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時尚>公益之路深度解析(從被助者到施助者)
發布時間:2024-09-02閱讀(16)

結束了連日的陰雨,清晨的西安透露著涼意,早上8點多,隨著一陣嘩啦啦的響聲,東門外人和巷的義彤皮具護理店開門了。一位年過花甲的老人把修鞋攤的工具和小桌搬到門口,開始一天的工作。
老人名叫孫靖,2015年來西安開了這家“還愛”鞋店。為什么是“還愛”?他從事修鞋工作近十年,把近乎全部的收入捐給了慈善組織和貧困山區,這一切都是為了還一份“人情債”。

連續6年捐款 還為困難群體免費服務
孫靖的修鞋鋪,其實是一個樓梯間,因為租金便宜,每月1000元。狹小的10幾平方米空間既是他的工作室,也是他的家。一層放滿了皮箱、工具和各式各樣的鞋子,鞋架后面,是極其簡易的灶臺,生活用品都是從舊貨市場淘回來或是街坊鄰里給的,破舊、便宜。樓梯上堆著雜物還有一個沒有罩子的舊風扇,留下窄窄的通道,樓梯的盡頭掛著簾子,里面是孫靖睡覺的地方。
孫靖穿著襯衣和絨馬甲,腳上還是涼鞋,剛起床就趕著開門,頭發有些凌亂。見到記者來訪,他急忙拿出來店里最干凈的塑料凳擺在門口讓記者坐著聊。孫靖在人和巷開店7年,小孩、殘疾人、環衛工、家庭困難的人,只要把鞋送過來,不管是洗還是修,他從來都是免費的。除了給特殊群體免費服務,他還一直在默默給有需要的人捐款。
2019年11月的一天,西安市慈善會副會長衛冬梅接到一名孫姓群眾打來的電話,“我是一個修鞋匠,我想拿出1萬元,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考慮到他離市慈善會太遠怕不好找,衛冬梅就讓工作人員登門去取,并送去捐贈發票和證書。慈善會工作人員看到孫靖后百感交集,“這個老師傅真是不容易,那么大年齡了,他那個店很小,修個鞋能掙多少錢啊,可老師傅不愿意說,他說‘我只做了那么一點點我應該做的事情,沒啥可說的’。”
2016年開始,他每年通過西安市碑林區紅十字會捐款1000元;每年給安徽六安一名困難高中生捐款1500元;2019年通過西安市紅十字會捐款1000元;2019年為“手拉手特教家園”的特殊兒童捐款1000元;2019年10月24日向西安慈善協會捐款1萬元;2020年1月17日向西安市慈善會捐款1.3萬元;2020年9月24日向市慈善會捐款1萬元;2020年為抗疫捐款5000元;2022年8月為蔣正全家屬捐款500元;2022年9月為“紅鳳工程”捐款7000元……
孫靖的愛心事跡讓西安市慈善會為之動容,為了讓以做慈善為樂的孫靖也感受到他人的關心,市慈善會的東城志愿者服務隊和網約車學雷鋒志愿者團隊的志愿者們經常給他送飯,逢年過節也會看望他。
孫靖修鞋柜子的抽屜里,有十幾個捐款證書。前幾年的證書上,捐助人都寫的是“立青”,他以一種“不留名”的方式傳遞著自己的愛心。直到前兩年孫靖有一次被人欺負,他才找熱心人把自己的事情發到了網上,想讓別人知道“他不是壞人,沒有做過任何壞事”。
這些捐款,只是孫靖記得的,還有許多捐款他不記得了,也希望別人不要記得他。

曾經受過幫助 要用后半生還“人情債”
“把這么多錢都捐了出去,不心疼嗎?”面對記者的疑問,孫靖認真地糾正,“我不是‘捐’,我是‘還債’,錢放在我兜里,有什么意義?幫助別人,錢才有它真正的價值。”
孫靖所說的“還債”是他家庭早年間不幸的經歷。
60歲的孫靖是山東人,以賣海鮮為生。2004年,孫靖正在讀初一的獨子被查出患了白血病,高昂的醫療費用讓本來就不富裕的家庭無力承受。救子心切的他試圖自殺,用捐獻器官的方式籌錢為兒子治療,所幸被人發現救回一條命。在最困難的時候,社會各界愛心人士向他伸出了援手。通過中國紅十字會等組織,孫靖籌到了100多萬元“救命錢”,讓兒子接受了骨髓移植手術。遺憾的是,孩子還是因排異反應離開了人世。
后面的幾年間,孫靖的愛人也因病離世,兩位至親的離去一度讓他十分頹廢。但生活還是要繼續,孫靖決定用余下的后半生去還欠下的“人情債”。 此后,孫靖到處打工,一次偶然機會,他跟一位師傅學習了修鞋技術。不想睹物思人,孫靖沒回山東老家,在重慶待了幾年后,2015年,他選擇來到從小就向往的西安,再開店時取名“義彤”,也是為了紀念曾經幫助過他的“恩主”。
孫靖日子過的清苦,但他卻有一個習慣——看報紙,不為別的,就是為能知道什么地方受了災,誰遇上了什么困難。孫靖都會通過各種渠道捐款。“每次在報紙上看到有人生病沒錢醫治,有的孩子沒錢上學,我就著急,我的孩子如果還在,肯定也是能上大學的,當初我需要幫助時社會幫了我,現在別人需要幫助時,我希望他們也能得到。”孫靖說。

每天洗鞋到半夜 給山區捐了上千雙鞋
“孫師傅真是大好人,我們這塊兒的街坊鄰居都知道,都為這個善良老頭點贊。”就在記者采訪時,正巧遇到吳女士來給孫師傅送鞋,“我們平時都把不穿的舊鞋拿來送給孫師傅,這些鞋可有大用處呢!”
原來,孫靖從一位經常來修鞋的退伍軍人處了解到,一些山區的困難人群缺鞋。于是,他將顧客不要的鞋都仔細修好、洗凈,再通過市慈善會志愿者服務隊捐到偏遠山區。如今,他已陸續為山區捐贈了一千多雙鞋。“你看看,這鞋洗干凈新的一樣吧。”孫靖說,自己白天都在店里接活,晚上8點多關門后就會洗鞋,把這些別人捐的鞋洗干凈,每天都會洗到零點以后了。
“孫師傅助人為樂的故事三天三夜也說不完。他不但手藝好,人也實在。”“平時家里有需要清洗、維修的鞋子、皮具,都會找孫師傅處理,有一些小維修總是不收錢,弄得我們很不好意思。”來找孫靖修鞋的街坊鄰里看到記者采訪,都要忍不住夸贊幾句。
臨近中午,孫靖準備給自己做點午飯。白菜、豆腐、土豆、這幾樣最便宜的菜,基本是孫靖每天的食物。在外人看來,孫靖是過著“苦行僧”般的生活,但他自己卻甘之如飴。“我每天8塊、10塊吃飯夠啦,我有吃有喝,生活得很好。就是現在年紀大了,眼睛花了,怕以后視力不行干不了了,所以趁這幾年多干一干,多還些‘債’,這輩子也只有這一次機會了。”孫靖笑著說。
人生海海,總有起落,山山而川,不過爾爾。對孫靖的采訪雖然結束,但愛的故事仍在人和巷這間小小的鞋店里延續。
文/圖 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袁玥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396816.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