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時尚>創始人鄭秀康(一代鞋王鄭秀康逝世)
發布時間:2024-08-26閱讀(14)
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李靜
2022年4月20日凌晨3時55分,一代鞋王、康奈集團創始人鄭秀康,因病醫治無效逝世,享年76歲。
按照鄭秀康的遺囑,他的喪事從簡。康奈集團的官網也變為黑白色調,公司運轉正常。

發家于浙江溫州的鄭秀康,是溫州乃至中國鞋業的領軍人物之一,1993年就獲得“中國鞋業大王”稱號。他于1980年創辦了康奈集團,如今已經發展成年產銷千萬雙皮鞋,擁有員工2萬多人的大企業。
說起康奈,那個昂首挺胸的人頭像商標,很多人并不陌生。這個頭像寓意著,“健康發展,其奈我何”、“埋下頭認真做事,抬起頭誠信做人。”

這樣的寓意也映射出鄭秀康對皮鞋行業的希冀。他曾說過:“做精皮鞋是我畢生的追求,讓世界知道康奈,是我心中的情結。”

改變溫州鞋業歷史
1979年,33歲的鄭秀康才開始當制鞋學徒。他以45天的時間學會了別人三年才能學會的制鞋技術,而他動手縫制的第一雙成品皮鞋,比市場售價高了兩元錢。
后來在接受媒體專訪時,鄭秀康回憶道:“我們夫妻倆就利用床前僅3平方米的天地,開始了創業。創業初期,每天都要埋頭工作16個小時,幾乎沒有休息日。按一天做3雙計算,一天就能賺十幾塊,一個月下來就是幾百元。”
1980年,鄭秀康和妻子戴金華創辦了“鴻盛皮鞋廠”。但就在鄭秀康的皮鞋廠快速發展時,1987年,杭州武林門發生“火燒溫州劣質鞋”事件,5000雙溫州產劣質鞋被投入火中。之后,各大商場將溫州鞋掃地出門。
雖然鄭秀康那時的“鴻盛皮鞋”因為質量好,沒有被燒,但這次事件讓溫州鞋形象跌入谷底,使得鄭秀康不得不奮力抬頭尋找方向。
1989年,鄭秀康前往“世界鞋都”意大利學習工業化制鞋技術,回國后投入120萬元進行技術改造,同時將鞋廠更名為“長城鞋業公司”,寓意“修筑質量的長城、信譽的長城”。

在機械化制鞋工藝和技術獲得突破后,1992年,鄭秀康創辦了康奈集團有限公司,并為康奈注冊了人頭像商標,寓意希望溫州人將頭抬起來。
1993年,康奈首次自主生產的歐版高檔皮鞋“大利萊”一炮打響,在上海的零售價每雙在400元以上,在北方更是被稱為“婚鞋”,各大城市都供不應求。
1996年,他為溫州鞋業獲取了第一個“真皮鞋王”的桂冠;1999年,又背回了浙江鞋業第一塊“中國馳名商標”的金牌……

(2007年9月8日,包頭一康奈皮鞋專賣店。圖源:視覺中國)
2001年,康奈第一家海外專賣店在巴黎開業,是中國鞋類品牌在國外的首家專賣店。“走出去”,為溫州“中國鞋都”贏得聲譽。
“創二代”接班企業
憑借著踏實的性格、超前的思維,經過40多年的創業經歷,鄭秀康榮譽等身。
他先后榮獲“全國輕工業勞模”“全國優秀創業企業家”“全國十大杰出質量人”“全國用戶滿意杰出管理者”“中國品牌創新人物”“十大風云浙商”,蟬聯“溫州功勛企業家”等稱號。
除了“中國鞋業大王”之外,他還帶領康奈獲得了“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產品”“中國真皮領先鞋王”“全國質量獎”等數百項殊榮。
2010年,鄭秀康將指揮棒交到“創二代”團隊手中,兒子鄭萊毅子承父業出任康奈集團總經理,女兒鄭萊莉擔任副董事長,鄭秀康逐漸淡出大眾視線。
4月21日,天眼查顯示,目前,鄭萊毅和鄭萊莉分別擔任公司董事長、總經理職位,且分別持有公司60%、40%的股份。
跟大多數“創二代”一樣,進入家族企業后,鄭萊毅從車間普通員工做起,逐一做過制鞋的每道工序。隨后,歷經營銷、開發等部門,擔任過公司副總經理,最終走到康奈集團掌舵人的位置。

在一次采訪中,鄭萊毅這樣評價自己的父親:“父輩留給我最寶貴的財富正是這種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父親更像一個工匠,堅持不懈地追求品質,教會我不管從事任何一個行業,做深、做透、做精就一定能做好,這讓我受益匪淺。”
在接班后,鄭萊毅帶領康奈集團在產品創新、工藝創新、技術創新等方面取得不少新突破。并不斷探索數字化改革,實施精益化生產。
鄭萊莉認為,唯有變是不變的真理,企業要時刻保持創新的狀態,隨時應對市場的變化,才能保證企業的穩健發展。
據有關媒體報道,2020年,淘寶直播的“品牌直播日”活動,康奈集團吸引了超400萬人次圍觀,沖進天貓618大牌鞋履小時榜首位。
如今,康奈集團逐漸走出多品牌并重和數字化升級的道路。除制鞋主業外,還涉足皮具、服飾、內衣等產業。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389108.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