今古,卓爾不群。”這是鐘嶸《詩品》對曹植的最高評價;而山水大詩人謝靈運對曹植更是有“才高八斗”的崇拜贊賞。這位八斗之才到底有多優秀,我們看幾段VCR:

“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這是曹植《白馬篇》的名句,原來曹植不僅是情感纖細的才氣詩人,更具備俠客、英雄般的壯懷激烈:論武功、論才氣、論懷抱、論顏值,比起曹丕的別扭拘謹,才華洋溢、瀟灑卓犖帥氣的曹植,才是曹操真正的接班人。

不難想象,同樣橫槊賦詩、豪氣干云的曹操,是如何鐘愛這位有乃父之風的卓越才子。然而不同于亂世中的變態渣男,曹操霸主般的英雄才氣,使他對女性有著一份多情與憐惜。曹操在戰亂中收留了許多寡婦遺孀,不僅細心呵護與厚待,甚至照顧無血緣關系的子嗣孩童。此外,當曹操聽聞漢朝大文學家蔡邕愛女亦是才女的蔡文姬,被匈奴擄至北方,曹操憐香惜玉,還特別遣人用重金將蔡文姬贖回,并用心慎重安排其改嫁??如此種種,看得出曹操多情溫柔的一面,而曹植正是徹底傳承父親的浪漫性格。

只可惜曹植出生較晚,趕不上父親搜集婦女的黃金時期,不過詞采華茂、才高八斗的卓犖詩人,早將多愁善感的情緒一一宣泄在辭賦文字中:例如《金瓠哀辭》是曹植為他出生六個月即夭折的女兒所寫的悼文,而《行女哀辭》是曹植為哀悼三歲小女兒之死而作。

中國古代男尊女卑,女兒被視為是賠錢貨,許多地方甚至有殺女嬰的惡習,但是作為純粹情感的詩人,怎么能因為“性別”而無視生命隕落的傷痛?更何況身為女兒的父親,那襁褓中的一顰一笑,正是魂牽夢縈的點點滴滴,又如何能夠忘懷呢?

天長地久,人生幾時?先后無覺,從爾有期

“死亡的先后我無從知曉,但痛徹心扉的我也快要隨你而去。”這是曹植對于稚女殞命最撕心裂肺的呼喊,這是三國時期最深情的詩人──曹植。然而在殘酷的太子爭奪戰中,對比于曹丕城府拘謹,這樣的深情,反而是重大的致命缺點。

另外一方面,甄妃出身于漢朝世宦之家,家中世襲二千石俸祿的官職,自幼酷愛讀書,精通經史,長大后以“才情”和“美貌”聞名,后來袁紹為他的次子袁熙聘娶了甄氏為妻,之后的故事就是大家所熟悉的,曹操攻打鄴城,甄妃被曹丕納為妾室。

然而曹丕沒有父親曹操對女人的寬容呵護,甄妃并沒有受到曹丕的寵幸,再加上兒子曹睿可能不是曹丕的親骨肉,甄妃母子在宮中的地位岌岌可危。從一位嫁入袁紹豪門的大家閨秀,輾轉被曹丕掠奪,原本以為這是幸福的開始,沒想到卻還是延續悲慘的命運。以甄妃的文學才情,將個人的憤懣宣泄于文字,應該不會是太難的行為,三國時期著名的閨怨詩《塘上行》,相傳就是甄妃所創作的。

史書沒說的地方,真相到底是……?

一個是多愁善感深情的八斗詩人,一位才華洋溢的閨怨少婦,這一對叔嫂共同留守鄴城會碰撞出什么火花?

更何況這位閨怨少婦可是讓讓父兄都著迷神魂的佳人甄妃,正值青壯、風度翩翩的曹植,又不是老人家末梢血液循環不良,“怎么可能沒感覺”?

注意喔!曹丕智囊團里頭有一位頗有“智數”的郭皇后,陳壽稱贊她“文帝定為嗣,后有謀焉”,換言之,曹丕能當上太子,她所貢獻的計謀是最大的關鍵,那么這樣關鍵的計謀是什么?

以曹植的性格缺陷,最狠毒又美麗的陰謀莫過于:“讓原本應隨大軍出征的甄妃裝病,與曹植共同留守,引誘曹植做出違反理智之事。”而甄妃為什么要配合呢?條件很簡單,只要曹丕順利當上太子,將來登基之后,即可立甄妃為后、曹睿為太子。

這樣我所能想象到的最美麗卻又惡毒陰謀,頗有“智數”的郭皇后,以她細膩的女人心思絕對也能想到:

“叔嫂兩人共同留守鄴城,甄妃向曹植訴苦其悲慘的命運,以甄妃的才華、高雅出眾的外貌,搭配八斗詩人的翩翩風采,以及憐香惜玉的纖細情感,兩人簡直是徐志摩與林徽因的天作之合,沒有人可以抗拒這樣美麗的誘惑,于是曹植和徐志摩一樣,一起出軌了。”

如同徐志摩品嘗生命喜悅后的瘋狂舉動,曹植在父親曹操晉封魏王后,馬上挑戰司馬門的極速穿越也就不令人意外了。至于曹操異常、不符比例的情緒反應雖然令人狐疑,不過卻也不是沒有跡象可循──曹丕偕甄妃一同款待賓客,眾人眼睛壓得低低的,只有劉楨一人盯著甄妃狂看,氣得曹操要殺劉楨,看得出曹操對甄妃的特殊情感關系。換言之,只要司馬門事件加上“甄妃的概念”,那么所有的謎團就可迎刃而解。

甄妃只要向曹操告狀小叔曹植,然后又遭挾持同闖司馬門,兩種罪名的加乘效果,絕對可以讓曹植丟掉太子大位,也完全符合曹操的情緒邏輯。當然這是皇室家丑,史官必須封口、模糊處理,因此司馬門事件在歷史上也就特別的隱諱,不僅時間不明,《后漢書》甚至記載是楊修與曹植二人酒后共闖司馬門──但楊修為曹植第一謀士,在太子爭奪最白熱化的倒數階段,第一謀士竟會與自家“當紅儲君繼位人選”酒后共闖司馬門,這無疑是自殺的行為,荒唐、低能的程度確實令人匪夷所思。

然而,“父子沒有隔夜仇”,曹植固然可惡,或許就是遺傳到自己的多情基因,面對甄妃這樣的美女,如果沒有心動加行動,那就不是我曹操的種。

建安二十四年,曹仁被關羽所圍,念舊情的曹操打算再度啟用被打入冷宮的曹植。曹丕的諜報系統第一時間接到消息,驚恐萬分、不知所措,不過以郭皇后為首的智囊團很快就冷靜下來,為了永絕后患,必須徹底摧毀曹植在父親心中的殘存價值。曹丕們的擔憂不是沒有道理,裴松之注引《魏略》云:

彰至,謂臨菑侯植曰:“先王召我者,欲立汝也。”植曰:“不可。不見袁氏兄弟乎!”

事實上陳壽《三國志》亦曾交代曹操臨終前曾經驛召曹彰,但沒有說明特別召見的動機;《魏略》則是清楚地講明該舉真正的意圖是要改立曹植為接班人,只是曹植擔心兄弟相殘予以婉拒。《魏略》記載的真實性我們無從考證,但是卻透露出一個重要的訊息:曹操是個念舊情之人,盡管曹丕貴為太子,但是曹植隨時有敗部復活的可能。斬草必須除根,于是智囊團構思了新的行動。

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曰:

植將行,太子飲焉,逼而醉之。王召植,植不能受王命,故王怒也。

曹植將出征,身為兄長的太子曹丕禮貌性為其餞行,這是再尋常不過的畫面,但是“逼”這個字下得太詭異了,畢竟父王曹操還在,太子曹丕憑什么逼迫曹植飲酒呢?

但是如果曹丕帶著甄妃一同偕往呢??

或許,在酒席之上,曹丕不經意透露“你以為我的甄妃喜歡你啊?別做夢了,那是我用來摧毀你的工具!”或者是曹丕假裝醉倒,讓甄妃與曹植同飲,甄妃聲淚俱下悔恨當初不該陷害小叔、自我罰酒,一飲再飲,多情又深情的曹植心疼甄妃的遭遇,搶下甄妃手中的酒杯,怎知酒里有蒙汗藥,一醉不醒……不管是什么橋段,總之曹植既然答應與曹丕共飲,這已經是羊入虎口了,全局已輸,要讓曹植醉倒不能赴命,簡直易如反掌,我只是想象那最美麗虐心的殘酷畫面。

曹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勵”的性格,確實反映在其不善謀略的致命缺陷上,而曹丕則是對此缺陷完全掌握,曹植有如俎上魚肉,只能任由曹丕恣意宰割。無論如何,警覺性太低的曹植,這一醉,失去了最后翻盤的機會,一年后曹操死去,曹丕順利登基。

甄妃的死因與曹睿的復仇

最后要理清的是甄妃的死因。我們在第二幕中有提及,曹丕開始有了小三、小四,甄妃有怨言,曹丕皇帝大怒,就將其處死。詭異的是,這與裴松之所引《魏略》中的甄妃形象大異其趣:

(甄妃)常勸帝,言“昔黃帝子孫蕃育,蓋由妾媵眾多,乃獲斯祚耳。所愿廣求淑媛,以豐繼嗣。”

大意就是“甄妃要曹丕多納一點小三、小四,才能子孫蕃育、繼嗣豐沛”。裴松之的引文剛好打臉陳壽的記錄,“好色”是帝王天經地義的權力,冰雪聰明的甄妃怎么可能不明白這個道理,更何況甄夫人被殺時已養育了一雙兒女,即魏明帝及東鄉公主,而且魏明帝曹睿不僅是長子,也已滿十五歲,在古代算是成年了。就因為兩句閑言碎語的罪過,就殺了孩子他媽,并不符合情理。

事實上陳壽在《三國志》〈魏書?方技傳〉已經暗示甄妃是冤死的:

無幾,帝復問曰:“我昨夜夢青氣自地屬天”宣對曰:“天下當有貴女子冤死”是時,帝已遣使賜甄后璽書,聞宣言而悔之,遣人追使者不及。”

大意是說“曹丕夢見有青色之氣從地面竄起連綿至天,大臣回答這必定是有尊貴女子冤死,曹丕一聽趕緊遣人追回處死甄妃的命令,可惜已經來不及”。此則記載不在后妃本傳,而是置于神怪色彩濃厚的〈方技傳〉,在在說明甄妃之死的隱諱神秘。

如果說甄妃是曹丕的原配,曹丕登基后,甄妃應當為皇后,而嫡長子曹睿理當為太子,但是曹丕遲遲沒有動作,甄妃有怨言這是在所難免的。然而這尚不足構成甄妃之死,但是如果前文所提“爭儲陰謀論”可以成立的話,那么甄妃就必死無疑了。

因為甄妃乃是陰謀論中的第一人證,而曹睿也不是自己的骨肉,若再加上郭皇后的聲聲慫恿(與其流言蜚語,不如讓她永遠閉嘴),少了公公曹操的保護,毫無利用價值的甄妃只有剩下死亡的最后倒數。

曹丕與首席智囊郭皇后,費盡心機、機關算盡,在奪取太子大位后,又殘酷地處死甄妃。然而曹丕們千算萬算,卻算不到郭皇后遲遲無法生下皇子,而曹丕也在即位六年后即將歸西,曹丕沒有選擇,只能在病榻之際立了曹睿為太子。

曹睿登基后為魏明帝,開始了復仇的行動。不僅殺了郭皇后,還令人把郭太后的頭發解開,蓋住臉上,再用米糠塞住嘴巴,就像當年媽媽被羞辱的死狀一樣。此外,為了彌補媽媽所受的羞辱,曹睿追謚甄妃為“文昭皇后”,并將其改葬朝陽陵。陳壽《三國志》將甄妃列為后妃傳之中,并尊其“文昭甄皇后”,也算是無上的青史榮耀了。

太和六年,甄妃死后十一年,七步詩人曹植在憤懣中薨逝,至此曹魏儲君爭奪戰的余波也告尾聲。然而曹植與甄妃的愛情故事,透過《洛神賦》的深情告白,才正要開始。

(完)

前文閱讀:曹氏倫理多角戀,第一幕:亂世佳人惹人憐,曹氏父子甄妃爭奪戰

始亂終棄帝王家:將甄妃處死,曹丕為何仍不解恨,還要羞辱尸體?

古人眼里女兒只是賠錢貨?看曹植那最卑微的為人父心愿

曹丕的政治能力如何,是否真像有些人說的超過了曹操?

曹植的《洛神賦》真是為嫂子甄宓而寫的嗎?破解他隱藏的心思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402678.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