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9-02閱讀(13)
1990年,86歲的鄧小平在上海視察工作。
上海這個城市讓他想起了一個人,他詢問工作人員:張錫瑗的骨灰還在不在?
女兒鄧楠問:張錫瑗媽媽真的這么好看嗎?
鄧小平沉默許久,非常認真地回答:她本人比照片上還漂亮......
鄧小平與張錫瑗曾經經歷過怎樣的愛情故事呢?

(張錫瑗)
為了革命,“拋下”妻兒張錫瑗是鄧小平的結發妻子,1928年春天,情投意合的二人在上海舉行了婚禮。
因為是在革命時期,鄧小平和張錫瑗商量,一切從簡,因此婚禮并不是很隆重。
鄧小平是四川人,于是他們的婚禮便選擇在上海的一家川菜館舉辦。
雖然沒有隆重的儀式,不過婚禮卻也熱熱鬧鬧,很多革命同志都前來吃喜宴,為二人道賀。
這其中,就有周恩來、鄧穎超、王若飛等黨內同志。
結婚后,兩個人便很快投身到了革命工作中,張錫瑗除了兢兢業業做好分內工作,還在生活中把鄧小平照顧的很好。
而他們所從事的革命工作總是風里來雨里去,一個不小心就會置身在危險中,很有可能就再也回不來了!
張錫瑗深知丈夫工作的危險性,他每天都等到鄧小平安全回來,她才能放心入睡。

(鄧小平)
雖然自從結婚以來,二人都一直過著這樣擔驚受怕的日子,但張錫瑗一點也不后悔。
因為她很清楚,在這戰亂動蕩的時局下,如果他們不斗爭、不付出,如果國將不國,又哪來的幸福可言呢?
二人婚后次年,張錫瑗有了身孕,她非常欣喜,特別期待這個小生命的到來。
鄧小平得知妻子懷孕的消息后,當然也很是激動!
不過,在這年秋天,因為革命形勢的需要,鄧小平接到了黨中央派的任務——去廣西開展革命工作。
鄧小平當然知道在這個節骨眼,妻子正需要人照顧,他萬分不舍,放心不下妻兒。
但他沒有別的選擇,組織的命令不得不從。
況且革命同志和家屬里懷孕、生孩子的那么多,如果人人都守在妻兒身邊,過著老婆孩子熱炕頭的日子,那誰來救國救民呢!

(鄧小平)
鄧小平咬咬牙,最終狠下心去了廣西,張錫瑗也支持丈夫的決定,因為她是黨員。
不過,獨自在家養胎的張錫瑗,在鄧小平走后沒幾天,就變得心事重重。
她并不是嬌生慣養,不能自己照顧自己,而是擔心丈夫會不會在革命工作中,遭遇不測。
因為她曾經親眼見過,昨日還并肩作戰的同志,僅僅過了一夜就犧牲了!
鄧小平到了廣西后,馬上著手開展工作,忙完緊要工作后,他便馬上提筆,給張錫瑗寫信。
開始動筆,便有千言萬語想要對妻子說,他將對妻子所有的思念、擔心都表達在這薄薄的信紙上。
收到來信的張錫瑗,眼里總是泛著淚花,因為這代表著丈夫還是安全的!
她一遍一遍地讀著這封信,摸著自己的肚子,讓孩子也感受到父親的愛。

(張錫瑗)
而遠在廣西的鄧小平,遠遠沒有那么多心思,去顧及兒女情長。
在當時,領導武裝力量,靠的可不只是一腔熱血,動動嘴皮子就行的,那可都是掉腦袋的活兒,需要耗費巨大的心力!
鄧小平一心投入到工作中,常常是沒日沒夜的工作,還多次深陷危險環境中,因此并沒有太多時間,再給妻子寫信報平安。
而張錫瑗在日復一日的等待中,情緒經常失落,身體也很不好,孕期的身體反應,加上疾病纏繞,讓她日漸消瘦。
二、載譽歸來,留下終生遺憾1929年12月,鄧小平和其他革命同志經過艱苦的努力,成功發動了轟轟烈烈的百色起義。
次年2月,他們又發動了龍州起義,再次為革命的延續和黨的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

不久后,鄧小平回上海述職,他終于要見到自己的妻子了!
不光是妻子,說不定兒子都出生了,自己已經當上爸爸了!
回到上海后,鄧小平先去給組織匯報了工作情況,結束之后便馬不停蹄趕回家里。
然而他沒有想到,回來之后,沒有妻子笑意盈盈的迎接,也沒有孩子咿咿呀呀的啼哭,妻子正在經歷著難產!
上海寶隆醫院診斷,妻子由于分娩時間太長,受到了病原體感染,得了產褥熱,情況很危急。
分娩撕心裂肺的疼痛,再加上高燒不退,讓張錫瑗身體十分虛弱,命懸一線,鄧小平緊緊握住妻子的手。
為了給妻子精神支撐,他一步不離日夜守護在病床邊,鼓勵著妻子堅持下來。

孩子終于生了下來,張錫瑗像是被抽去魂魄一樣,氣若游絲。
鄧小平看到妻子從鬼門關走了一遭,還是堅持了下來,心疼的嚎嚎大哭。
他很自責,覺得是因為自己去了廣西之后忙于工作,疏于對妻子的關心,才讓妻子身心受創,遭此大罪。
不過,妻子雖然以堅強的意志力,將孩子生了下來,但病情很快又惡化了。
鄧小平苦苦哀求醫生,讓醫生無論如何都要救救他的妻子。
為了留住孩子的媽媽,醫院組織了專家會診,為張錫瑗制定了診療方案,并密切關注她的病情。
怎奈天不遂人愿,張錫瑗最終還是沒能撐過去,在幾天之后的一個晚上,她躺在鄧小平的懷里永遠的閉上了眼睛。

看著兩年前那個美麗活潑的女孩,為了給自己生兒育女,遭受這么大罪后又香消玉殞,鄧小平崩潰痛哭。
他無法原諒自己,對于妻子的疏忽,和作為丈夫的失職,他抱著嗷嗷哭泣的孩子,心情復雜得很。
妻子已經永遠離開自己了,一定不能再讓孩子受委屈了!他小心翼翼地照顧著孩子,以慰妻子的在天之靈!
他怎么也沒想到,幾天后,他和張錫瑗唯一的孩子,也不幸夭折了。
鄧小平心如刀絞,食不下咽,感到渾渾噩噩的,像是天塌了一樣。
他在腦海里不?;貞浿c妻子的點點滴滴,他不明白,上天為何要這樣懲罰他。
同事們看到鄧小平家里遭此巨大變故,也忍不住紛紛落淚,在旁勸慰著這個一向堅強的戰友。

因為一些特殊原因,加上當時風聲很緊,鄧小平并沒有時間好好安葬妻子,他馬上又返回了廣西。
悲痛過后,鄧小平陷入沉思,他非常清醒,如果不能將革命進行到底,以后會有更多的家庭,要遭受跟他同樣的痛苦!
只有回到廣西繼續戰斗,建立起一個屬于人民的國家政權,才能對得起死去的妻子,因為她也是一名黨員!
三、回憶初遇時的美好看著妻子年輕甜美的遺相,鄧小平的思緒再次回來到很多年以前。
那年,妻子還是那么的年輕、稚嫩、美好。
張錫瑗是河北女孩,父親是鐵路職工,母親溫柔賢惠,雖然不是大富大貴之家,但卻十分溫馨。
1925年,17歲的張錫瑗懷揣著夢想來到北京,這一年,她是個陽光明媚、躊躇滿志的大學生。

因為受到先進革命思潮的熏陶,那時在北京的大學生,思想覺悟大多是比較高的,張錫瑗自然也是。
張錫瑗非常喜歡讀一些革命刊物,聽一些革命故事,看到前輩們熱血沸騰、驚心動魄的革命經歷,她總是難以平復激動的心情。
也許從那時候起,革命的種子,就被深深埋在了她的心里!
這年夏天,張錫瑗認識了一個人,一個她非常崇拜、對她日后影響深遠的人!
當時她受到一個同學的鼓動,去了北京一處偏僻的四合院,在這里,她見到了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李大釗!
在這次聚會活動中,李大釗激情澎湃地為大家宣講了革命思想,并回答了大家關于革命的問題。
一屋子的人談論了整整一夜,天亮后才散場。

幾個月后,張錫瑗經過慎重考慮,申請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加入黨組織之后,張錫瑗積極開展工作,她總是能出色的完成工作任務。
之后,張錫瑗前往蘇聯,在莫斯科中山大學讀書。而后來機緣巧合之下,鄧小平也轉到了莫斯科中山大學讀書。
張錫瑗在莫斯科學習期間,因為不通俄語,在生活和學習方面時常受阻,但她為了更好地開展革命工作,決定迎頭趕上!
那時候,她課余之外的時間,幾乎都是在學校的圖書館度過的。
這天,張錫瑗像往常一樣正在圖書館學習,忽然聽到了一聲中文的打招呼,她抬起頭,看到一個男孩子朝她走來。
就這樣,兩個人在遙遠的莫斯科認識了,從此成為朋友,成為同志。

(莫斯科中山大學)
這一年,張錫瑗出落的亭亭玉立,在鄧小平眼里是少有漂亮,她的性格也是活潑開朗、善解人意。
而鄧小平,也是謙遜有禮、學識不俗,渾身散發著青春的朝氣。
張錫瑗沒有想到,只有22歲的鄧小平,原來已經有了很多的革命斗爭經驗,因此對他非常崇拜!
不過兩人此時僅僅是好友、是同志,雖然互相欣賞,但卻沒有生出男女之情。
四、國內偶遇,頓生情意后來,因為革命形勢變化,鄧小平提前回國,二人便斷了聯系。
1927年7月,鄧小平來到武漢,投入到了緊張的革命工作中,彼時他的心里只有工作。
不過,緣分真的是一件很奇妙的事,在“八七會議”后,鄧小平在武漢恰巧又遇到了張錫瑗。

這次相遇,讓二人頓感親切,有一種“他鄉遇故知,回鄉再相聚”的感覺。
二人此時仍是戰友,在開展工作時,張錫瑗稍顯稚嫩,覺得有點力不從心,有時候還會受到領導的批評。
鄧小平看到張錫瑗失落的樣子,總是忍不住安慰她,幫她解答一些工作上的疑問。
在多次接觸中,張錫瑗對這個博學睿智,盡顯紳士風度的男人更加崇拜了,當然在這崇拜之外,還有一絲心動。
而鄧小平也對這個堅強美麗的女孩,心生好感。很快,他們就相愛了、結婚了。
婚后在上海的日子,除了甜蜜,還有腥風血雨。
當年,他們二人在上海從事秘密工作,可謂是在龍潭虎穴里戰斗,但這對新婚夫婦,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了!
鄧小平回憶,當年可真是提著腦袋在干革命!

兩個人雖然結婚了,但為了保密,不僅沒有婚紗照,甚至連一張合影都沒有,當時根本不敢讓人特務人員知道他們夫妻。
五、那段甜蜜而又驚險的日子這些小的遺憾都還不是要緊的,更可怕的是,好幾次在虎口脫險,差一分鐘都沒命了!
這是怎么回事呢?
原來,在一次執行革命指令時,鄧小平去和黨內同志羅亦農接頭,開展相關工作。
不過,他怎么也沒想到,就在他們探討完工作后,他前腳離開,后腳羅亦農就被另一位叛變的同志出賣了,落到了國民黨特務手里。
幾分鐘后,鄧小平聽見槍聲,他內心一驚:是羅亦農同志犧牲了!
還有一次,鄧小平和周恩來、鄧穎超、張錫瑗住在一起,他們的地址被國民黨特務查到了,準備逮捕他們幾人。

與此同時,周恩來也得到了消息,他馬上帶著鄧穎超和張錫瑗撤離到了安全地帶。
時間緊急,周恩來來不及通知鄧小平,幾個人焦急不已,而鄧小平當時正在回家的路上。
到家后,他看大門緊閉,便敲門等候,不料卻忽然聽到一句熟悉的聲音:“誰呀?”
這聲音,分明是一位潛伏在國民黨內部的同志的聲音,是這位同事在提醒自己:快跑!
鄧小平馬上拔腿就跑,躲過了特務人員的搜查,這次雖然死里逃生,但卻讓夫妻二人每每想起都心有余悸。
事后已經過去了半年,鄧小平再次經過那個弄堂,都有心理陰影,都會想起曾經慘死的戰友。
在一些影視劇中,革命戰士總有時候會被塑造成敢于犧牲、無所畏懼的樣子,但其實,他們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前一分鐘還在為了革命勝利而奮戰的同志,就在一剎那被敵人迫害,從此失去了寶貴的生命。
他們當然可以害怕,可以難過,可以崩潰,但他們絕不會退縮!
而張錫瑗作為鄧小平的妻子,比任何人都懂得這些道理,所以她總是默默支持著丈夫,與丈夫并肩奮斗。
這一切,是為了革命,為了人民,為了自由與民主......
六、滄海桑田,牽掛愛妻遺骨妻子去世后,次年春天,另一位黨內同志李強回到了上海,中央軍委委派他,妥善安葬張錫瑗。
李強受此重托,自然是非常重視,他排除困難,將張錫瑗安葬在了上海江灣公墓。
因為局勢緊張,他并沒有暴露張錫瑗的真實姓名,也沒有署鄧小平的名字,而是用了一個假名字,墓碑上寫著張周氏。

這一令人無奈的現狀,讓鄧小平再次悲痛不已。
他多想親手安葬愛妻,在她的墓碑上,堂堂正正地告訴世人,這位美麗的女子,是“鄧希賢之妻張錫瑗”!
后來,鄧小平回到上海祭拜過張錫瑗,每次祭拜,他都會與妻子訴說心事,告訴妻子革命形勢的變化。
1949年,上海終于解放了,鄧小平跟隨解放軍部隊進入了上海,這一次,他再也顧不上任何事,直奔妻子的墓地。
然而不幸的是,經過這么多年,發生了太多事,這里已經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妻子的遺體也不知所蹤!
所幸后來,在李強同志的幫助下,輾轉多地終于找回了妻子的遺骨和墓碑。
二十年后,張錫瑗的遺骨,被安放在上海烈士陵園,這個年輕的女黨員、女戰士,終于安定下來!

1990年,隨著國家改革開放的步伐邁開,中國已經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而這個變化,鄧小平功不可沒!
這年,鄧小平已經是86歲高齡,但他還是堅持奔走于各個地方,希望為國家發展和人民富裕,再盡最后一份力量。
來到上海這座城市視察,鄧小平感觸頗深,因為這里有他的青春、有他的婚姻、有他的妻兒。
工作結束后,鄧小平問工作人員:“張錫瑗的骨灰還在不在?”
工作人員告訴鄧小平,張錫瑗還安葬在上海烈士陵園,墓地的一切情況都很好。
為了讓鄧小平放心,工作人員還將墓地的照片、錄像等資料,給鄧小平看。
鄧小平一遍一遍的觀看著,眼里滿是柔情。

(張錫瑗墓葬)
當鄧小平把這些影像資料給女兒鄧楠(鄧小平與后任妻子所生)看時,鄧楠問爸爸:“張錫瑗媽媽,真的這么漂亮嗎?”
鄧小平沉默了很久,認真地說:“她比照片上還漂亮......”。
說罷,他又想起了曾經與張錫瑗相愛的一幕幕......
結語:鄧公一生,經歷了國家命運的沉浮,經歷了個人婚姻的悲苦,可謂壯麗的一生!
而張作為鄧公的發妻,不顧自身冷暖,誓與丈夫在血腥中守護人民。
雖然她年紀輕輕就離開了人世,雖然她的革命之路遺憾中斷,但她毫無疑問是一位值得我們尊敬的巾幗烈士!
參考資料: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