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9-02閱讀(9)
常理來講,在一個異常寒冷的環境里,我們都會裹緊衣服才對,而不會去脫掉衣服。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并非如此。這種反常現象在日常生活中是很常見的,只是我們很少留意罷了。比如說,把手放進冰水里,拿出來之后你會發現手會變得通紅,還有會發麻的感覺。

這是因為當手被凍傷時,毛細血管會大量充血,我們皮膚的感溫系統就會受到影響,進而大腦會做出錯誤判斷,會認為皮膚很熱而不是被凍傷。
這與反常的脫衣現象類似,但并不完全相同。
反常的脫衣現象必須是人的全身溫度下降之后才可能出現。多數時候,在寒冷的環境里,人體的體溫下降之后,大腦為了穩定人體的體溫會進行一系列操作來升溫。
但是如果環境溫度非常低,又沒有更好的保溫手段,僅僅依靠人體的某些反應很難穩定人體的溫度。

這時候大腦為了保證人體健康,會迅速分泌內啡肽,腎上腺和多巴胺等激素,在短時間內保證人體機能。
這些激素中,內啡肽是鎮痛作用,而腎上腺和多巴胺可以保持興奮。同時胰島素也會增加分泌,分解的血糖可以補充體溫。
而如果溫度持續下降,大腦也不能幸免,從而讓之前下達的指令統統失效,血管就會突然擴張,給身體傳導錯誤的認知信息。

而突然的血液流動會在短時間內造成溫度升高,于是大腦就會發出錯誤的指令,讓人誤認為很熱,就會本能地脫掉衣服來“降溫”。

而之后大腦的判斷接連失誤,脫掉衣服之后會讓人產生某種幸福和興奮的感覺,就像童話故事《賣火柴的小女孩》那樣,凍死之后,臉上還帶著微笑!
其實那不僅僅是一個童話,更是現實的真實寫照。
那么在被凍死之前,有什么征兆嗎?

當人體體溫降至35度以上時,就會出現失溫癥,也表明這個人即將被凍死。因為一旦溫度低于35度,人體調節體溫的能力會迅速下降,死亡率就會很高。
除了溫度過低的環境之外,還有其他因素也會導致失溫癥的發生,比如說年老體衰,厭食癥,低血糖等!

人類雖然是智慧物種,利用智慧創造出燦爛文明,但其實人類本身是相當脆弱的,動物們通常有厚厚的毛發可以御寒,而人類沒有。面臨突然異常的天氣時,我們千萬不能大意,做好足夠的防寒保暖工作。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393390.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