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時尚>舊衣物捐贈到哪了(你捐贈的衣服都被送到哪里去了)
發布時間:2024-09-02閱讀(13)
你們有注意過小區樓下或是社區里的衣服捐獻箱嗎?
不知從何時開始,我們已經慢慢被這種愛心捐獻所包圍,他們不僅有線下的自助捐獻箱,還有線上的攬收通道。

有的平臺甚至還會在捐獻后給予獎勵,這讓不少居民都成為了平臺的忠實用戶。
畢竟,互聯網購物的時代到來后,無論是衣服風格的更新速度,還是新衣服的購買頻率,其實都已在無形中走上了“高速路”。
而這些大量被淘汰下來的衣服,自然也就成為了人們的負擔,送人的話不太能拿出手,扔掉又覺得太可惜,可留在家里那又不太好收納。

因此,“愛心捐贈”成了大家處理舊衣服的首選。
不過,這些愛心捐贈的衣服,真的可以被送到需要的人手上嗎?
愛心捐贈,慈善略微“放在那不穿也是浪費,還不如拿去捐了....”
這應該是大部分普通居民進行捐贈的緣由,很多人也正是在這一“心聲”的驅使下,走上了愛心捐贈的道路。
而且,在“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思想熏陶下,國人已經把捐贈衣物當做了自己回報社會的一條通道。

然而,很多人卻沒有注意到,這股“捐贈風”其實是在最近才興起的,而伴隨這陣風氣的,便是社區隨處可見的衣物捐贈箱。
若是大家注意觀察,往往可以發現,這些捐贈箱上幾乎都少不了一些關鍵字眼,如“愛心捐贈”、“慈善救助”,以及“公益回收”等詞匯。
在這些關鍵詞的暗示下,不少民眾都會以為自己捐助的舊衣服其實都送到了那些需要的人手上。
因此,大家都從這種慈善行為中獲得了內心的慰藉,進而也就把捐助逐漸貫徹到底,除了貼身衣物外,幾乎一切衣服都會丟入這些捐助箱中,或者聯系相關攬收人員上門收取。
但這往往也會讓我們心生一種疑惑:
“這些愛心組織從何獲利呢?”
這也并非是“雞蛋中挑骨頭”,自從經歷了“郭美美事件”后,世人對于各種慈善基金和慈善協會的看法,都已經向著“逐利性”上去靠近。

而且,大量擺放在社區中的收納箱,以及全國覆蓋的上門攬件人員,或者是平臺上的捐贈獎勵等等,這些便民式捐贈的背后,其實都是高昂的運營資金。
由此來看,這些愛心捐贈的背后,必然是存在一條巨大的利益輸送鏈條,這種鏈條有可能是慈善基金會的注資,也有可能是愛心報酬的收取,更有可能是“愛心生意”的利潤。
那衣服捐贈的背后究竟是哪一類呢?
答案是全部都有。
據中央政法委機關報《法制日報》的披露,人們尋常捐贈的這些“愛心衣物”,其實僅有不到十分之一會被送到貧困山區。

但許多捐贈平臺,便也就是憑借著這“十分之一”的捐贈量,得以在全國慈善信息公開平臺上公示,讓不少人都以為他們是真正的慈善項目。
其中,有的平臺甚至還玩起了“掛羊頭賣狗肉”的戲碼,比如天津就曾有一個名為“衣衣不舍”的公益環保項目,他們所宣揚的便就是衣服的愛心捐贈。
而且,該項目也能在全國慈善信息公開平臺上找尋到,其發起方是江西省紅十字會,表面看來就是一個合法、合理、合情的“三合”項目。

然而,當人們對這個項目開始進一步了解時,大家就會發現,該項目在公示時曾有說明:
“該項目沒有在任何平臺及線下開展公開募捐活動......”
這不禁讓人感到一陣魔幻,那天津市民丟入收納箱中的衣服,究竟去了何方?
捐贈背后:無本生意仍是《法制日報》的訊息,據該報記者采訪相關從業者的內容,我們可以得知,其實我們所捐贈的大部分衣物,都已經被商業平臺用于二次銷售了。
而且,這種二次銷售的價格并不低,比如不經分類混雜一起的捐贈衣物,一噸就能賣到1000元,而那些經過挑揀后的衣服,則可以在此基礎上連續翻番。
按照從業者的表述:
“好的牛仔面料的衣服,一噸可以賣4000元,羽絨的、羊絨的衣服可能一噸幾萬元。”

聽到這里,可能有人會說:一噸的衣服那都已經堆起一座小山,賣成這個價格已經很低了。
但我們要知道一個重要的前提,就是這些衣服對于售賣者而言,那可是“零成本”,因為這些衣服全都是來自于“愛心捐贈”,回收時沒有花過一分錢。
而那些所謂的平臺獎勵,與這零成本的利潤相比,就仿佛是“九牛一毛”了。
不過,針對這一問題,其實很早之前就已經在網絡上有過討論,當時該討論話題名為“你捐的衣服哪去了”,憑借著四億的閱讀量,一度拿下熱搜榜第一的頭銜。
在那次的話題討論中,就有一些從業網友表示,平臺拿到這些衣服后,會粗略地進行挑揀,然后將他們進行分類使用。

比如一些過時的牛仔褲和牛仔外套,平臺就會將它們運輸到非洲地區,進行高昂的二次銷售,而且排除運費外,這幾乎就是零成本銷售。
又如舊衣服上的五金件,那些拉鏈、鐵扣等配飾,平臺會將它們統一拆下,然后進行金屬回收,這又是一筆十分可觀的收入。
最后則是那些破爛不堪的捐贈衣服,平臺也照樣有辦法,經營者會將這些衣服丟入攪碎機,將這些“破爛”制成無數黑心棉,銷售給多個行業使用。
這也就意味著,大家愛心捐助出去的衣服,有一部分很有可能會重新回到大家身邊,比如某些“三無”產品里的夾棉,又或者是一些黑心車廠的隔熱棉等。
但須知“黑心棉”可不是白叫,它會釋放大量甲醛,對人體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是真正意義上的黑心產品。

因此,眼下很多的捐贈平臺,其實就是打著“愛心”的旗號,來從事這行“零成本”卻又十分黑心的生意,實在堪稱一句“無恥至極”。
同時,這一行當的存在,也為我們敲響了警鐘,那就是國外也很可能存在這種“生意”。
外貿衣物,保持謹慎有人或許會很好奇:為什么國外有這種生意,我們要警惕呢?
其實這個問題很好回答,那就是我們很有可能成為這些舊衣服的“買主”。
正如前文所述,某些平臺將捐贈衣物進行簡單打包后,就直接運往非洲進行銷售,其間根本不進行消毒處理,這使得一些皮膚疾病和細菌也會隨衣服去到新家。
而按照眼下的情況來看,國外一旦也有如此行當,那我們就極有可能是這一“新家”。
因為,在本年的7月時,南寧吳圩國際機場的海關檢查人員,就在一批進口的空運貨物中,找到了一批凈重73公斤的舊衣服。

而且,根據海關部門的進一步化驗,這一批衣物全部屬于“固體廢物”,已全部移交緝私部門辦理。
首先,我們要清楚進口衣服被定義為“固體廢物”,這就意味著,這批衣物可能存在外表陳舊、破損,與最初的申報圖片不符,或是表面有明顯污漬的情況。
而無論是哪一種情況,這都能說明這批衣服其實就是“洋垃圾”,就是海外淘汰而來的廢棄衣物,它們就很可能存在上文所說的病菌,一旦流入市場,就會造成極其嚴重的后果。
更令人震驚的是,據《海峽都市報》的披露,這些從海外過來的衣服,其中有的甚至是從不干凈的地方“淘”來的。
比如有的商家就會蹲守海外醫院,遇見有人過世或是丟棄衣服時,他們就會撿起這些衣服進行打包,最后再運至我國銷售。

又或者是直接跑到停尸間,去扒取逝者身穿的衣服,這使得不少進口的舊衣服,其服飾上都會留存一些血跡,光是想象就讓人大受震撼。
而如此令人發指的舊衣,相信任何人都不愿意去購買這種衣服,但商家畢竟也不傻,他們根本不會如實描述這些舊衣服。
相反,他們會對這些時髦的舊衣服進行“包裝”,打著所謂的“情懷”、“二手奢侈品”,以及“價美劃算”等旗號,在網絡上進行二次銷售。
如今隨意打開一家網購平臺,我們都能看見大把的這種外貿二手服飾,有的商家為了能夠掩飾“僅此一件”的尷尬,甚至將其美化成“孤品”。

這讓我們在感嘆中文博大精深的同時,也見識到這些黑心商家“無所不用其極”的作風。
寫在最后綜上所述,我們在網購的時候,也要盡量擦亮眼睛,不要因為貪圖一時的便宜,就去購買這些所謂的“孤品”、“尾貨”。
同時,我們在購買外貿服飾時,也要注意服飾本身的新舊程度,比如觀察袖口、領口等部位的顏色,又或是可以觀察衣服標簽的成色。

總而言之,一定要警惕海外的這些舊衣服,另外,對于消費者自身而言,也千萬不要去主動購買這些“洋垃圾”。
否則,嚴厲的海關處罰將會在不遠的未來等待著,而一旦有了牢獄之災,那就不存在所謂的賺錢買賣了。

除此之外,我們也要積極地對家人宣講相關的防范知識,讓全民都構建起這種提防意識,這樣才能讓真正做到將“洋垃圾”拒之門外。
參考資料
【1】《民政部發提示警惕“偽”慈善舊衣回收,我們該如何處理廢舊衣物? 》--------紅星新聞【2】《舊衣回收是公益還是生意?記者調查舊衣回收去向》-------《法制日報》【3】《暗訪:你們都愛的“外貿尾單”可能是帶菌帶血舊衣翻新的,有些甚至來自停尸房…》---------《海峽都市報》【4】《可能含有致病菌!一批空運入境舊衣服竟是國家禁止進口固體廢物》---------光明網【5】《舊衣服回收,到底是公益還是生意?》--------舊衣服網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392662.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