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時尚>內地單腿舞王翟孝偉(獨腿舞王翟孝偉)
發布時間:2024-08-25閱讀(7)
清代民族英雄林則徐,在他著名的七言律詩《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中,寫過這樣的句子: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河南暴雨引發的水災,有人說是百年一遇,甚至是千年一遇。

的確,這樣的大雨并不多見,危害如此之大也讓人始料未及。
它讓我們想到了23年前長江流域的那場滔天洪災,也想到了46年前駐馬店那場讓河南痛徹心扉的過去。
在一個個鏡頭里,城市與鄉村已經是面目全非。
滿眼望去,到處都是一片汪洋。
可是我們這個民族,從古至今就是在苦難中一路堅定的走來。

我們沒有屈服在侵略者的炮火下,沒有倒在戰火紛飛的絕境里。
沒有被地震壓垮,被臺風吹散,沒有被洪水沖掉了膽氣,也沒有被干旱與饑餓摧毀了生存的希望。
疫情之中,鐘南山院士有一句話說出了我們的心聲:
“這就是中華民族,這就是中國人,只要有這么一股氣在,什么都壓不倒我們!”
在這場席卷河南的暴雨水災中,我們又看到了這樣一群人,就如同過去我們曾無數次看到的場景。
面對洪水,他們一往無前!
01河南新鄉,山東救援隊在鄉下救援時,遇到了一個特殊的“路標”。
為了避免沖鋒舟被水下的小樹劃破,這位男士泡在水里給救援隊指路。
“不出去不出去,待會再出去。”他一次次的拒絕了隊員們讓他離開的要求。
直到救援隊來回幾趟后,才把已經筋疲力竭的男士帶出去。
這時候大家才知道,這個男人根本就不會游泳。

隊長哭著說:“如果這個人因為我們失去了生命,我們會愧疚一輩子,他才是真正的大愛。”
一個是泡在大水中巍然不動的身影,一個是救援人員嘶啞的嗓音。
我想,他們都是這個國家的英雄。
02安徽合肥的發型師余濤火了。
這位不喜歡被稱為“Tony老師”的小伙子,受到犧牲的抗洪英雄陳路的影響,去年8月加入合肥藍天救援隊。
看到河南受災的報道后,他第一時間關店,與隊員們奔赴災區一線展開救援。
截止到現在,他的志愿服務時間已經超過了400小時。

面對記者的采訪,余濤顯得有些抗拒,他說自己就是一個普通人,跟其他隊員是一樣的。
“我不是英雄,如果說這算的上英雄的話,那么整個救援隊都是英雄。”
他說自己特別不愿意看到這樣的“火”,在災情面前,他只是做了一點點微不足道的事情。
最近抖音非常火的一首歌《你的答案》,里面有這樣的歌詞:
“黎明的那道光,會越過黑暗。
打破一切恐懼,我能找到答案。
哪怕有你的光,就驅散黑暗。
丟棄所有的負擔,不再孤單,不再孤單。”
如果你要問他們為什么會義無反顧的做災難里的“逆行者”,這就是最好的答案。
03同樣是在河南,有一個聲音感動了無數人。
當新鄉彩虹橋北環路即將決堤,面對自發趕來參加救援的群眾,在場的指揮人員用喇叭大聲高喊著:
“大家放下手里的活,除現役軍人、退伍軍人、預備役以外的其他人全部撤出。”
這些年,總有人質疑為什么地方要實行“軍人優先”。
實際上,除非遇到緊急情況,很少有軍人會主動去享受這項算不上優厚的“福利”。

可是每當有大災大難,他們必然會沖到最前面。
“泥巴裹滿褲腿,汗水濕透衣背,我不知道你是誰,我卻知道你為了誰……”
一個個年輕的模樣,或許在家里他們還都是父母的心肝寶貝,而在大水漫卷的中原大地上,他們就是最硬的脊梁。
04在被洪水圍困的村莊里,一位年輕的女向導帶著救援人員發放物資。
在經過一戶人家時,一直堅強的她卻留下了眼淚。
原來這里是她的家,這是第幾次經過她已經不記得,她只是大聲囑咐站在屋頂看著她的家人:
“不要埋怨救援人員,不要說埋怨的話。大事面前不要慌,媽!”

一瞬間,眼淚就止不住的涌出。
這就是我們農村的孩子,這是當代的年輕人。
他們或許并不清楚多少大道理,他們只是明白,要好好愛自己的國家,國家也永不會放棄自己的孩子。
這就足夠了。
05有一次特殊的探親,格外打動人心。
一對父母得知兒子在安徽樅陽執行抗洪任務,瞞著他一路打聽來到救災現場探望。
看著眼前臟兮兮的兒子,兩人都心疼的抹著眼淚。
爸爸一把搶過兒子面前的沙袋,堅持要幫他扛過去。

可憐天下父母心,誰不愿一家人其樂融融,可總要有人站在高處,為我們擋住風雨。
在家你是承歡膝下的孩子,在外就成了守護百姓的擔當。
最可愛的人,無愧于這個稱呼!
06河南周口,一位年愈七旬的老大爺做起來“扔瓜群眾”。
只見他熟練的把車里的西瓜,從橋上一個個丟到河里,整整丟了三車。
路人問他這是干什么,老人的回答讓人暖心。

他覺得自己年紀大了,沒有辦法參加救援,想讓下游受困的群眾和救援人員,能夠吃到一口西瓜,盡自己的一份力。
三車西瓜,付出了多少心血,能賣多少錢,全然都不顧。
在他身上,我們看不到名人光環,聽不到豪言壯語。
我們只是感受到了一種最質樸的情懷,觸摸到了一份人間大愛。
這個瓜,一定是最甜的!
07從濮陽到新鄉,一百多公里的路程。
跨越這段路,翟孝偉走的并不容易。
翟孝偉是一個殘疾人,他拄著拐杖,拖著僅剩的一條腿,與兩個伙伴帶著皮劃艇自發趕到新鄉加入救援隊伍。
每天他要在水中來回幾十趟,幫著轉移老人和孩子。
他在前面拖動小舟的樣子,讓我們看到了人性的光輝。

有人對他的舉動不理解,說一條腿為什么還來救援?
翟孝偉平靜的說:
“這是每一個中國人的使命,我是一個河南人,這件事必須做。”
其實,按照我們傳統的觀念,他才是應該需要被幫助的人,而就是這樣一個身體殘缺的漢子,卻成了支撐起別人生命通道的一棵大樹。

生活中的翟孝偉是一位舞蹈家,他從2005年開始學習舞蹈,被網友們稱為“獨腿舞王”。
不為命運所屈服,只為綻放生命的光彩。
這是對命運最好的詮釋。
08鄭州街頭,雨仍在不停下著。
街道上不時能夠看到一處處的積水,可是在夜里,看清楚卻并不容易。
一旦陷入到積水區,危險很可能降臨。
而就在這時,幾個孩子為這個城市點亮了一盞燈。
看起來,他們也就是十幾歲的孩子,他們冒雨站在街上,一邊揮著手阻攔過往車輛,一邊高聲呼喊著:
“快停下,前面被淹了。”
一次次的呼喊,一次次的揮手,只為了讓一個個陌生的路人,避免陷入危險的可能。

梁啟超在《少年中國說》慷慨激昂的說道:
“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
看到眼前的這一幕,誰還會懷疑中國的明天會更好。
壯哉,我中國少年!
09一位來自貴州冊亨的少數民族大哥,坐火車輾轉1500多公里來到河南衛輝捐款。
工作人員問他,要不要留一點路上用,大哥堅定的說:
“路費我有,捐了,全捐了!”
大家也知道,我國很多少數民族地區經濟還不是太富裕,大哥的家境可能也不是那么好。
他可能很少接觸到網絡,或許并不知道在家里也可以捐款。

奔波幾千里,他只是想要表達自己的一份心意。
“我來到了河南,我的心是跟河南人連在一起的。”
我不知道他的名字,甚至看不清他戴著口罩的樣子,可就是“捐了”這樣簡單的詞語,卻讓我瞬間濕了眼眶。
想比那些所謂的偶像,他們才是最值得我們去追的明星。
著名詩人艾青在《我愛這土地》里寫下了這樣兩句話: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我想把這兩句詩,與所有有愛的中國人共勉!
#情感點評大賞#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379611.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